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堆砌配置,领克10 EM-P这波起步即四驱,预售价19.2万元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4:40 1

摘要:以前觉得“激光雷达、顶级芯片”这些东西,离普通人挺远,要么只在几十万的豪车上见得着,要么装在车里像个“摆设”,实际用起来还没手机导航顺手。这两年不少车开始往主流价位放这些配置,可真能把它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没几款。最近有款车,号称全球首款搭载Thor芯片的轿车

以前觉得“激光雷达、顶级芯片”这些东西,离普通人挺远,要么只在几十万的豪车上见得着,要么装在车里像个“摆设”,实际用起来还没手机导航顺手。这两年不少车开始往主流价位放这些配置,可真能把它们的作用发挥出来的,没几款。最近有款车,号称全球首款搭载Thor芯片的轿车,还全系配了激光雷达,刚预售就被问“是不是真能打”。它就是领克10 EM-P,这些高端配置到底有没有用武之地?

领克10 EM-P于8月11日开启预售,预售价19.2万元起,作为领克旗下首款中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其“全部是Ultra”的定位,在硬件配置与实际功能的结合上体现得尤为明显。8月8日在杭州城区进行的辅助驾驶直播,恰好展示了激光雷达与Thor芯片如何协同发挥作用。

在直播呈现的复杂路况中,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能力得到了充分验证。面对杭州狭窄街巷的会车场景,它能精准识别两侧停放车辆的距离,为车辆提供厘米级的空间判断依据;在人流密集的商圈,可捕捉行人与电动车的动态轨迹,提前发出预警。这种精准的感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轿车首搭的英伟达Thor芯片形成配合——芯片每秒处理海量数据,让车辆在识别到障碍物后,能迅速做出减速、避让等决策,避免了“感知到却反应滞后”的问题。

支撑这一表现的,还有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7方案。该方案让硬件与算法形成闭环,激光雷达提供的三维环境数据,经Thor芯片高速运算后,转化为类人化的驾驶策略。比如在早晚高峰的拥堵路段,系统能根据前车加速、刹车的频率,调整跟车距离与加减速幅度,既不会频繁急刹影响舒适性,也不会因距离过远被加塞;高速场景下的车道保持,能根据弯道曲率提前调整方向,避免了“画龙”现象。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流畅性,让高端硬件摆脱了“摆设”标签。

领克10 EM-P的高端配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车性能形成协同。其起步即搭载的智能电混四驱系统,在激光雷达与芯片的辅助下,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整动力分配。比如在湿滑路面起步时,系统通过感知轮胎抓地力变化,迅速调整前后轴扭矩,避免打滑;复杂地形行驶时,结合环境数据优化动力输出,兼顾通过性与能耗。这种“硬件为功能服务”的思路,让配置不再停留在参数层面。

此次预售推出的三重豪华权益中,哈曼卡顿音响升级等配置,同样依托芯片的算力支持实现音效优化。通过算法对不同座椅位置的声场进行调校,让每个座位都能获得均衡的听觉体验,这也从侧面体现了高端硬件在非驾驶场景中的实用价值。领克10 EM-P预售后全国展车将陆续到店,用户即将亲身体验到与领克900同款的“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高感知豪华配置,预计九月份上市。

从实际体验来看,领克10 EM-P的激光雷达与Thor芯片确实实现了“物尽其用”。它们没有被复杂的操作逻辑掩盖,而是通过直观的功能输出,让用户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对于担心高端配置“华而不实”的消费者来说,这款车展现了主流价位车型中硬件与体验结合的可能性——配置不是用来标榜的,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随着预售开启,领克10 EM-P或许会改变人们对“高端配置”的刻板印象。它证明激光雷达与顶级芯片并非遥不可及,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能在日常出行中提供切实帮助的工具。对于注重技术实用性的用户来说,这样的产品恰好回应了他们的期待:让高端配置真正落地为体验,而非停留在宣传页上的名词。

来源:鱼排科技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