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洛阳花似锦 我至年年恰逢春|HIFIMAN EDITION XV诠释“终极进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3 17:33 2

摘要:若是从产品线定义的角度来说,HIFIMAN的上一款中端平板耳机还是2021年用隐形磁体技术的EDITION XS,但当时因为“男人家”的旗舰RE2000 Pro太过于吸睛,所以在国内的话题热度并不是特别高。当然,其在海内外市场销量傲人,加之在音频圈子里HIFI

前言:

若是从产品线定义的角度来说,HIFIMAN的上一款中端平板耳机还是2021年用隐形磁体技术的EDITION XS,但当时因为“男人家”的旗舰RE2000 Pro太过于吸睛,所以在国内的话题热度并不是特别高。当然,其在海内外市场销量傲人,加之在音频圈子里HIFIMAN又早早地用初代EDITION X建立了不错的口碑,所以对于今日这款EDITION XV而言,高期待值是必然的。所谓“增强型磁体技术和次世代超纳米振膜的降维打击”,或许属于音频老饕的狂欢,而HIFIMAN真真切切地利用结构和材料优化达到接近使用稀土磁体的平板扬声器的灵敏度,则并不仅限于小圈子了。毕竟,灵敏度更高,频响曲线更平直,是真的可以放心搭配市面主流的耳放设备,那种超高的友好度,能让更多人爱上Hi-Fi。

这,也是HIFIMAN最大的品牌精神。

作为“男人家”兼具走量和技术信念的平板耳机,EDITION X系列在极具亲和力的定价基础上,非常明确地强调了“灵动到极致”的听感和“优雅到臻致”的设计,前者源于对技术的自信,后者源于对文化的自信。现在,从“XV”的后缀,业内就能感知这是一款具备跨越式提升决心的“全新更迭”作品,无论最后听友对于它的评析如何,重塑代系的举措总是让人敬佩的。

从技术层面来讲,EDITION XV对前代EDITION XS进行了诸多升级,比如NEO超纳米振膜厚度提升了60%,增强磁体替代了普通磁体,头带设计也进行了全面变革,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指标之内,我们能看出它虽然“年轻”但又“涵养老辣”的气质,能否延续EDITION X系列的好口碑,每个玩家级听友都可以“清耳以待”。所以,EDITION XV的登场,就如同那句 “人言洛阳花似锦,我至年年恰逢春”,在众人对优质音频设备的期待中,带来了一场足以颠覆听觉体验的盛宴,也让我们看到了HIFIMAN在音频领域持续突破的决心与实力。

突破边界的声学革新藏于机身的技术密码

HIFIMAN EDITION XV能实现“终极进化”,核心在于其两大突破性技术的加持,它们如同精密齿轮般协同运作,为出色音质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这些技术优势在用户的实际使用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超纳米振膜

首先是次时代超纳米振膜,这一技术在初代超纳米振膜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其厚度较初代缩减了 60%,看似微小的变化却带来了显著的声学提升。有编辑部的同事分享,在聆听一些以细微乐器伴奏为主的民谣歌曲时,之前使用其他耳机常常会忽略掉背景中轻轻的手鼓敲击声,而用EDITION XV却能清晰捕捉到,甚至能感受到鼓面振动的细微差别。这正是因为更轻薄的振膜在振动时能更快速、灵活地响应音频信号,有效减少了声波在振膜内部传播时产生的干扰和失真,让声音的还原更加精准细腻。无论是微弱的细节还是强劲的动态,都能被更完整地捕捉和呈现,为聆听者带来更纯净、自然的声音体验。

我们知道,真正的大厂必须通过反复的实验才能逐渐把不同结构所带来的具体声音特性掌握透彻,这个过程甚至要耗费十年或十几年之功。HIFIMAN也是这么干的,其通过在振膜表面添加纳米镀层,同时根据需要来设计特殊的几何构型、调整镀膜的配方和厚度,获得所需的音色表现。其所带的直接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避免传统动铁耳机的失真,同时弥补传统动圈耳机分割振动所带来的频响失真问题。

