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海南“村VA”:看排球赛,吃“老爸茶”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4 11:41 1

摘要:8月10日晚,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决赛在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举行,海口市龙桥镇动漫战队以3∶2战胜澄迈县金江镇咖啡队,成功卫冕。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这项进行了68场对决、历时两个多月、全省11个市县参与的乡村排球赛落下帷幕。

8月14日

《人民日报》第15版刊发文章

历时两个多月

海南文昌“村排”决出冠亚军

看排球赛 吃“老爸茶”

版面图及全文如下

👇

离赛场还有一里地

顺着人潮走

里三层外三层都是球迷

沿街的小吃摊、水果摊前

人头攒动

海南“村VA”现场。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曹志 摄

再往里

终于来到赛事现场

海南省海口市

龙桥镇动漫战队配合默契

一记精彩的扣杀落地有声

被观众形容为“椰子砸地”

引发全场欢呼

海口龙桥镇动漫战队和澄迈金江镇咖啡队决赛现场。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昊 摄

8月10日晚,2025年“九九杯”海南(文昌)乡镇排球联赛决赛在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举行,海口市龙桥镇动漫战队以3∶2战胜澄迈县金江镇咖啡队,成功卫冕。璀璨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这项进行了68场对决、历时两个多月、全省11个市县参与的乡村排球赛落下帷幕。

共同的热爱与坚守

“村排”赛场上

上演着三代人和排球的故事

海南“村VA”文城站揭幕仪式上,文昌中学1992年全国冠军男排队成员作为特邀发球嘉宾亮相。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昊 摄

决赛赛场上,50岁的韩旭章引人注目。他上世纪90年代曾代表文昌中学参赛,3次夺得全国中学生“振兴中华杯”冠军,后来还成为国家级优秀裁判员。本届“村排”,他担任副裁判长。“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排球,我很欣慰。”韩旭章说。

36岁的王狮是首届“村排”冠军队主力,如今身为体育教师的他,将更多精力放在培养新人上,“老一辈教会我们热爱与坚守,我也要传给下一代。”

15岁的“小盖哥”符树盖,是紫贝文城战队最年轻的球员。他即将升入高一,凭借出色的防守技术,多次赢得观众喝彩,“观众的每一次欢呼,都为我带来力量。”

排球自上世纪初传入文昌,便在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为了有球可打,文昌人曾就地取材,用猪膀胱充气作球,用椰棕绳挂在树上当网。1958年,文昌少年排球队在全国大赛中一举夺冠,因为少年们喜欢光脚打球,媒体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为题报道,让文昌排球声名远扬。

这份热爱,代代相传。如今,文昌拥有600多个排球场,平均每0.4平方千米就有一个。村村有球队、人人是球迷,为“村排”的火爆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活跃在赛场上的球员,有渔民、养殖户、老师、学生……白天上班上学、晚上打球看球,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

一壶茶里见悠然

今年是文昌

举办“村排”的第三年

每逢排球比赛

点上茶点、围坐观赛

已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

老爸茶荟在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热闹开席。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黄东光 摄

夜幕降临,一壶红茶、几碟小吃,文昌人符传发悠闲地坐在“老爸茶”店的藤椅上。打排球的“砰砰”声与球迷的呐喊声交织,通过直播大屏传到茶桌前。

“得闲吃茶!”

在海南,这是一句比“你好”更常见的问候。“老爸茶”文化起源于南洋,是华侨带回来的饮食习惯。“‘老爸茶’,百姓茶,一年四季卖不歇,不论城镇和乡下,遍地都开花……”正如歌里所唱,“老爸茶”里有悠闲惬意、有风土人情。去年初,文昌特色茶文化“老爸茶”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老爸茶荟在文昌市文城镇玉阳公园热闹开席。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曹志 摄

“去年有一场比赛,足足有几千名观众来吃茶,我们都忙不过来!”

清星茶店负责人洪漫介绍,她的店距离“村排”主赛场不足百米,每逢赛事,茶店就成为第二观赛区,“可以说,我们茶店是和‘村排’一起发展起来的。”

“在文昌,几乎人人会打排球、爱排球。年轻时,我上场打一晚上都不累。”

50多岁的符传发呷一口茶,打开了话匣子。在他看来,排球在文昌,代表着自由、健康和松弛感。

在文昌,球员们常常光着脚或穿着拖鞋打球。符传发笑言:“这说明他认真了,光脚打球是传统绝活儿。”这里的排球赛没有繁复的规则,怎么尽兴就怎么来,甚至可以“一打二”“三打三”。源自乡野的自在与洒脱,让比赛充满了趣味与人情味。光脚打球、拖鞋扣杀、板凳击球,这些非常规玩法,让“村排”火爆出圈。

文昌抱罗镇抱罗粉队对阵琼海长坡镇石斑鱼队比赛现场。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李昊 摄

“文昌要擦亮‘中国排球之乡’这块招牌,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完善设施,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文昌市体育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陈礼国说。

赛事里的生意经

“村排”的魅力

早已超越比赛本身

在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赛事的成功得益于“体育+旅游”深度融合。

今年,赛事围绕“一镇一品”理念,以排球赛为主线,融合美食、音乐、非遗展演等特色,在4个赛事举办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龙楼镇,百桌千人村宴与航天主题活动相互辉映;

重兴镇,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农趣运动会气氛热烈;

铺前镇,糟粕醋、长桌宴让中外游客大饱口福;

在决赛地文城镇,“村排+”消费助农大集市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龙楼镇,百桌千人村宴与航天主题活动相互辉映;

重兴镇,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农趣运动会气氛热烈;

铺前镇,糟粕醋、长桌宴让中外游客大饱口福;

在决赛地文城镇,“村排+”消费助农大集市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从锦山的牛肉干到重兴的斑斓小吃,从铺前的马鲛鱼到文城的公坡香米,文昌17个乡镇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摊主的吆喝声与球迷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股热潮,充满烟火气。在重兴镇,开餐馆十几年的梁春菊迎来惊喜——平时日均千元的收入,赛事期间一晚就能突破3000元。“多找了几个帮手还忙不过来呐!”梁春菊笑着说。

盐焗小吃受欢迎,食客争相购买。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路静 摄

在铺前镇,摊主符龙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从文城镇一路“追”到铺前镇,摊位也扩展为钵钵鸡、鸡蛋仔、柠檬茶3个“连锁摊”,“一晚上营业额大约在6000元,感谢‘村排’!”

据统计,自2023年创办以来,“村排”累计吸引现场观众超120万人次,全网曝光量超过13亿次,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达5亿元。

夜深了

“老爸茶”店里热闹依旧

一杯茶、一场球

连接着文昌的过去与现在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