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指甲患者逐年上升?医生提醒:宁可多消毒,也别碰这6件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20:34 1

摘要:早上,阳光透过窗子洒在阳台,一位阿姨正拿着指甲钳给自己修剪指甲,嘴里嘟囔着:“怎么又变厚了?颜色还发黄,是不是老了就这样?”

早上,阳光透过窗子洒在阳台,一位阿姨正拿着指甲钳给自己修剪指甲,嘴里嘟囔着:“怎么又变厚了?颜色还发黄,是不是老了就这样?”

她并不知道,指甲出现这种变化,很可能是灰指甲的前奏。而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无数中老年人的生活中并不稀奇。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困惑?指甲突然变得不好看,厚得像老树皮,剪都剪不动;脚趾边痒痒的,指甲还泛着异样的光泽。你以为是缺钙、是老化,其实,它另有其因。

灰指甲,不是“面子问题”,更不是“老年人的专属”,而是一种容易被忽视,却可能传染的真菌感染。更令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它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增长幅度尤为明显。

想要远离灰指甲,仅仅靠“勤剪指甲”远远不够。有些生活中常见的习惯,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危险。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哪些事,做不得!

别总以为“灰指甲不疼不痒就不用管”,真等到它“长满十个手指”,可不是换个指甲油能解决的事。

先不说别的,光是一个“湿”字,就能说明大半个原因。中老年人爱穿布鞋、运动鞋,天气一闷热,脚出汗多,又不及时更换袜子,就像在给真菌提供了一个温暖又潮湿的温床。

而且,很多人年纪大了,身体免疫力下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居多,皮肤屏障功能变差。指甲的角质层一旦被侵蚀,就很容易被真菌“盯上”。

再加上一些不注意的生活习惯,比如共用拖鞋、修脚刀具不消毒、公用泡脚盆……这些都可能成为灰指甲的“跳板”。

真正让人头疼的,不是灰指甲难看,而是它的传染性强、治愈慢、容易复发。你以为剪掉那块发黄的指甲就好了?真菌早就潜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了。

灰指甲像是“顽皮的邻居”,你关上了门,它照样能从窗缝里溜进来。

第一件:共用指甲刀、磨脚石

家里一家人共用一套修甲工具,看似亲密,实则危险。真菌是顽强的微生物,工具一旦被污染,再干净的指甲也可能被“带菌”。尤其是指缝、磨脚石那种表面粗糙的工具,最容易藏污纳垢。

第二件:公共浴池、足疗店随便进

泡个脚、做个足疗,累了一天图个舒服没错。但如果你进入的是一个没有严格消毒管理的场所,那就等于给真菌开了绿灯。一次足疗,可能带回一双“真菌鞋”。

第三件:穿不透气的鞋袜

尤其是夏天,很多人图省事,穿着皮鞋、运动鞋就出门了,一走一整天。脚汗湿透袜子,鞋里闷出一股味儿,真菌最喜欢这种“温湿暗”的环境。再加上袜子不及时更换,就像给真菌开了个“五星级旅馆”。

第四件:自己剪破、抠破指甲边缘

有些人指甲边角翘起来就忍不住去抠,或者剪得太深,甚至弄破了皮。这时候皮肤屏障一旦受损,就是给真菌开了个“后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伤口恢复慢,更容易出问题。

第五件:手脚长时间浸泡水中

喜欢洗碗、洗衣服、种花种菜的中老年人要注意了。长时间泡在水里,皮肤角质层会被软化,指甲也会变得脆弱。这时候如果再有一点点破损,真菌就很容易“钻空子”。

第六件:不重视脚气、手癣

很多人以为脚气就是痒一痒、脱点皮,忍忍就过去了。其实灰指甲的“好兄弟”就是脚气和手癣。这三者之间关系非常亲密,你脚上有脚气,手去挠,时间久了可能“互相传染”,灰指甲就是这么来的。

损坏的不只是指甲,更是你对健康的警觉。

很多中老年人对灰指甲的认知还停留在“老了就这样了”的阶段。其实,这是对身体的误解。

误区一:灰指甲只是外观难看,不影响健康

错。灰指甲如果不处理,真菌会沿着甲床往内侵蚀,甚至并发细菌感染。有些人因为一个小小的灰指甲,最后发展成甲沟炎、蜂窝织炎。

误区二:灰指甲不会传染

灰指甲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特别是在家庭环境中,如果共用毛巾、拖鞋、床单等物品,一家人很可能“轮番中招”。

误区三:指甲剪掉就好了

剪掉的只是已经感染的部分,但藏在指甲根部的真菌依然“稳坐钓鱼台”。如果不注意护理或者继续接触污染源,只会反复发作。

先说件小事:一位工厂退休职工,每天回家后,都会先洗脚、擦干,然后用吹风机把脚趾缝吹干。他说:“真菌怕干,我就不给它机会。”在过去的几年里,他的指甲始终如初,没有一丝感染迹象。

这个小习惯,其实就是预防灰指甲最关键的一步——保持干燥。除了这个,以下几点也值得我们坚持:

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剪平不要剪太深;洗脚后擦干,尤其是脚趾缝。

鞋袜要透气:避免长时间穿密不透气的鞋子,袜子每天换,洗后要彻底晾干。

公共物品慎用:去浴池、足疗店要看消毒情况,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或自带工具。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脚气、手癣不要忽视,哪怕是轻微的瘙痒,也要提高警觉。

不抠不剪破:有翘起的指甲边,不要用手抠,避免皮肤破损。

健康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每一次小心谨慎的选择。

灰指甲就像是门缝里吹进来的冷风,不重视,它就能撕开一整道口。很多人等到指甲变形、变厚、变色,才开始担心,但那时候,已经不是“剪指甲”能解决的事了。

别让灰指甲成为我们生活质量的“绊脚石”。哪怕只是一个小指甲,也值得你认真对待。

健康不是完美,而是你懂得避开那些容易忽视的坑。

参考文献:

[1]陈瑞, 刘婷婷. 灰指甲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策略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3, 39(04): 515-518.

[2]李志强, 王春梅. 浅谈甲真菌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控措施[J]. 皮肤病与性病, 2024, 46(02): 129-132.

[3]张阳, 赵丽. 老年人群中甲真菌感染的发病现状与防控建议[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5, 45(05): 1059-1062.

来源:悬泉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