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岁网瘾奶奶去世,千万人围观落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3 14:01 1

摘要:阿珍的一生从来不是主流叙事里相夫教子的贤惠模板,她活得任性又真实。

这个老太不一般。

你印象中的八旬老人,应该是什么样?

是清晨公园里慢悠悠打着太极的身影?还是午后摇椅上戴着老花镜、织着毛衣的慈祥模样?

跳出刻板印象,这个叫阿珍的老太太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80岁的她,却比很多年轻人还能熬夜。

深夜的电脑屏幕前,她戴着老花镜,手指灵活地敲着键盘。

珍珠奶茶的吸管戳破塑料膜的瞬间,她的眼睛像孩童般发亮。

她喜欢追潮流,学网络用语,倔强劲儿让00后都自叹不如。

2022年,她的日常生活被孙女拍成短视频,意外在网络上走红;

2024年夏天,她的离去让千万屏幕前的陌生人湿了眼眶。

阿珍的一生从来不是主流叙事里相夫教子的贤惠模板,她活得任性又真实。

阿珍

就像逆着季节生长的植物,在所有人都认为该落叶的时候,偏偏开出了最鲜艳的花。

01

八旬老太的游戏人生

两年前,80岁的阿珍突然走红了。

孙女随手拍的一段视频让她成了千万人围观的网瘾奶奶。

镜头里,她戴着老花镜,手指灵活地打着键盘,面对孙女关灯休息的请求,回怼道:

“你管得着吗!”

视频发出去不到一天,播放量就破了百万。

大家都被这个心直口快的网瘾奶奶迷住了。

说起阿珍的网络情缘,还要追溯到10年前那个风靡一时的QQ农场。

在女儿的悉心指导下,阿珍学会了种菜、偷菜这些新鲜玩法。

这之后,阿珍开始每天蹲点,换不同的号偷好友的菜。

但那时的阿珍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脑,只能眼巴巴盼着孙女起床。

每次放假回家,天刚蒙蒙亮,阿珍就会轻手轻脚地溜进小柒的卧室,迫不及待地查看自己的虚拟庄园。

眼看开学在即,阿珍失落地叹气:"哎,以后就没电脑玩了。"

心疼奶奶的小柒,就这样为她购置了专属台式电脑,开启了她长达十年的网瘾生涯。

起初小柒担心阿珍沉溺其中,给电脑设置了密码。于是每天早晨,家里都会上演一场祖孙拉锯战。

有起床气的小柒起不来,阿珍就在卧室进进出出,实在没辙了就坐在小柒床尾生气:

“我以后不玩电脑了!”

话虽这么说,但当小柒妥协取消密码后,阿珍每天在屏幕前一坐就是一整天。

阿珍的网瘾有多大?她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小时,经常忘记开灯。

不过为了治网瘾,奶奶也出了一套严格的日常作息标准,讲玩游戏的时间严格控制在每次一个小时。

可就算如此,当小柒指着作息表让阿珍关电脑时,她却头也不回地甩来一句:

“我的草原我的马,我想咋耍就咋耍。”

从此,阿珍成了游戏世界的征服者。

一个账号哪能满足?

阿珍陆续从儿子、女儿、孙女、外孙女那里搜刮来7个QQ号,每个账号都打到了1000多关。

为了记住账号密码,她把所有字母都在纸上画了下来。

每次登录时,她都要戴着老花镜,对着键盘一个个核对字母形状,笨拙又可爱。

甚至,小柒的QQ空间一度被游戏分享刷屏,好友连番发消息问候她是不是号码被盗了。

谁知道“盗号偷菜”的网络劫匪竟是一个80岁的老顽童。

从此,朋友们都知道小柒家里有个网瘾奶奶。

可是,阿珍虽然喜欢玩游戏,却十分讨厌广告。

当小柒提出充值跳过广告时,阿珍总要摆出节俭的架势:“花那冤枉钱干啥?”

但如果小柒忘记续会员,她就会叮叮咚咚敲着键盘不停嘟囔:“这个广告真烦!”

