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Vision杀入MR战局:轻装上阵 能撼动苹果霸主地位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4 10:09 2

摘要:8月21日,vivo将正式发布首款MR头显设备vivo Vision。这款在博鳌亚洲论坛亮相过的国产MR设备,以“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的身份打出“轻松上头”的口号,剑指苹果Vision Pro奠定的高端市场。

运营商财经网 郭彭琪/文

轻量化、2万内定价、手机生态联动,国产MR的破局之道正浮出水面。

vivo产品经理韩伯啸在体验vivo Vision原型机后,连用三个“上头”形容佩戴感受——佩戴感、设计感、体验感都很“上头”。

8月21日,vivo将正式发布首款MR头显设备vivo Vision。这款在博鳌亚洲论坛亮相过的国产MR设备,以“混合现实头显探索版”的身份打出“轻松上头”的口号,剑指苹果Vision Pro奠定的高端市场。

作为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首款MR产品,vivo Vision的登场也带着期许:既要打破苹果在高端MR领域的垄断,又要让混合现实技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轻量化破局:从“负担”到“适配”的体验革命

当前高端MR设备面临的最大痛点,是沉重的机身带来的佩戴负担。苹果Vision Pro重量达600-650克,相当于在头上绑了三台智能手机,有用户抱怨使用半小时就“颈椎报警”,极大地限制了设备的使用时长和应用场景,成为阻碍MR走向普及的核心痛点之一。

vivo Vision选择了轻量化突围路线。韩伯啸表示,“佩戴感很‘上头’,非常轻,整机克重个人感觉就跟AirPods Max那种头戴式耳机差不多,舒适性做得非常好!”

而实现轻量化背后是采用了创新的分体式架构,将计算单元和电池等较重的核心部件从头部设备中分离出去,变为独立模块。头部仅保留显示屏幕、传感器和必要的光学组件,从而从根源上大幅减轻了用户头顶的负担。

“简约、优雅、极致。”韩伯啸用这三个词概括设计语言。vivo Vision采用曲面玻璃面板与金属框架,6颗摄像头精准排布,接口接缝处经过精密打磨。在保证功能完整性的前提下,轻量化设计直击用户痛点。

定价策略,高端市场的平衡术

价格始终是悬在高端MR设备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苹果Vision Pro高达29999元的定价,被普遍视为其市场遇冷的关键因素。

vivo Vision的定价策略则显得更为务实。据数码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产品定价“应该不会超过2万元”。如果定价如此,vivo Vision也会巧妙避开与苹果的正面交锋。

价格优势背后是精准定位。vivo并未盲目追求传感器数量堆砌(Vision Pro搭载12颗传感器),而是采用6摄像头方案保障基础MR功能的稳定性。同时搭载高通骁龙4nm平台,在性能和功耗间取得平衡。

体验与生态,决定未来的胜负手

轻量化是入场券,生态才是持久战的关键。当前MR设备最大的困境是内容生态的匮乏。用户花高价购买后,往往面临“无内容可用”的尴尬。

vivo的破局之道是手机生态协同。韩伯啸特别提到:“用它看了一下X200 Ultra拍的全景照片,很震撼!”用户可用X200 Ultra拍摄3D内容,在Vision上实现“重返现场”的沉浸体验。

vivo智慧终端产品总经理洪沂透露,它和大家熟悉的 VR设备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是隔绝现实的纯虚拟体验,而是让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真正“无缝融合”——既能让你沉浸在巨幕电影的震撼里,又能随时感知身边的真实场景,这正是MR的核心价值。

在交互层面,vivo Vision可以实现眼睛看到哪里,手势就能精准操控哪里,就像在现实中伸手拿东西一样自然。这一点,目前业界除了Apple Vision Pro,只有我们实现了这样的体验。它彻底告别了二维触控的局限,让你在游戏里伸手“抓”道具、在办公时随手拖拽悬浮文档,交互回归人类最本能的直觉。

长远来看,vivo布局MR还有更深考量。正如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所言:MR技术将成为机器人“眼睛”。vivo聚焦家庭机器人“大脑+视觉”研发,Vision的技术积累可复用至机器人视觉定位领域。

破局拷问:用户真的需要“空间计算”吗?

尽管优势显著,vivo仍需面对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MR从“酷科技”变成“必需品”。行业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VR/MR头显出货量有望达55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33.8%,但这一增长的前提,是用户找到“值得买”的应用场景。

苹果用“空间计算”定义未来,但普通用户尚未理解其价值;Meta主打游戏娱乐,却难以突破场景局限。vivo的机会,或许在于从“生活场景“切入——用轻量化解决佩戴痛点,用手机联动降低使用门槛,用2万元内定价拉低尝试成本。正如韩伯啸所言: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MR技术变成真正能融入生活、提升用户体验的“新可能”。

8月21日vivo Vision的发布,将是这场突围的关键节点。在苹果定义高端、Meta主导消费级的格局下,vivo Vision的“轻量化+生态协同”路径,不仅是国产MR的破局尝试,更可能重新书写行业规则——当技术不再是负担,价格不再是门槛,混合现实或许才能真正走进大众生活。这场变革的终极裁判,从来不是参数表,而是用户愿意为“空间体验”买单的那一刻。

来源:运营商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