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太想当然啦!因为,金砖国家共同对付美国,肯定招架不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3 23:42 2

摘要:8月13日,随着美国联邦政府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举债,美国国债规模再创新高。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为有史以来首次突破这一水平。

特朗普关税战烧向金砖!金砖国家:这场仗他赢不了

8月13日,随着美国联邦政府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举债,美国国债规模再创新高。美国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为有史以来首次突破这一水平。

但是,去年7月,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11月,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而在40年前,美国国债规模在9070亿美元左右。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JEC)估计,按照目前的平均每日增长速度,在大约173天内,债务将再增加1万亿美元。

可笑的是,2020年1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联邦债务总额超过37万亿美元的时间节点将在2030财年之后。

在美国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之际,今年公众持有的总债务预计将达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99%。

联邦预算委员会(CRFB)主席玛雅·麦克金尼斯表示:“华盛顿没有人可以为达到这一里程碑而自豪——我们的财政状况严重失衡,然而国会却在继续让情况变得更糟。

美国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

2024年11月30日,特朗普在其自创的社交媒体“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发出威胁,要求金砖国家放弃创造新货币或支持美元替代品的任何计划,否则要对任何挑战美元在全球经济中主导地位的国家征收100%的关税。

特朗普声称,在他威胁要征收150%关税并停止进行贸易后,金砖国家就“放弃”了创造共同货币取代美元的想法。“我上任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金砖国家只要提及要摧毁美元,就要面临150%关税……然后金砖国家就‘瓦解’(broke up)了……最近我们没再听到他们的消息了。”

“金砖国家试图摆脱美元,而我们只能袖手旁观,这种想法已经结束了。我们需要这些国家的承诺,他们既不会创造新的金砖国家货币,也不会支持任何其他货币来取代强大的美元,否则他们将面临100%的关税,并应该准备好告别进入美国这个伟大经济体的机会。他们可以去找另一个‘冤大头’(sucker)!金砖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取代美元是不可能的,任何试图这样做的国家都应该对美国挥手告别。”

2025年2月21日,特朗普出席共和党州长协会(RGA)活动时狂言,他的关税威胁已经“瓦解”了金砖国家。还随口再次提高了他威胁征收的关税税率,“‘告诉他们,150%关税。而且,我们不会再和他们做生意。’”

今年7月5日至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期间,特朗普再次发出威胁:“任何与金砖反美政策结盟的国家都将被加征10%附加关税”,他用全大写字母强调“这项政策绝无例外”。峰会结束不久,他变本加厉地宣称金砖国家企图“摧毁美元”,该集团“生来就是要让我们的货币贬值”。

特朗普对金砖国家组织的威胁言论,与他对欧盟和欧元的诋毁诅咒如出一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部前负责人、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Eswar Prasad)对《纽约时报》表示,威胁报复金砖国家只会加剧世界其他国家的担忧,即美国会使用美元的主导地位作为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武器,这会加快其他国家远离美元、寻找其他国际支付方式的尝试。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高级研究员、 美国前财政部官员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也认为,特朗普的威胁会让其他国家更加认识到“使用美元对美国有益”,会“加速其他国家远离美元”。“一些国家会得出结论,认为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行为本身就是促使他们寻找美元替代品的理由。”

殊不知,特朗普对金砖国家组织的一系列威胁,恰恰印证了这一组织必将成为全球抗击美国美元霸权霸道霸凌的中坚力量。

金砖国家组织,本就是特朗普眼中钉肉中刺。别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了,现在扩员后的金砖组织,更是让特朗普夜不成寐。

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大国中,中国是唯一的断层领先的超级强国。截至到2024年,中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中国制造业已经呈现新型工业化的“全、多、大、强”特征。

一是体系全。中国建成了全球独一的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

二是品种多。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个工业产品是全球数量第一。个人计算机、手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是全球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三是规模大。2024年,中国已经连续15年高居全球制造业头把交椅。制造业增加值33.55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24.9%。制造业增加值占到全球份额的 28.7%,接近美国的两倍,连续15年位列全球第一。中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千万辆的国家,水电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国际造船市场份额连续15年居于世界第一、5G基站占全球总数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0万辆,手机产量全年超过16亿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和光纤宽带网络,累计建设5G基站425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全球占比达42%。

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高速公路体系,全球最大的港口群,全球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全球最完整的支付系统,最大的电力设备产业链与电网系统。特别是全球最大的电力系统,发电装机总量达24.7亿千瓦,超过美国为首的G7总和。