矛盾的模样像极了有着口嫌体正直的老小孩。

02

神婆家的叛逆丫头

阿珍的叛逆与生俱来,从她的童年就能看出端倪。

1940年,阿珍出生在东北农村一个靠豆腐磨坊为生的穷苦家庭。每天天不亮,爷爷就推着豆腐车满村吆喝,脸皮薄的他总被赊账。

而年幼的阿珍天不怕地不怕,跟在爷爷后面做收钱小掌柜,很快在十里八乡赢得了豆腐坊的要账小魔头的称号。

在那个女性普遍隐忍的年代,阿珍敢作敢为,从不委屈自己。

可这样的阿珍,并非天生如此。

刚出生时,阿珍身体弱,常常生病,母亲很嫌弃她。

有回她犯了胃病躺在炕头,隐约听见母亲坐在炕沿上自言自语:

“就这样还活着干嘛,趁早走了得了。”

这时,阿珍的奶奶却挺身而出,却护住了年幼的阿珍:

“不能说那话,你别管了,阿珍就放我这。”

从此,阿珍在奶奶的羽翼下长成了村里最娇惯的姑娘。

村里同龄女孩六七岁就开始纳鞋底、拾柴禾了,阿珍在街坊到处溜达。

阿珍奶奶总说:“ 姑娘家以后嫁人了得干一辈子,在自己家还干什么。”

于是,当其他女孩头发乱蓬蓬、衣服补丁摞补丁时,阿珍的头发永远被梳成两个俏皮的羊角辫,走起路来一颠一颠,在村里横行霸道。

阿珍就这样长大了,愈来愈无拘无束、愈发不循规蹈矩。

十几岁时,阿珍去生产队劳动,头天被派去除草。娇生惯养的她分不清杂草,把刚插好的秧苗全拔了。

被大队长数落几句后,她扭头就不干了,从此生产队再没找过她。

那时的人看着阿珍就说:“ 神婆家的刁丫头,没人敢惹。”

18岁那年,父亲觉得阿珍该嫁人了,她刁钻的名声几乎传遍了方圆几里的村子,没人敢娶。

经人介绍,父亲盯上了从山东来的穷小伙希久,只图个本地户口。

他们的初遇平淡得近乎乏味。

第一次见面是在村里的戏台前,两家大人安排的相亲。

阿珍对希久的印象很模糊,只觉得这小子长得还算俊。

第二次约在矿山的单位俱乐部看了一场电影,第三次见面甚至没说上一句话。

半年后,一桩没有彩礼、没有仪式的婚事草草定在了大年三十,只因为可以和过年一起张罗。

阿珍的父亲赶着胶皮轱辘牛车把女儿送到了希久向人借来的一间里屋,这就是他们的婚房。

从此,阿珍从街上的野蛮丫头变成了别人的妻子。

但婚姻,却让阿珍进入了人生的围城。

03

婚姻的围城

新婚伊始,阿珍的包办婚姻也曾有过一段先婚后爱式的短暂甜蜜。

丈夫希久在铁路工作,常年随车奔波,但每次休假回家,总会抢着帮她干活。闲暇时,两人最爱沿着铁轨散步聊天。

孙女小柒后来翻看老照片时发现,新婚那年的阿珍扎着乌黑的长辫,站在桃树下笑得明媚动人。

可惜这桃花般的爱情,只灿烂了一季。

希久在家的日子越来越短,阿珍与婆婆的矛盾日渐加深。

阿珍从小被奶奶娇惯,不会干活,婆婆就常把这话念在嘴边,三番五次向儿子罗列阿珍的“罪状”。

孝顺的希久渐渐变了,回家后不再帮忙,也不愿陪她散步,总是刻意保持着距离。

来自婚姻的冷暴力让心高气傲的阿珍难以忍受,她发现,除了自己,没有人爱她了。

一个深夜,她悄悄收拾行李,剪去珍视的长辫,独自踏上了回娘家的火车。当希久托人来说和时,看到的是她决绝的背影。

从此,夫妻间的拌嘴成了常态。

“在你爷眼里,谁都比我好。”

“你奶就是小辣椒,爆脾气一点就着!”