超强磁体技术

其次,增强磁体技术的应用同样令人瞩目。HIFIMAN在这一技术上大胆突破,采用不含稀土的磁性材料,并通过结构与材料的优化,使EDITION XV的平板单元灵敏度接近含稀土磁体的水平。一位拥有多款前端设备的老编辑表示,他既用高端的专业播放器,也会偶尔用手机直推EDITION XV,发现即便搭配不同设备,耳机的音质表现都很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推力不足或声音失衡的情况。这不仅得益于增强磁体技术降低了对稀缺资源的依赖,更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优化后的磁体系统能提供更稳定、均匀的磁场,让振膜的振动更规律,从而使频响曲线更加平滑,声音表现更均衡。同时,这一技术也提升了耳机对前端设备的适应性,大幅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和兼容性。

显然,从振膜到磁体,HIFIMAN EDITION XV的每一项技术革新都紧扣 “提升音质” 这一核心,在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中展现出强大实力,也彰显了品牌在声学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与创新精神。

于细节处见匠心设计革新里的舒适与美学

次时代头带设计

HIFIMAN EDITION XV的设计变革,绝非停留在表面的修饰,而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将舒适与美学深度融合,每一处调整都透着对使用场景的细致考量。

次世代人体工学头带的升级堪称 “润物细无声” 的典范。相比前代产品,其重量减轻20~30克,这一看似微小的变化,在长时间佩戴时会转化为显著的舒适感——即便是连续数小时沉浸在音乐中,头顶也不会有明显的压迫感,头带仿佛 “轻若无物” 般贴合头部轮廓。加厚的金属支架则在轻量化的同时,悄悄强化了结构刚性,日常使用中即便轻微磕碰或调整角度,也能保持稳定形态,不会出现松垮变形的情况。

顶部的软头带更是点睛之笔,它能均匀分散压力,与头皮接触时触感柔软,彻底告别了传统头带“顶头”的尴尬。耳罩的设计同样暗藏巧思,前后厚度的差异配合伸缩支架足够的摆动余量,让它能灵活适应不同脸型,无论是颧骨较高的用户还是面部轮廓较宽的使用者,都能感受到耳罩紧密而不紧绷的包裹感,既保证了隔音效果,又避免了耳部闷热。我们好几位编辑都感觉,戴上它听完整张专辑,摘下时耳朵依然清爽,没有传统耳机那种“闷胀感”。

在外观设计上,EDITION XV大胆卸下了标志性的百叶窗“外衣”,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增强磁体技术与次世代超纳米振膜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的声学结构不再需要格栅辅助,反而让声音传播更直接。

3.5mm可换线接头的确便于“丰俭由人”

无格栅设计赋予了耳机简洁利落的视觉语言,金属材质的机身在光线下泛着细腻光泽,既保留了专业设备的沉稳感,又多了几分时尚气息。不过,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点小“提醒”:由于磁体特性,耳机可能会吸附周围的细小金属碎屑,日常使用后稍作擦拭即可避免。但瑕不掩瑜,当EDITION XV静静放在桌面时,其流畅的线条与金属质感,已然成为一件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的“声学艺术品”。

“声临其境”的魔法技术淬炼出的听觉诗篇

当我们谈及HIFIMAN EDITION XV的音质表现时,一段非常有趣的体验就会自然展开。如果说,眼前是一款万元级的耳机,那么卓越的音质更应该是一种基本素质,且绝不应当是它所带给我们体验的全部。但对于一款2000元级的耳机,更多地沉浸在音质之中的愉悦,则恰恰称得上是完整的体验。而这种愉悦,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互联网时代,便携的要求就是其载体。而且,得益于次时代超纳米振膜与增强磁体技术的协同发力,EDITION XV绝不会挑剔各种价格实惠的前端,它能将就各种前端,让各种需求和成本付出都不留遗憾。这就是我们说的,EDITION XV能够有更宽泛的发挥空间,繁简皆相宜。

