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伊拉克能源开发的版图上,通用海水供应项目(CSSP)无疑是解锁该国石油产量潜力的关键钥匙。这个旨在通过海水注入维持油藏压力、优化油田寿命与产量的核心工程,长期以来成为全球能源巨头角逐的焦点。谁掌控了 CSSP,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伊拉克这个中东能源宝库
在伊拉克能源开发的版图上,通用海水供应项目(CSSP)无疑是解锁该国石油产量潜力的关键钥匙。这个旨在通过海水注入维持油藏压力、优化油田寿命与产量的核心工程,长期以来成为全球能源巨头角逐的焦点。谁掌控了 CSSP,就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伊拉克这个中东能源宝库的命脉,难怪西方与东方公司围绕其主要开发权的争夺从未停歇。
这场争夺战的序幕由美国埃克森美孚拉开,最初该公司在项目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国家石油公司(CNPC)则处于次要角色。然而,由于伊拉克石油行业普遍存在的腐败问题对项目推进形成阻碍,埃克森美孚最终选择撤出,中国公司顺势接过主导权。但受限于技术经验等因素,项目进展缓慢。随后,法国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凭借一份价值 270 亿美元的四阶段协议获得 CSSP 关键开发角色,协议旨在全面提升伊拉克油气产量。
就在外界以为道达尔将长期主导项目时,局势再次生变。上周,中国石油工程建筑公司(CPECC)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油管道工程公司(CPPE)斩获伊拉克巴士拉石油公司价值 25.24 亿美元的工程合同,负责巴士拉省海水输送管道项目(BSPP)的建设,包括从处理设施到各油田的输送管道及地面基础设施。值得注意的是,CPECC 作为中石油的子公司,而中石油正是此前被道达尔挤出 CSSP 核心开发权的企业。此次中标 BSPP 这一 CSSP 组成部分,不禁引发疑问:这是否标志着中石油正酝酿新策略,待时机成熟时重新从西方公司手中夺回 CSSP 主导权?
伊拉克之所以成为全球能源博弈的核心战场,首先源于其惊人的资源禀赋。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伊拉克已探明原油储量达 1450 亿桶,占中东地区近 18%,位列全球第五。而非官方统计显示实际储量可能更高,伊拉克石油部 2010 年曾披露未发现石油资源约 2150 亿桶(未含北部库尔德斯坦地区)。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包括库尔德斯坦在内,伊拉克最终可采油气资源量约 2460 亿桶(原油和天然气凝析油)。更具竞争力的是,伊拉克原油平均开采成本仅为每桶 1-2 美元,与伊朗、沙特阿拉伯持平,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具备显著成本优势。
地缘战略价值则让伊拉克成为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该国地处欧亚非交通要冲,西接叙利亚与地中海,北邻土耳其,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关键节点。2019 年巴格达与北京签署的 “以油换重建” 协议,允许中国企业以投资基础设施换取石油资源;2021 年双方又达成全面框架协议,计划将伊拉克 170 亿美元的战略发展道路(SDR)项目与 “一带一路” 直接对接。这条从波斯湾巴士拉港深水码头出发,途经主要油气田,最终抵达土耳其边境的运输走廊,建成后将成为连接欧亚的能源与贸易大动脉。
CSSP 项目对伊拉克实现产油大国目标至关重要。2012 年伊拉克总理收到的机密报告显示,该国石油产量有望从当时的 300 万桶 / 日,在 “高产量” 情景下于 2017 年达到 1300 万桶 / 日的稳定状态。要实现这一目标,伊拉克需要相当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总平均流量 2% 的海水注入量,同时需建立规范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财务支出计划。埃克森美孚虽有技术能力完成项目,但伊拉克石油行业的腐败问题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为中国公司提供了介入机会。不过由于当时技术经验不足,项目推进缓慢,最终道达尔获得主导权。
道达尔接手后也面临挑战,2022 年曾因伊拉克可能重启被指 “全球最腐败组织之一” 的国家石油公司而险些退出交易。尽管该公司最终建立了推进四阶段项目的基础,但伊拉克能否控制争议性运营实践,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在中国企业的全球能源战略中,替换西方公司主导大型项目并非首次。他们不仅在 CSSP 项目中取代埃克森美孚,还在伊拉克西古尔纳 1 号油田开发中采取了同样策略。这种替代战略主要依托两大支柱:一是充分利用北京在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目前伊拉克约 34% 的已证实储量和三分之二的当前产量由中国公司管理,直接掌控约 240 亿桶储量,负责每日 300 万桶的产量。与西方公司不同,中国对伊拉克合同授予中的 “腐败文化” 表现出更强的容忍度。二是增加 “专项合同” 获取量,通过钻井、维护、技术服务等单一领域合同逐步渗透,这些不显眼的合同累积起来,最终实现对主导开发商的挤出效应。中石油和 CPECC 在西古尔纳 1 项目中就曾成功运用这一策略取代埃克森美孚。
此次 CPECC 中标 BSPP 项目,正是这种战略的延续。作为 CSSP 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士拉海水输送管道项目的建设将使中国公司深度参与核心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扩大影响力奠定基础。当前伊拉克能源格局中,中国企业已占据显著地位,但道达尔凭借整体协议仍掌握主导权,双方的博弈将持续影响项目走向。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格局变化,伊拉克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愈发关键。CSSP 项目的最终走向不仅决定该国石油产量的天花板,更将重塑全球能源贸易版图。中国企业通过 “步步为营” 的策略持续扩大在伊影响力,西方公司则在技术优势与当地环境间艰难平衡,这场跨越数年的能源博弈,正深刻改写着中东乃至全球的能源秩序。对于伊拉克而言,如何在吸引外资与规范运营间找到平衡,将是实现能源梦想的关键所在。
来源:赛乐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