四是新产业不断涌现。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快速崛起。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三样”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8%。

而美国制造与中国抗衡力不从心。

2024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约合56930.69亿美元。美国工业增加值为37441.51亿美元,中国工业增加值是美国的1.52倍。中美两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中国为30.05%,美国为12.83%。其中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中国为24.87%,美国为9.98%。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指出,1980年,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才5%,到了2024年,已经升到31.6%,预计到2030年可能还会涨到45%,届时产值将达到美、日、德三国加起来的2.3倍。

《经济学人》引用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数据,以证明中美两国在制造业上的巨大差距。按照2023年的数据,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两倍,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2.6倍,水泥产量是美国的22倍。中国的工业制成品,中国造船厂生产的船舶总吨位超过全球产量的50%,汽车产量3020万辆,是美国的三倍。

虽然美国制造业依旧是世界第二,但是,美国制造业高度依赖海外供应链。国内再生产和加工的中间产品占总进口的60%。就是说,掌控制造业的主动权根本不在自己手里。

美国对中国工业供应链短零部件依赖度是中国对美依赖的 3 倍。造一辆皮卡都要从中国进口线束、传感器等 300 多个零件。美国卖给中国的产品,中国可以轻松地找到替代,而美国却很难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

1970至2022年,美国制造业一直处于衰落态势。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2.7%降至10.3%,制造业就业占总非农就业人数之比由24.5%降至8.4%。就从业人数来说,20世纪70年代,美国近2000万人以制造业为生,占总就业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2024年美国产业工人已经降至1300万,在就业人口中的占比降到10%左右。

中国已经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美国在全球贸易占比已降至15%以下。即使作为全球最大进口国,进口总额已经降至13%左右。

根据海关统计,截至2024年末,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今年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一组中美贸易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从2018年的19.2%已降至2024年的11.17%。

2024年,中国外贸总额达43.85万亿元人民币(约6.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连续8年位居全球货物贸易首位。货物贸易连续跨过42、43两个万亿级大关,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贸易顺差突破7万亿元(约9922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全年外贸增长规模达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外贸总量。

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超过了65%。服务贸易去年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就是说,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并没有因为和美国的贸易数据下降对中国全球第一大贸易大国地位构成威胁。

因为,中国对一个国家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显著下降,多元化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亚太国家逐渐在中国贸易伙伴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一半以上是亚太国家,包括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和印度等。

最为主要的是,中国成功构建九大主要贸易区域体系。

一是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货物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达到50.3%。2024年,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大到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合作成果惠及共建国家。

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认为,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将使参与国间的贸易往来增加4.1%,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二是中国与东盟和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持续创出历史新高。中国海关总署和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2024年已达9823亿美元,双方已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经连续5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东盟连续9年进出口保持增长。

同时,对RCEP其他四国的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贸易都有显著增长。

三是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贸易量超过四分之一。中欧贸易额,从1975年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增长300多倍

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2024年中国为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欧盟外进口总额的21.3%;是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欧盟外出口总额的8.3%。若将统计范围扩展至整个欧洲(含非欧盟国家),中欧贸易总额达12268.09亿美元,同比增长1.3%。

四是中国与金砖国家和伙伴国贸易往来加速推进。数据显示,2024年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30%,占全球人口近一半,贸易占全球1/5。扩员后的“大金砖”在全球GDP中的占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从31.6%提高到35.6%。2024年,中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5.5%。

五是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不断拓展贸易渠道。2024年,我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间贸易额为5125.4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7%。包括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在内,贸易额达创历史纪录的8900亿美元,约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4%。

六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成果丰硕。2024年,中国同中亚国家贸易额达6741.5亿元人民币,较2013年翻了一番。《中国同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作为我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

七是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经贸合作屡创新高。中国已与超过20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数据显示,2024年,中拉贸易额518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八是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额在2024年飙升至2880亿美元。

九是中国与非洲国家联盟贸易不断突破。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2956亿美元,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雄冠全球的外汇储备成为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压舱石和稳定锚。

全球主要大国中,中国是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境外消费来源国、全球最大的利用外资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全球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在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特别提款权(SDR)货币中,人民币权重由2016年10月1日的10.92%上调到2022年5月的12.28%。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不断扩大。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