三大技术提升

首先,EDITION XV声音厚度得到全方位提升。搭配我们的老朋友HIFIMAN EF400(这的确是EDITION XV的最佳桌面伴侣),在聆听复杂交响乐时,弦乐组的齐奏不再单薄,每一根琴弦的振动都仿佛能触碰得到,带着饱满的质感与丰富的谐波,交织出一幅宏大而细腻的音乐画卷。同时,其解析度也令人惊叹,细微的音乐元素,诸如三角铁的轻敲、长笛弱奏时的气息声,都能被精准捕捉,让听众仿若置身音乐现场,沉浸于每一个微妙的声音变化之中。在动态细节方面,无论是激昂澎湃的高潮乐章,还是轻柔舒缓的抒情片段,EDITION XV都能游刃有余地展现,强弱对比鲜明,将音乐的情感张力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其次,为了更直观地感受其音质魅力,古典纯乐的世界也是必须要走一趟的。以《Verdi & Variations》为例,序曲中的小提琴演奏在 EDITION XV 的演绎下,尽显 “高贵” 质感。琴弦的每一次颤动都带着丰富的泛音,仿佛能看到演奏者灵动的手指在琴弦上跳跃,旋律如潺潺溪流般自然流淌,细腻且富有情感。而在《国乐炫技》专辑中,一曲 “十面埋伏” 被耳机诠释得惊心动魄。高阶设备加持下,琵琶扫弦的力度感扑面而来,复杂的指法在 EDITION XV 的解析下清晰可辨,仿佛能看到演奏者在舞台上激情四溢的模样。乐曲中营造出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画面感,通过耳机的声音完美呈现,展现出民乐独特的魅力与强大的感染力。

切换到爵士乐领域,Kenny Barron Trio的《Book of Intuition》则将EDITION XV还原现场鲜活感的能力展露无遗。爵士鼓的每一次敲击都带着恰到好处的弹性与余韵,钹的声音清脆而不刺耳,泛音丰富。钢琴的音符灵动跳跃,与贝斯的低沉线条交织呼应,在耳机营造出的声场中,各种乐器定位精准,彼此配合默契,让听众仿若置身于烟雾缭绕的爵士酒吧,近距离感受音乐人的灵魂碰撞,沉浸在爵士乐独有的慵懒与随性之中。

室内乐方面,Pavel Haas弦乐四重奏与Boris Giltburg合作的德沃夏克钢琴五重奏Op.81,通过EDITION XV还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效果(别忘了,其“区区”2000元的价位)。EDITION XV对乐器定位的精准把控,让我们能清晰分辨出每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及钢琴的位置,仿佛能看到演奏者们围坐在一起默契演奏的画面。其营造出的声场开阔而有纵深,音乐中的空间感被完美还原,听众仿若身处演奏厅的最佳位置,感受着音乐在空间中弥漫开来的美妙。乐曲中的动态细节也被一一呈现,强弱变化自然流畅,将德沃夏克作品中的情感起伏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陶醉在这高雅的音乐氛围之中。

TIPS:

听听他们怎么说

音频编辑老王:作为一个每天都要与大量音乐素材打交道的人,HIFIMAN EDITION XV在聆听古典音乐时那种丰富的细节和宏大的声场,就像把我直接拽进了音乐厅的最前排,每一种乐器的音色都纯粹而真实,彼此的分离度极高。另外,它的佩戴舒适度超乎想象,长时间工作也不会觉得累,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摄影记者老董:我主要用耳机玩游戏,EDITION XV在这方面的表现也出乎我预期。它的动态表现非常出色,在玩一些大型3A游戏时,激烈的战斗场景中各种音效,比如爆炸声、枪炮声、角色的技能释放声都能精准还原,并且有着强烈的冲击力,让我完全沉浸在游戏世界里。开放式的设计营造出了宽广的声场,敌人从四面八方靠近的方位感十分清晰,极大地提升了游戏的沉浸感和竞技体验。

