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海丹灶一幢楼房的一楼,“关氏咏春拳馆”的牌匾醒目地挂在门外。门内,一张古朴的木桌上蒸腾的热气从壶嘴中袅袅升起,与旁边传来的武术练功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在南海丹灶一幢楼房的一楼,“关氏咏春拳馆”的牌匾醒目地挂在门外。门内,一张古朴的木桌上蒸腾的热气从壶嘴中袅袅升起,与旁边传来的武术练功声交织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馆长关勇循例练习着咏春拳,三十多年拳技的沉淀与陈年的茶香相互辉映。
与关勇交谈,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真性情。从儿时的“武侠梦”开始,到后来成为一位致力于咏春拳传承的教练,他与咏春拳之间的故事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习武者对于“武德”二字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支撑着他走过了漫长岁月,在教授咏春技艺的同时,更传递着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心中有个“武侠梦”
20世纪70年代,武术热潮成了一种文化现象,霍元甲、陈真、黄飞鸿等人也成了那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小时候只是觉得功夫很有意思,男孩子都有个‘大侠梦’。” 关勇坦言,在那个需要爬房顶摆弄天线,去别人家“蹭电视看”的年代,同龄的朋友看完热播的功夫片后就开始竞相模仿。“锄强扶弱”、变“大只佬”也成为关勇心中的向往。
进入90年代,关勇会经常与朋友一起健身,并零零散散地学习了散打、外家拳等功夫。而在一次与人“切磋”中,关勇被一位小5岁的“小子”一招制服,他很是挫败。“直至今日我都记得当年的不可置信,也因此了解到咏春拳这一拳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咏春可以实现自己的‘武侠梦’。”
关勇带着弟子一同展示教学成果。
然而,武术之路并非坦途。在学习咏春两三个月后,关勇从最初觉得练武功很酷,逐渐感到枯燥,习练也开始有所懈怠。“当时只是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师傅看出了关勇的困惑,当场与他来了一场“比武”,一边比试一边说明每个招式的用途。关勇恍然大悟,在后续的练习过程中逐渐爱上了这项中华武术,开始认真研究咏春蕴含的文化精神。
2000年出头,“咏春迷”关勇开始教身边的朋友武术,希望通过教学,身体力行推广与传承咏春拳。
教拳二十余年,讲求的是“武德”
伏手冲捶、膀手摊打……在关勇住宅前庭,一幅纸角卷起、微微泛黄的咏春基础散式图挂在墙上,似乎诉说着许多年前每晚在此地发生的热血故事。
当时将近30岁的关勇每天晚上准时8点开始教授朋友咏春,并且还会认真做教案,“朋友感兴趣,我也就教了,找我学不用钱,但我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传统武术。”一传十十传百,找关勇学习咏春的“朋友”从两三人到十几人。最后,为了不影响家里人休息,关勇就在外头再找了个地方进行教学。
关勇正在教授学员咏春。
这似乎也奠定了关勇的从教之路。
“拳法好、用心教”这是大多数学徒对关勇的评价。因此,关勇经朋友介绍,2005年去到了广西开武馆,最高峰时期曾达到400多位学员。后来应家人心愿,关勇回到佛山发展。“习武先习德,百善孝为先!”关勇说,尽管回到家乡发展相当于从头再来,但能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尽孝道,也是中华武术精神中重要的一部分。
2009年起,关勇在南海丹灶开办了武馆。从两根木人桩开始,关勇用心教好每一位学员,这些年来已经有300多名弟子和学员。2011年,关勇在马来西亚第二届世界咏春擂台赛上获得搏击金腰带。
关勇获得马来西亚第二届世界咏春擂台赛搏击金腰带。
关勇的经历似乎与电影《叶问》中的“叶问”颇有几分相似,前者在前庭教学,后者则在天台。电影中,“叶问”的咏春教学是为生计,关勇则始于情义。二者都呈现出对咏春的热爱,及习武之人的礼义廉耻、忠孝节义。
关勇为司警专业的学生传授咏春拳法。
作为佛山市咏春拳协会副会长,关勇多次被即将举行的2024国际咏春拳大赛邀请为教练员培训班讲师或指导专家,更是发动了20多名弟子和学员报名参加比赛,希望他们通过参赛精进武学,并不断突破自我。
策划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陈颖欣
文字、图片、视频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高萍恒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