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京郊有机农业的“生态密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7:07 2

摘要: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在水和土壤中经微生物完全降解,既能解决传统地膜污染土壤、产生微塑料的问题,又能在蔬菜播种或移栽前焖死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维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环境。这种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使用的环保地膜,成为当地有机农业实践的重要一环。

在北京市延庆区的有机蔬菜种植大棚里,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着松软的土壤,膜上的菜苗正茁壮生长,鲜嫩的菜叶展现出精细化管理与生态种植的成果。

据负责人介绍,农场除了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以外,还应用了农田生物多样性、农用酵素、秸秆尾菜堆肥等生态技术,实现了生态有机绿色发展。

全生物降解地膜可在水和土壤中经微生物完全降解,既能解决传统地膜污染土壤、产生微塑料的问题,又能在蔬菜播种或移栽前焖死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维持适宜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环境。这种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广使用的环保地膜,成为当地有机农业实践的重要一环。

针对传统地膜的 “白色污染” 问题,北京延庆的绿惠农场使用的可降解地膜在保温保湿性能上不逊于传统地膜,且作物收获后可自然降解,无需清理残膜;在现代化智能温室大棚中应用的智能滴灌系统,节水达 40%,配合水肥灌溉系统精准调控作物营养;农场附近的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年处理 5万吨秸秆、畜禽粪污,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周边农户可通过输送废弃物换取有机肥,同时通过投放熊蜂授粉,既减少污染,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创造经济价值,绿惠农场也因此获得“国家级生态农场”称号。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已在全市建立了 7 个全生物降解地膜核心示范区,面积超 1 万亩;通过创新技术推动生态农场作物增产;集成推广“土壤改良-有机栽培-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使示范区土壤团粒结构提升14.11%,樱桃番茄亩产突破5000千克,糖度达11,在2025年京津冀番茄擂台赛中获得擂主奖。

同样位于北京延庆的北菜园有机产业集团,深耕有机蔬菜种植已有18年,在延庆拥有700多亩基地,采用生物天敌防虫、生物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等技术减少化学污染,联合全国多地合作社,在不同海拔、经纬度布局种植,产品已进驻200余家高端商超,实现有机蔬果全国配送。

北菜园的“生物天敌工厂”是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典范。自2014 年建成以来,这里培育的瓢虫、丽蚜小蜂、烟盲蝽等生物天敌,替代化学农药防治红蜘蛛、蚜虫、白粉虱等害虫,既有效控制病虫害,又避免了化学药剂带来的污染、农残超标和抗药性问题,实现生态效益与农业安全的双赢。

在包装环节,有机蔬菜经切割、精选后贴上有机认证二维码,转化为标准化商品。

从绿惠农场到北菜园,从生物防控到智能灌溉,从可降解地膜到废弃物循环利用,一条覆盖土壤改良、有机栽培、生态防控、废弃物利用的有机产业链正在京郊逐步成型。

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首都“菜篮子”的绿色发展注入动力,守护着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与品质的期待。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