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方想到破坏双普会的办法,西方记者赶到前线,等待自我屠杀开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3 15:35 2

摘要:俄国防部的通报中指出,8月11日,乌克兰安全局将一批外国媒体记者秘密运送至哈尔科夫州的前线城市丘古耶夫,名义上是进行“居民生活报道”,实际上是为日后拍摄所谓“俄军屠杀平民”的画面作准备。

据《俄罗斯RT》8月12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发布声明,控乌克兰正在策划一起蓄意挑衅,以破坏即将在8月15日举行的美俄领导人会晤。

俄方称,掌握的多方情报显示,乌方计划在会晤前制造一场高调的平民伤亡事件,并将其归咎于俄罗斯军队,从而营造一个对俄罗斯极为不利的舆论环境。

俄国防部的通报中指出,8月11日,乌克兰安全局将一批外国媒体记者秘密运送至哈尔科夫州的前线城市丘古耶夫,名义上是进行“居民生活报道”,实际上是为日后拍摄所谓“俄军屠杀平民”的画面作准备。

俄方指控:乌方策划挑衅破坏双普会

一场针对国际政治舞台的舆论暗战正在俄乌边境悄然上演。据俄罗斯国防部8月12日发布的声明,乌克兰安全局正秘密策划一起自我屠杀式的挑衅行动,试图在8月15日美俄领导人会晤前制造大规模平民伤亡,并将责任嫁祸给俄罗斯军队,从而破坏这场关键外交对话。

根据俄方掌握的多方情报,这场阴谋的时间线被精确计算。8月11日,乌克兰安全局已将一批外国媒体记者秘密运送到哈尔科夫州的前线城市丘古耶夫,表面上以居民生活报道为掩护,实则为后续拍摄俄军屠杀平民的虚假画面做准备。按照计划,乌军可能在8月13日(会晤前两天)对当地人口密集的居民区或医院发动无人机与导弹袭击,制造大量死伤。届时,早已就位的西方记者将第一时间将画面传遍全球,配合乌方官方指控,试图在国际舆论场坐实俄罗斯的战争罪。

这并非乌克兰首次采用此类手段。2022年布查事件中,乌军在俄军撤离后迅速公布所谓平民尸体影像,尽管俄方质疑尸体是事后摆拍且时间线存在矛盾,但西方媒体和政府仍借机煽动情绪,导致当时即将达成的停火协议流产。如今,类似剧本可能在丘古耶夫重演——通过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假象,乌方试图将国际注意力从谈判桌上转移到战场,并塑造俄罗斯侵略者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行动的目标直指美俄领导人会晤。这场定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举行的特普会,原本是双方讨论乌克兰危机长期解决方案的重要契机。若乌方阴谋得逞,不仅可能让普京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更可能迫使美国在会晤中对俄采取更强硬立场,从而破坏美俄在调解乌克兰问题上的协作空间。

乌方动机:转移压力与破坏和谈

乌克兰为何选择在此时铤而走险?这与其当前面临的战略困境密切相关。近期,美俄正就停火协议展开秘密磋商,核心内容包括乌克兰从顿巴斯地区撤军、俄罗斯控制克里米亚及部分新占领土等。尽管白宫否认彭博社的报道,但特朗普8月8日暗示协议将涉及领土交换,并强调双方已接近达成停火。这种妥协方案显然触及乌克兰的核心利益——泽连斯基12日明确表示,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决定若没有乌方参与,都是不可接受的。

在这种背景下,乌方亟需通过制造危机转移国际社会对和谈的关注。一方面,若俄军屠杀平民的画面引发西方强烈反应,可能促使美国和欧洲加大对乌军事援助,从而增强其在谈判中的筹码。另一方面,通过激化美俄矛盾,乌方试图阻止双方达成对其不利的协议。正如布查事件曾打断俄乌和平进程,此次行动若成功,可能再次冻结冲突状态,为乌方争取更多时间重整军备。

此外,乌克兰的舆论战策略与其军事能力的局限性密切相关。尽管乌方在6月发动代号蛛网的无人机袭击,宣称摧毁俄军41架战机,但俄方否认这一数据,并称受损飞机均可修复。在正面战场难以取得突破的情况下,通过制造舆论危机成为乌方为数不多的有效手段。从历史经验看,这种受害者叙事往往能在国际舆论中迅速引发共鸣,尤其是当西方媒体主动配合传播时。

潜在影响:舆论战升级与地缘博弈

若乌克兰的阴谋得逞,其连锁反应将波及全球。首先,美俄关系可能因此陷入新的紧张。尽管特朗普曾表示不希望乌克兰加入北约,但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可能迫使他在会晤中对俄采取更强硬态度,甚至重启或加强对俄制裁。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很可能以军事手段回应,例如加大对乌军事设施的打击力度,导致冲突进一步升级。

其次,国际舆论场将再次陷入分裂。西方媒体可能一边倒地谴责俄罗斯,而俄罗斯则会通过今日俄罗斯等渠道揭露乌方阴谋。这种信息战的加剧,将使国际社会对俄乌冲突的认知更加两极分化,削弱中立国家的调解努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等国家此前已多次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若此次事件导致和谈破裂,将对国际社会的劝和促谈努力造成重大挫折。

更深层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地缘政治格局上。若乌方成功破坏美俄会晤,美国可能进一步强化对乌支持,包括提供更先进的武器系统。这将延长冲突时间,使乌克兰沦为大国博弈的长期战场。与此同时,俄罗斯可能加强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合作,以对冲西方压力。这种阵营对抗的加剧,将使全球安全秩序面临更大挑战。

面对这场精心策划的舆论陷阱,俄罗斯已采取行动。国防部在声明中明确警告乌方不要低估俄罗斯的反击能力,并暗示将采取措施阻止袭击发生。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需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正如布查事件至今仍无定论,此次丘古耶夫危机的真相同样需要独立调查机构介入,以还原事实原貌。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平民的生命不应成为政治筹码,而真相与理性,永远是化解危机的关键。

来源:旭华说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