金砖国家组织中,拥有关键战略资源的国家,除中国以外,主要有俄罗斯、沙特、伊朗、阿联酋、印度尼西亚。

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的资源石油天然气的巨无霸和世界农林强国。

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发布的俄罗斯可采石油储量为1370亿桶,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9%。俄罗斯的石油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列第三位。2021年,俄罗斯年产量约为5.24亿吨,原油出口量约为2.3亿吨。

俄罗斯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天然气储量4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储量的1/3。已探明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俄罗斯的煤炭探明储量1933亿吨,全球占比20%;铁矿18%;镍、铂金、钯产量分别以21%、14%和44%的占比,居全球之冠;铝、钛等产量分别以11%和29%,位列全球第二;钻石8%、金6%、铜5%;黄金储量居世界第三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俄罗斯钛占全球钛产量的三分之一,也是空客和波音的主要供应商。

俄罗斯不仅仅是世界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65.8%,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居世界第一位。农业用地全球第一,总面积高达1.68亿公顷。拥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黑土带。粮食产量1.3亿吨,排名世界第四。2016年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粮食出口国。小麦出口占据全球第一,谷物出口全球第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出口国,世界第二大钾肥出口国,世界第三大磷肥出口国。

沙特阿拉伯,不仅是阿拉伯国家中的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OPEC核心成员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创始成员。沙特对国际原油价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发布的可采石油储量报告显示,沙特为2750亿桶,位居世界第一。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咨(Wood Mackenzie)的报告显示,全球最大的七家国家石油公司(NOCs)掌握着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资源。其中,沙特阿美(Saudi Aramco)高居第一。天然气储量9240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

作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国,石油出口占到沙特总出口的70%以上。

2022年12月份,在沙特举行的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双方一致确定,未来3到5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

从2001年以来,沙特一直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最大贸易伙伴。2013年起,中国成为沙特第一大贸易伙伴。沙特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首个千亿美元级贸易伙伴。

阿联酋的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产品是对外贸易的支柱。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约130亿吨,约占全球储量5.6%,居世界第八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2.4亿吨,约占全球储量的3.2%,居世界第九位。银行业发达,现有本国银行23家,外国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100余家。

伊朗是OPEC核心成员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石油产业是经济支柱和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蕴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1580亿桶,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已探明储量33.9万亿立方米,世界第二,占全球16.2%。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位居全球七大国家石油公司第二。

其它矿物资源也十分丰富。铁矿储量47亿吨;铜矿储量30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世界第三;锌矿储量2.3亿吨(平均品位20%),世界第一;铬矿储量2000万吨。锰、锑、铅、硼、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都很丰富。

中国连续10年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伊朗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已经达到21%。人民币、欧元、阿联酋迪拉姆并列三大外汇货币。伊拉克确认中伊两国之间的贸易采用本币和人民币结算。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煤炭资源总储量达900亿吨以上。天然气储量约有123589兆亿立方米,其中已探明的为24230兆亿立方米。铝矾土、镍、铜、金、银等也很丰富。工业发展方向是强化外向型制造业。渔业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覆盖率高。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亿公顷,其中永久林区1.12亿公顷,可转换林区810万公顷。印尼的渔场渔业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是印尼非油气行业中仅次于电子产品出口的第二大创汇行业。

就是说,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13个成员国中,金砖国家就有沙特阿拉伯、伊朗、阿联酋。

国际能源署数据金砖国家集中了约44%的石油产量,以及72%的全球稀土矿产储量。涵盖36%的全球天然气产量和78.2%的全球煤炭产量。

彭博社认为,金砖国家集团掌控着战略性大宗商品和强大的人口红利,这可能在未来几年推动其经济发展。

金砖国家组织的扩员,不仅让志同道合者的原有优势得到巨大提升,更为振兴陷入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带来无数惊喜。新的扩员,显著增加了金砖国家组织“有市场、有资源、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的五有能力,决定了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和全体南方国家的深入合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2025年7月6日至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里约热内卢宣言《加强全球南方合作,促进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治理》的核心是,重申秉持互尊互谅、主权平等、团结民主、开放包容、深化合作、协商一致的金砖精神。在过去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扩员后的金砖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合作。通过促进和平,构建更具代表性、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重振和改革多边体系,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造福各国人民。