编务小曾:对于像我这样不是专业人士的普通听众而言,2000多元的HIFIMAN EDITION XV已经算是“奢侈品”了。好在,这次的体验并不用我花钱购入它。EDITION XV的声音特别耐听,人声部分非常突出,歌手的嗓音特色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好像歌手在耳边轻声吟唱一样。而且,它对前端设备的要求不高,我甚至用手机直推就能有很棒的音质。其外观设计也很合我心意,金属质感十足,既时尚又耐用。

从古典到爵士,再到室内乐,HIFIMAN EDITION XV凭借超出我们预期的音质表现,为编辑部每个人带来了一场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听觉盛宴,无愧为“在这个价位里极具诱惑力的前端”。

EF点评:

的确,在音频设备领域,HIFIMAN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从早期在平板振膜耳机技术上的执着探索,到一次次对音质极限的突破,这个品牌早已成为高端音频体验的代名词。多年来HIFIMAN不断打磨技术,从振膜材料的迭代到磁体结构的优化,每一步都凝聚着对 “极致声音” 的不懈追求,也为耳机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当我们将HIFIMAN EDITION XV的各项表现串联起来,便能清晰感受到它作为“终极进化”之作的分量。在同价位耳机市场中,EDITION XV的竞争力不容小觑。它凭借平板振膜的独特优势,在音质表现上展现出超越许多传统动圈型号的实力。其出色的解析力、饱满的音色以及宽广的声场,能为用户带来更具沉浸感的聆听体验。同时,增强磁体技术带来的良好前端适应性,也让它在使用便利性上加分不少,无论是搭配专业设备还是日常便携播放器,都能稳定发挥,这在同价位产品中并不多见。

虽然我们在每次聊音频设备时都希望大家明白,音乐本身的故事和感动才是精髓,但若是有更好更恰当的器材把这些音符里蕴含的感动表达出来,的确锦上添花。毕竟,“感动”这件事,有技术的支撑,会更加“常在”。按照官方的定义,EDITION XV的提升不是单纯音响性的提升,整体的音色更加耐听悦耳,中低频宽松程度更不是EDITION X可以一较高下。或者说,虽然XV低频量感方面拳拳到肉的感觉略少,但也大大减少了EDITION X不耐听的火气。

考虑到2000多元的定位,EDITION XV要成为一款持续“圈粉”的经典平板耳机,也在情理之中。换句话说,我们甚至可以在目前随身直推的前提下,感受到HIFIMAN把EDITION XV调校得表现近乎无可挑剔,不挑器材,粗粮细粮都没问题。如果你打算投入不高的预算入手足够惊艳的“内外皆漂亮耳机”,它绝对是一个好选择。至少,这台EDITION XV从严格意义上讲有点集大成但又不忘初心的感觉,它不是单纯为了对HIFIMAN的“增强型磁体技术和次世代超纳米振膜的降维打击”进行代系延续,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体验到次时代平板的魅力。

对于初烧用户而言,EDITION XV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它不仅让用户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体验到平板振膜耳机的独特魅力,其易驱动、音质表现稳定且出色的特点,也降低了入门门槛。无需花费大量精力去搭配前端设备,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音乐,这对于刚踏入Hi-Fi领域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HIFIMAN EDITION XV的推出,再次展现了品牌在音频技术上的创新实力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它以“终极进化”的姿态,为耳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着卓越的性能与出众的体验,EDITION XV必将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反响,成为HIFIMAN品牌又一款标志性的产品,继续书写属于它的“年年恰逢春”的精彩篇章。

来源:新潮电子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