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舒单抗,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字,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选择。作为一种靶向作用于破骨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被誉为“拦截骨头流失的卫士”。但不少人在注射后,会被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补钙、补维生素D,不能间断。
地舒单抗,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字,却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选择。作为一种靶向作用于破骨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被誉为“拦截骨头流失的卫士”。但不少人在注射后,会被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补钙、补维生素D,不能间断。
这让人产生疑问:既然药物能抑制骨质流失,为什么还要额外补钙?答案很明确——地舒单抗虽能减缓骨吸收,但它并不“制造骨头”,钙仍然是整个骨骼系统的基础原料。
地舒单抗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抑制RANKL蛋白,阻断破骨细胞的形成与活性,从而减少骨质流失。这一机制对治疗骨质疏松、癌症骨转移等疾病效果显著。
但它也有一个“副作用”:可能导致血钙浓度下降。当破骨细胞被抑制,原本释放到血液中的钙被“锁”在骨头里,血钙水平可能迅速下降。尤其是本身钙储备不足、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出现低钙血症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这不是理论上的风险,在临床上,的确有患者因忽视补钙而出现肌肉痉挛、手脚抽搐,甚至心律失常等症状。
医生强调补钙,并不是出于“保险起见”,而是维持治疗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必须有足够燃料才能平稳前进,缺了钙,地舒单抗的“刹车效应”可能反而带来问题。
那该怎么补?有没有“标准答案”?一般建议,在使用地舒单抗期间,每天摄入1000-1200毫克的钙,同时补充800-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这不是随便吃点钙片就完事了,而是要根据饮食结构、年龄、肾功能等情况灵活调整。
乳制品摄入较多的患者,可以适当减少补充剂用量;肾功能较差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钙源和剂型,避免钙磷代谢紊乱。
维生素D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它是钙吸收的“搬运工”。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吃再多钙也难以吸收入血。研究显示,补钙+补维生素D的组合,能显著降低地舒单抗相关低钙血症的发生率。
不少人问:只要补钙了,是不是就不会有事?不完全正确。钙的吸收和利用,还受到年龄、胃肠功能、其他药物影响。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的人群,胃酸减少,可能影响钙的溶解和吸收。这类人群需选择更易吸收的钙剂,如柠檬酸钙,而不是碳酸钙。
还有人担心,补钙会不会导致“钙化”或结石?这确实是个常见误区。科学补钙不会引发结石,但乱补、多补才是风险来源。关键在于:补钙要有“量”,更要有“度”。
除了补钙,地舒单抗患者还面临另一个重要问题——停药后的骨量反弹。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反复强调,地舒单抗不能随意中断。一旦停药,体内的RANKL信号通路会迅速恢复,骨吸收活性会“报复式回升”,导致骨密度骤降,甚至出现多发性椎体骨折。
为了避免这种“骨断崖”效应,医生通常会在停用地舒单抗后,为患者安排其他抗骨吸收药物过渡,比如双膦酸盐类药物。但前提仍然是:体内钙储备必须充足,才能保障后续治疗的顺利衔接。
从这个角度看,补钙不仅仅是地舒单抗治疗的“配角”,而是贯穿整个疗程前、中、后期的关键要素。那日常饮食能不能满足钙需求?
在部分情况下可以。但现实中,大多数人日常钙摄入远远不够。一杯牛奶约含250毫克钙,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1/4。很多人一天甚至连一杯奶都喝不上,更遑论奶酪、酸奶、豆制品等其他钙源。
中老年人、绝经妇女、素食者、乳糖不耐人群,更容易出现钙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的双重困境。如果不补,地舒单抗的治疗效益将大大打折,甚至转化为不良反应。医生才会一再强调:吃药的同时,别忘了补钙。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必要保障。
补钙的方式,不止一种。除了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还可以通过规律晒太阳、适当运动、改善饮食结构来提升钙代谢效率。
晒太阳能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D,尤其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紫外线强度适中,每天晒15-30分钟,能有效促进钙吸收。
适量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不但增强骨骼刺激,还能提升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再强调一遍:地舒单抗并不是“万能骨药”,它需要钙和维生素D“搭台唱戏”,缺了这两样,治疗效果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引发风险。
很多患者在治疗初期感到“无感”,以为药物没效,其实是骨质缓慢重建的过程在悄然发生。治疗骨质疏松,从来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而是一场长期的博弈。这场博弈中,补钙,是你必须打的一张“底牌”。
你可以把地舒单抗看作是“关门”的人,把骨头的流失之门关上;而补钙,就是源源不断把“砖头”送进来的工人。两者缺一不可,协同才能筑牢骨骼防线。
总结一下:
· 地舒单抗抑制破骨,但不“造骨”;
· 抑制骨吸收会导致血钙下降,必须补钙+维生素D;
· 补钙量需科学评估,不能盲补;
· 停药后需防范骨量反弹,钙储备要充足;
· 饮食+补剂+运动+日晒,全面提升骨健康。
你在补钙了吗?是否认真对待这份看似“小事”的坚持?
参考文献:
1.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2022年版)》
2. 《地舒单抗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及管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3. 《维生素D与骨代谢健康》中国营养学会出版资料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生活健康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