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算力是以计算能力为核心,以硬件、软件和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为客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和处理能力。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和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
算力是以计算能力为核心,以硬件、软件和服务为支撑的产业,为客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和处理能力。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和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
催化逻辑:
国产算力产业链的最新催化逻辑可聚焦 “政策强约束下的技术突破与需求放量”:
一方面,监管层对 Nvidia、AMD 低端 AI 芯片在敏感领域的使用限制传闻持续发酵,叠加国内对本土算力安全的迫切需求,倒逼互联网、政企等核心场景加速转向寒武纪、HW昇腾等国产 AI 芯片,形成 “替代刚需”;
另一方面,以寒武纪为代表的厂商 Q2 营收环比增长 12.4%、存货快速攀升,中芯国际 / 华虹明确 7nm 产能规划以缓解 GPU 代工瓶颈,澜起科技、海光信息等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印证 “技术突破 - 产品交付 - 业绩兑现” 的良性循环;
同时,液冷、光模块等配套环节随 AI 算力密度提升爆发(如 800G 光模块需求同比激增、液冷数据中心 2027 年市场规模预计破千亿),叠加政策端对算力基建的持续加码,国产算力从芯片到硬件再到基础设施的全链条正进入 “替代加速 + 需求共振” 的关键窗口期。
最新前瞻:
1)2025-2030年关键指标:
全球算力规模:2030年预计达1.2万亿美元,CAGR 25%
中国算力占比:2030年预计超40%,成为全球最大算力市场
液冷渗透率:2030年预计达60%,市场规模超 2000亿元
2)技术突破时间线:
1.6T光模块商用:2026年Q1
存算一体芯片量产:2027年
量子霸权实现:2030年(IBM/中国科大预测)
算力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1)通用算力以 CPU 芯片为核心输出载体,聚焦基础计算场景的通用性需求。这类算力强调指令集的全面性与兼容性,能够高效支撑操作系统运行、办公软件处理、数据库管理等基础计算任务,是个人电脑、企业服务器等终端设备的核心算力来源,为数字社会提供最基础的计算支撑。
2)智能算力则以 GPU、FPGA、AI 芯片等专用加速芯片为技术核心,专门面向人工智能场景的算力需求。其通过并行计算架构设计,可高效处理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任务,在医疗影像诊断、自动驾驶决策、智能机器人交互等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 AI 技术落地的 “动力引擎”。
3)超算算力依托超级计算机的集群架构,代表着人类计算能力的巅峰水平。这类算力通过数万甚至数十万计算节点的协同运算,可实现每秒千万亿次以上的浮点运算性能,主要服务于飞行器气动设计、全球气候变化模拟、基因序列解析、重大科学工程计算等 “大国重器” 级场景,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算力产业链分布:
算力产业的高效运转依赖于上游核心技术支撑、中游基础设施构建与下游应用场景拓展的协同联动,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上游:核心零部件与技术根基
1)计算芯片
通用 CPU:英特尔(Intel)、AMD、海光、龙芯、华为(鲲鹏)、飞腾
智能算力芯片:
GPU:英伟达(NVIDIA)、AMD、华为(昇腾)、寒武纪、海光(DCU)
FPGA:复旦微电、安路科技
ASIC:阿里平头哥(含光 800)、澜起科技(AI专用芯片)
超算芯片:中科曙光(海光 CPU/DCU)
2)存储器件
DRAM:三星(Samsung)、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南亚、华邦、力晶、长鑫存储
SSD:三星、铠侠(Kioxia)、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美光、海力士、长江存储
3)网络组件
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剑桥科技(1.6T 预研)
PCB:胜宏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800G 光模块基板)
4)配套设施
液冷: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浸没式液冷)、依米康
电源:艾默生(Emerson)、台达(Delta)、科华数据、中恒电气、麦克米特(Microvast)
主板集成:富士康(鸿海精密)、纬创、美亚达、华硕
二、中游:基础设施构建与服务供给
1)服务器厂商
通用服务器:浪潮、新华三、中科曙光、中兴、联想、富士康(工业富联)
AI 服务器:拓维信息(兆瀚系列)、神州数码(鲲鹏服务器)、强瑞技术(液冷快接头)
2)网络设备
交换机 / 路由器:华为、中兴、新华三、锐捷网络(白盒交换机)
光通信:烽火通信(1.6T 硅光模块)、中天科技(海底光缆)
3)安全厂商
网络安全:奇安信、华为、新华三、启明星辰
4)数据中心
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第三方: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润泽科技、宝信软件(宝武集团)、秦淮数据
绿色数据中心:光环新网(PUE 1.07)、数据港(浸没式液冷)
5)云计算
国内厂商: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金山云、百度智能云
国际厂商:AWS、微软 Azure、谷歌云(Google Cloud)
(六)算力租赁
算力服务商:中贝通信、君逸数码、华丰科技、真视通(国资项目)
智算中心:鸿博股份(英伟达生态)、拓维信息(昇腾生态)
三、下游:应用场景拓展与需求释放
1)互联网与大模型
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百度
大模型厂商:OpenAI、DeepSeek、华为(盘古)、阿里云(通义千问)、腾讯(混元)、字节跳动(云雀)
2)行业应用
医疗:卫宁健康(AI 诊断)、联影医疗(影像算力)
金融:长亮科技(分布式核心系统)、恒生电子(量化交易算力)
工业:宝信软件(工业互联网)、能科科技(仿真算力)
政务:太极股份(智慧城市)、易华录(蓝光存储)
3)智能终端
自动驾驶:特斯拉(Dojo 超算 已叫停)、蔚来(NAD系统)、华为(MDC 平台)
机器人:优必选(Walker X 算力模块)、达闼科技(云端大脑)
全球科技巨头生态链:
1)英伟达生态
芯片代工:台积电(TSMC)、三星(Samsung Foundry)
服务器代工:鸿海精密(工业富联)、纬创(Wistron)
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800G 主供)
2)华为生态
昇腾芯片:拓维信息、神州数码、四川长虹(天宫服务器)
光互联:烽火通信(1.6T 硅光模块)、锐捷网络(白盒交换机)
3)云厂商自建
阿里云:平头哥(含光 800)、数据港(定制化 IDC)
腾讯云:世纪华通(云游戏服务器)、奥飞数据(东南亚节点)
算力产业已进入技术迭代、政策支持、资本涌入的超级周期,其核心价值在于重构生产力要素。从技术层面看,液冷、光模块、国产芯片是突破重点;从市场层面看,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绿色数据中心是增长引擎。
来源:金融梦想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