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睡6小时精神好,有的12小时还困,问题出在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3 20:46 2

摘要:数据显示,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在这群人当中,不少人吐槽:“睡得越多越累,越睡越没劲。”这可不是错觉,而是身体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发出信号——光靠睡,不代表休息得好。

有人清晨五点醒来,神清气爽;有人睡到中午,还哈欠连天。睡多睡少,到底谁更健康?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而在这群人当中,不少人吐槽:“睡得越多越累,越睡越没劲。”这可不是错觉,而是身体在用最直白的方式发出信号——光靠睡,不代表休息得好。

这几年,“健康睡眠”的概念逐渐被炒热,朋友圈里晒睡眠质量的智能手环、各类助眠产品层出不穷,可真正睡得好、醒得轻松的人,依旧是少数。

睡6小时精神抖擞,可能是因为睡得对;睡12小时还犯困,多半是休息错了方向。

咱们常说“睡个好觉”,可到底什么叫“好”?不是睡得久,而是深度睡眠够、节律稳定、醒来舒适。

有位四十出头的男性,白天工作强度大,晚上应酬多,经常凌晨两三点才躺下,第二天七点又赶着开会。他自诩“铁人”,觉得自己能顶住。但半年后,体检报告一出来,血压飙升、肝酶异常、血糖也开始出问题了。他才意识到,不是自己扛得住,是身体还没来得及“反抗”。

长时间的睡眠剥夺,即使表面没病,身体也在暗暗“扣分”。

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有自己的生物钟。这个钟,不是你想调几点就几点,而是由大脑深处一个叫“视交叉上核”的地方控制。它根据光照、温度、激素水平等来安排你该睡该醒的时间。如果你总是熬夜、晚起,等于在跟这套系统对着干,久而久之,激素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情绪失控,就会找上门来

不少人觉得,只要能补觉就行,哪怕平时睡得少,周末补回来也没事。但研究早已证明,即便周末补觉,也无法完全逆转工作日熬夜带来的生理损伤。频繁“日夜颠倒”的人,更容易陷入“睡得越多越累”的死循环。

就像有位女教师,平时上课压力大,周一到周五每天只睡五六小时。她想着周末好好补觉,常常一觉睡到中午,可醒来后依旧觉得“脑袋像灌了铅”。后来检查发现,她的褪黑素分泌节律已经被打乱,深度睡眠比例严重不足,即便她睡了十几个小时,身体也没真正“关机重启”。

睡眠质量差,比睡眠时间短,更伤人。

那到底啥才是“好睡眠”?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是:入睡容易,夜里不醒,早晨醒来不困倦,白天精神状态良好而这些,跟你睡几小时关系不大,关键在于你睡的“节奏”对不对、深度够不够。

很多人误以为“打呼噜”是睡得香,殊不知这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尤其是那些肥胖、中老年男性,如果打鼾严重、夜里频繁憋醒、白天嗜睡,就要警惕了。这种情况影响睡眠,还会增加高血压、心梗、糖尿病等慢病风险

曾经有位出租车司机,白天总是犯困,晚上鼾声如雷。他以为是年纪大了正常现象,直到一次开车时差点撞上护栏,才引起警觉。检查后发现,他每晚呼吸暂停次数高达百余次,血氧一度降到危险线。装上呼吸机后,睡得踏实了,白天精神也明显好转。

别拿“困”当作年纪大的标配,很多时候,那是身体在“报警”。

还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睡不够,动不动就赖床,常常一觉睡到十点、十一点,醒来却头昏脑涨。这其实是生物钟被拖延症“绑架”了长时间赖床、不规律作息,会让大脑的昼夜节律紊乱,身体“白天模式”迟迟启动不了,反而更容易疲惫、焦虑。

规律的睡眠节奏,比单纯的睡眠时长更重要。

真正的好觉,是身体和大脑达成默契的一场“合作”。白天该清醒,晚上该放松,昼夜分明,节奏自然。像很多老年人,只睡五六小时,但如果作息规律、睡得踏实,白天照样精神百倍。

年轻人常常追剧到凌晨、刷手机不知时间,等关灯一看,已经两三点。别小看这点“晚睡”,长期熬夜会抑制褪黑素分泌,让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久而久之,睡眠结构全乱了套。

一份《2024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90后、00后存在入睡困难的问题,平均入睡时间推迟到凌晨1点后而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都会大大降低深度睡眠比例,导致第二天“越睡越困”。

睡不好,情绪也会跟着“失控”。

不少人发现,睡眠不好时,容易情绪低落、焦虑烦躁,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大脑的神经递质出了问题缺乏高质量睡眠,会影响多巴胺、血清素的分泌,这些物质一旦“短缺”,人自然提不起精神,甚至出现轻度抑郁症状。

作为医生,经常遇到一些年轻的上班族,说自己“总是累,总想睡”,但检查却查不出啥大毛病。这些“亚健康”的状态,大多和睡眠负债有关。身体不是账本,睡欠的觉,不是随便补几天就能还清的。

所以别再盲目追求“多睡”,也别自信地说“我天生不需要睡太多”。真正的好状态,从来不是熬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如果你睡得不够,身体会用“疲惫”提醒你;如果你睡得太多,反而会让生物钟紊乱、代谢异常,甚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一项发表于《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的研究发现,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规律睡眠者高出约33%。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打实的数据。

睡眠不是越多越好,关键在于“质”和“节律”。

想让自己早上醒来轻松、白天精神充足,不靠药、不靠咖啡,靠的是稳定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晚上少刷手机,白天多接触阳光,保持适当运动,减少情绪压抑,你会发现,那些“越睡越困”的状态,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睡个好觉,是对自己最温柔的善待。

不是每个人都能睡满八小时,但每个人都能学会让自己在合适的时间,睡得踏实、醒得自然。别再拿“累”当借口,也别再用“忙”敷衍身体。睡得好,才有资格谈拼搏;休息对了,才能活出劲头。

别等身体亮红灯,才开始关心睡眠这件“小事”。

有的人六小时精神百倍,是因为他们给了自己一个“顺时而眠”的节奏;有的人睡十二小时还犯困,是因为身体早已被“错觉”牵着走。

真正的健康,不是多睡,而是睡得刚刚好。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 2024中国睡眠指数报告[R].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12): 1023-1028.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人失眠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建议[J].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23,44(3):321-326.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