路透社称,“大金砖”的扩容,在日益分裂的世界展示该集团作为多边主义捍卫者的角色。

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指出:而在探索构建新型国际秩序方面,金砖机制大有可为。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多极化世界的时代。美国已不再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者,七国集团在经济体量上也比不上“金砖国家”。因为金砖国家的经济体量巨大,一旦它们宣布使用新的统一货币,将推动现行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发生改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到2028年,金砖国家的GDP将占到全球33.6%,G7将降至27.8%。中国在今后五年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中国占全球GDP增长的比重将达22.6%。印度以12.9%位列第二,美国11.3%将位居第三。到2029年,G7集团的占比将进一步降至27.5%,而“金砖国家+”的占比预计将升至38.3%。

IMF数据显示,金砖国家占全球人口41.93%、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2024年金砖国家GDP约占全球30%。扩员后的“大金砖”在全球GDP中的占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从31.6%提高到35.6%。

同时,IMF2025年的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金砖国家的综合GDP已达77万亿美元,而G7为57万亿美元,这标志着全球经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分量持续提升。

7月17日,新华社发表新华时评:《以“金砖合作”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指出:巴西里约热内卢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是11个金砖成员国与10个伙伴国“11+10”金砖大家庭的“首秀”。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影响力持续提升,“金砖大家庭”也在逐步壮大。从最初的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4个成员国到如今形成“大金砖”格局。随着南非、沙特阿拉伯、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陆续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白俄罗斯共和国、多民族玻利维亚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古巴共和国、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马来西亚、泰王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干达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成为金砖伙伴国。形成覆盖亚洲、非洲、中东、拉美等区域的广泛合作网络。

这种地缘多样性和经济互补性,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凝聚共识、协同发展的核心平台。

现行西方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传统区域性开发银行、美元国际货币中心地位、SWIFT跨境支付系统等,已经沦落为西方霸权的道具。

实际上,金砖国家在区域间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的程度越来越高,2024年,俄罗斯与其他金砖国家结算时,俄罗斯卢布及其它友好国家货币的占比已达90%。沙特、阿联酋、伊朗三大产油国已加速用人民币结算对华石油贸易。金砖成员国间的双边贸易,目前以美元结算的比例仅为33%。

里约峰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里约宣言》为金砖两大金融机制新开发银行(NDB)和应急储备安排(CRA)提供了明确指引。新开发银行和CRA完全是金砖国家在西方主导的世界金融体系之外成立的融资机构以及金融机制。

宣言强调“我们强烈支持”扩大NDB成员国规模,这对该行成为真正的全球性机构至关重要。截至202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批准了120个项目,总额达390亿美元,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卫生和社会发展等关键领域。

峰会的重要倡议包括:一是扩大国际贸易本币结算规模;二是建设替代西方操控的SWIFT系统的国际支付平台;在NDB框架下建立多边担保机制;四是创设替代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五是完善成员国保险与再保险服务三是体系。

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的重要使命,就是要致力于创建替代方案,以突破西方主导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机构与金融机制。

中国已经迈出三大重要步伐:主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国央行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截止今年6月,CIPS系统参与者分布在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累计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金额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替代选择。

美联储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承认,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西方对俄制裁和中国推广人民币都在冲击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如果这些制裁和政策持续下去,跨境支付格局变化,包括数字货币快速增长,都可能对美元的地位构成挑战”。

2025年8月7日,在彭博电视台《华尔街周刊》(Wall Street Week)节目与韦斯汀(David Westin)的对话中,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Larry Summers)针对特朗普政府现行经贸政策作出判断:只有一个赢家,中国。

萨默斯指出,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政策正在让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疏远”。而抬高原材料价格、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以及疏远客户,这些绝非正确的策略。他警告,美国将会有大量投资外流,因为当美国提高所有投入品的价格时,“我们正在让自己成为一个问题更多的生产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只会有一个赢家,那就是中国。

美智库卡内基和平基金会指出,特朗普的政治外交,全面转向以“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为基础的实用现实主义,即一切对外政策选择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基准,使得延续百年的“美国例外论”走向终结;经济上,实施“美国优先”的贸易与投资政策,重新调整与其他经贸伙伴的贸易关系,导致全球秩序遭受严重冲击,多边机制的权威性被全面削弱。

特朗普不想被贴上“对华妥协”的标签

由此可见,特朗普对金砖国家抡起的关税大棒,非但起不到任何恫吓威慑效力,反而更加推动金砖国家加速构建更具代表性、更加公平的国际秩序,重振和改革多边体系,重构全球多元化货币体系的步伐。

来源:李国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