Google AI出击:40%减少无效广告流量,反欺诈进入实时攻防时代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4 14:22 1

摘要:在数字广告的世界里,有一个看不见却消耗巨大预算的黑洞——无效流量(Invalid Traffic, IVT)。它指的是那些并非由真实、感兴趣的人类用户产生的广告活动,而是来自自动化脚本、误触点击、点击农场或恶意欺诈网络的虚假流量。据Pixalate的全球调研数

出海资讯

在数字广告的世界里,有一个看不见却消耗巨大预算的黑洞——无效流量(Invalid Traffic, IVT)。它指的是那些并非由真实、感兴趣的人类用户产生的广告活动,而是来自自动化脚本、误触点击、点击农场或恶意欺诈网络的虚假流量。据Pixalate的全球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网页端的全球无效流量比例高达18%,移动端更是达到惊人的31%。对于品牌广告主来说,这意味着每投出10万美元广告预算,可能就有1万美元被直接浪费;对于优质媒体而言,这也是对收入的直接侵蚀。

1年半低调测试,AI成反欺诈“尖兵”

Google广告流量质量部门在过去一年半中,低调与Google Research及Google DeepMind团队合作,将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LLM)引入反IVT战场。官方介绍,这套基于Gemini的AI系统能够模拟真实用户在网站或移动应用中的交互行为——理解页面或App的功能、操作导航、观察广告位置、截屏记录,并通过分析渲染指令来识别隐藏或异常广告。

这种技术不只是简单地“扫一遍广告”,而是会判断广告按钮是否按理应可见却被遮挡,识别出那些对用户体验构成干扰甚至逼迫用户点击的广告形式。再配合传统的后台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模型,系统能够精准标记误触点击、用户根本无法看到的隐形广告、以及强制交互的弹窗广告。

从AI识别到人工复核,40%违规流量被清除

Google透露,在2023年12月至2024年10月的试点项目中,针对移动端“欺骗性或干扰性广告”的无效流量减少了40%。这些广告包括被故意隐藏的展示位,或出乎意料弹出的广告窗口,均违反了Google的广告投放政策。

尽管整个流程尚未完全自动化,但Google称,AI系统的引入显著提升了违规检测的速度与准确度。AI初步识别后,所有可疑案例会送至人工团队复核,确保政策执行的精准性。

广告欺诈不仅烧钱,还危及安全

Google广告流量质量产品管理总监Per Bjorke指出,IVT并不仅仅是预算浪费的问题,它还威胁到整个广告生态的健康。“对广告主来说,浪费的每一美元都是本可以用于获取真实用户的成本;对优质出版商来说,流入坏演员口袋的每一美元都是他们本应获得的收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IVT甚至会影响用户的关键操作体验。Bjorke举例,有用户曾在拨打911紧急电话时被弹窗广告打断。此外,一些广告欺诈更会伴随恶意软件的植入,对用户设备和隐私造成二次伤害。

清剿大规模Botnet与跨国法律战

2025年,Google已经对多起大规模广告欺诈网络(Botnet)发起了清剿:

7月:移除352款Android应用,这些应用参与的欺诈计划在峰值时每天发出15亿次广告竞价请求。 2月:下架近200款涉及另一欺诈网络的应用。同年:对一组位于中国的黑客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恶意软件感染超过1000万台Android设备。

这些行动表明,Google已将反欺诈战线延伸到法律层面,而不仅限于技术拦截。

AI加速攻防循环,反欺诈进入实时应对阶段

广告欺诈是一场“你追我赶”的博弈。Bjorke形容,这是一种典型的“猫捉老鼠”关系——平台刚有新技术突破,坏演员就会迅速调整策略;而AI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更快地响应并更新防御机制,比传统数据分析更具实时性与灵活性。

Google也在提升AI反欺诈技术的效率。上周,Google广告安全团队在博客中透露,他们已将识别违规广告所需的AI训练数据量减少了 一万倍 ,这意味着系统能够用更少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迭代升级。

广告生态健康是一场长期战役

无效流量并非新问题,但在移动广告、高速程序化竞价和全球跨平台投放的环境下,欺诈的技术门槛与隐蔽性不断提高。Google此次试点的成功,证明了AI在反广告欺诈领域的应用潜力,也预示着广告安全将从“事后取证”迈向“实时拦截”的新时代。

不过,Bjorke也坦言,没有任何系统是百分之百防不被绕过的,“但AI确实让我们在这场攻防战中更具韧性与前瞻性”。

随着AI算法不断进化、法律手段同步介入,广告生态的治理有望迎来一轮健康重塑。对于广告主、优质媒体以及最终用户而言,这场由Google发起的AI反欺诈战,或许只是行业整体升级的一个起点——但它已经在悄悄改变广告投放的底层安全逻辑。

来源:经济观察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