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牌为纽带,推动广州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4 11:55 2

摘要:岭南文化不仅是广州文化自信的根基,更是塑造城市品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加强岭南文化品牌化建设,是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品牌化建设,既能够对岭南文化元素进行商业化包装,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又能够为岭南文化注入现代活力,使其更好

岭南文化不仅是广州文化自信的根基,更是塑造城市品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关键要素。加强岭南文化品牌化建设,是促进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品牌化建设,既能够对岭南文化元素进行商业化包装,扩大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又能够为岭南文化注入现代活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

羊城晚报 2025年08月14日 版次:A05

发展现状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动漫、电竞游戏、数字音乐、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等产业。至2023年末,广州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1.37万个,从业人员70.45万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52.8%和4.7%;文化产业资产总计8982.1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8.4%。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955.35亿元,较2018年增长44.3%。

文商旅品牌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是餐饮行业的品牌化建设卓有成效,至2023年底,广州粤式餐饮门店突破10万家,广州酒家、陶陶居等老字号通过品牌创新与产业链升级,推动粤菜走向全国全球。二是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广州新增3个国家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5亿人次,同比增长6.4%,永庆坊等岭南文化地标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影响力。三是文化外贸稳步发展,在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评选中,广州20家企业和3个项目成功入选,彰显了“文化出海”的强劲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一是创意设计产业表现亮眼,2023年广州创意设计产业法人单位数占规上文化企业的21.7%,营业收入达1213.86亿元,位居文化产业各门类之首。二是文化创意类产品不断增长,岭南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设计融入现代产品,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动漫游戏产业加速集群化发展,2024年广州游戏产业总营收突破1406.67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游戏产业收入的43.2%。

面临问题

总体来看,广州在餐饮、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行业的升级发展中,融入岭南文化的成效显著。但岭南文化在其他行业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尤其是在制造业,岭南文化元素偏低。同时,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率还不够高,文化品牌化建设还需加强。

文化元素和制造业的融合度不够。根据《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3)》中的相关分析,广州本土制造业企业对岭南文化元素的系统性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能力不足。这反映出,文化创意产业链存在前端创意设计与后端制造环节衔接不畅的结构性矛盾。文化资源产业转化率不高。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其商贸基因与岭南文化的融合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以广彩、粤剧、香云纱等非遗项目为例,其产业转化成效尚不显著,凸显出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价值沉淀不足的现状。文化品牌化建设还需加强。传统艺术与现代市场衔接不紧密,非遗衍生品仍以传统工艺品为主,年轻群体对本土文化知晓率偏低;文化IP化程度低,多数非遗衍生品缺乏统一标识,文化资源经济转化效率偏低。

实施路径

构建全民参与的文化生态,激活岭南文化生命力。一是鼓励民智参与岭南文化讨论,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岭南文化特色讨论”公众平台。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激发公众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岭南文化的凝聚力,逐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二是构建文化资源对接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文化资源、企业需求、专家资源等,为企业提供文化资源查询、对接、交易等一站式服务。三是加强对文化中介机构的规范和引导,培育一批专业化的文化中介机构,提高其服务水平,促进文化资源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

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塑造文化品牌商业价值。一是发挥大型文化企业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形成“产业品牌促进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提升品牌价值”的良性循环,构建文化品牌与产业经济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二是深化跨行业合作,推动岭南文化与科技、时尚、制造业等行业融合,加速传统文化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型。三是加强行业协会与高校、博物馆及设计机构合作,设立文化创意孵化中心,扶持创意设计团队发展,推动岭南文化元素深度融入现代产品,促进文化创意市场繁荣发展。

全媒体赋能文化传播,打造城市文化IP矩阵。一是打造本地文旅IP矩阵,整合岭南文化、自然风光与现代创意资源,开发文创周边、主题活动和短视频等内容产品,通过全媒体渠道进行立体传播,塑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广州文化大IP,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印记。二是激发民间创意活力,鼓励民众参与文化内容创作与传播,促进岭南文化与大众生活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培育厚实的市场土壤。三是优化文化传播效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构建全域覆盖的内容营销网络,持续扩大岭南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传承创新驱动国潮品牌价值增长的机制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