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最好是初中数学老师。”这个梦想已在徐娅楠心中深深扎根,在徐娅楠的成长故事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小她便在乡镇学校接受教育,那时的她性格内向,是老师的耐心教导与细心关怀,引领她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让她意识到未来的无限可能。那一声声关切
在2025届新生中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学子
以636分的优异成绩
考入我扬数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乡村)专业
她就是来自扬州江都中学的徐娅楠
她的成功是一份
用韧劲书写的
青春答卷
下面就跟随小编的步伐
了解属于她的成长故事吧
一颗被爱点亮的教师心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最好是初中数学老师。”这个梦想已在徐娅楠心中深深扎根,在徐娅楠的成长故事中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小她便在乡镇学校接受教育,那时的她性格内向,是老师的耐心教导与细心关怀,引领她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让她意识到未来的无限可能。那一声声关切的絮语,点亮了她心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中学时期,也是老师们的悉心教导,让她突破自我,不断进步。
如今,谈及高考志愿选择定向师范专业,徐娅楠坚定地说:“我来自乡镇学校,深知基层教育的重要性。”她想要成为的老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乡村孩子通往世界的窗口。她希望将来回到家乡为基层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乡村孩子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家乡的讲台,就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舞台。”她说。
勤能补拙的逆袭哲学
徐娅楠的高中时光,是一篇用汗水书写的故事。高一时,面对激烈的竞争她时常感到焦虑。她并没有让自己长期囿限于精神内耗之中。她调整心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坚持每天刷题巩固基础,逐步提升解题能力。那段时间,她常常随身携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用三色的笔记记录着英语单词、数学公式和易错点。吃饭、休息等碎片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将本子掏出来反复记诵。这种“点滴积累法”为她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成绩稳步提升。
▲徐娅楠的笔记
这份知行合一的淬炼,也让她的成长曲线抵达了荣誉的坐标:从校“优秀学生”“每月之星”到江苏省“三好学生”,从各类奖学金到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二等奖,她像一棵扎根于石缝中的绿植,不断向上生长。如今回望,那些与星光相伴的夜晚、被翻到褶皱的书页,正如同笔下的函数图像——当努力的变量趋于无穷,收获的极限值便是照亮乡土讲台的那束微光。
·
“在前进的路上,也离不开我父母的支持。”徐娅楠看来,家庭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避风港。高中时,父母在后勤保障上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从准时接送的默契,到营养三餐的用心,每一个细节都织成了温暖的网,托举她奔赴书山的脚步。学业的压力之下,这个家为她筑起了一方“精神桃源”。她说:“为了能让我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中的氛围总是安静又和谐。”正是家庭环境的“润物细无声”,结合着那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她在高考的战场上稳扎稳打。最终,她以636分的佳绩,叩开了我扬的校门。父母用爱与陪伴铺就跑道,她带着这份力量,飞向了更广阔的天空。
▲图为徐娅楠一家的合影
向乡土成长的未来式
这个暑假,怀着对我扬校园生活的憧憬,徐娅楠在日记本中写下了满满的未来规划:了解普通话考试、英语四六级、数学竞赛和建模比赛……“我希望未来能继续深造,提升专业能力,为乡村教育带去更多可能性。”本科阶段,她会扎实学习数学专业知识,同时注重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打下基础。
来源:微言校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