后来阿珍逢人就说,从小受过委屈的她,吃过最大的苦就是嫁给了小柒的爷爷。

奶奶脾气急,爷爷性子慢,常常是奶奶说十句,爷爷回一句。

但有意思的是,尽管他们成天拌嘴,把离婚宣言挂在嘴边,却还是拉拉扯扯过完了一辈子,真遇到事儿比谁都关心对方。

比如,希久在铁路上干了一辈子,每个月的工资总是一分不少地交给阿珍。自己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却从不过问阿珍把钱花在了哪里。

当然,希久也并不反对阿珍玩游戏。

因为在沾上网瘾之前,阿珍总是早出晚归地打麻将。

每当阿珍晚回家,他总不给好脸色。但当阿珍能够规规矩矩坐在电脑前,他又突然不在意阿珍干什么。

或许对于希久来说,阿珍在眼前就是最好的。

婚后第六年,阿珍终于怀上大女儿。可这份喜悦很快被噩耗冲散。坐月子时,最疼爱她的奶奶病逝了。

那一刻,她永远失去了孙女这个身份。

后来,阿珍又陆续生下三个儿子。

她的人生角色开始不断递进:女儿、妻子、母亲。

直到,大孙女呱呱坠地,她迎来了新的角色——小柒的奶奶。

但与其说是奶奶,阿珍更像是小柒的监护人。

小柒五年级那年,父母离婚,她成为了一笔没人想要的婚后财产,是阿珍牵起她的手,带她回家。

后来小柒的父母分别再婚,除了阿珍和希久,她再也想不到自己还有什么别的亲人。

命运在此画了一个圆。

当年被母亲嫌弃的阿珍,是奶奶接住了她;如今成为奶奶的她,又接住了小柒。

04

意外走红

成为千万网友的云奶奶

2018年左右,孙女小柒开始将阿珍的日常生活拍成短视频发布到社交平台。

镜头下的阿珍颠覆了人们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她一会骑着拉风的电瓶车满大街转悠,一会把头发做成最潮流的羊毛卷。

就是这些琐碎而又生动的日常,让阿珍迅速走红,收割了一大批小到8岁、老到80岁的粉丝。

网友们在评论区纷纷感叹:“这不就是我的人生追求吗”“等我老了也要这样过”。

阿珍不仅爱打游戏,还喜欢喝奶茶,甚至在各种平台上囤券薅羊毛,被孙女发现“吃独食”后,就小嘴一撇,气鼓鼓地拿起手机屏幕说:

“我教你,你要喝你就自己点。”

小柒甚至觉得,她已经和奶奶处成了闺蜜。

比如她青春期心血来潮将头发染黄、又害怕被训,只染了一摞发髻。奶奶看了嫌弃道“瞅瞅那四不像的,不如全染了。”

再比如,小柒和奶奶互相互换衣服穿,经常去对方的衣柜里挑三拣四;

对于婚恋观,奶奶从不催婚。

奶奶说你的婚姻你做主,却又指着短视频里的帅哥说:“就按这种模样的找!”

可以说,阿珍的叛逆形象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集体焦虑。

他们既害怕衰老,又恐惧失去自我;既向往阿珍式的自由,又难以摆脱社会规训。

但阿珍却抽烟熬夜打游戏,活成了年轻人心中精神不内耗的模样。

随着粉丝增多,阿珍的名言也开始在网络流传。

她说自己醉生梦死,因为“白天喝酒晚上能梦见去世的人”;说小柒的老叔很无语,因为他“总是坐在那不说话”。

充满个人特色的语言,配上她满是皱纹却神采飞扬的脸,形成强烈反差萌。网友开始称她为“互联网奶奶”“最酷老太”。

但阿珍却不满意了,她常常抱怨孙女在网上爆自己的“黑料”,损害自己光明的形象。

“接下来你要放一点阳光积极的、健康的。”

小柒满口答应道,可内存里奶奶不拘一格的可爱模样也越来越多。

05

盛夏的告别

生离死别,好像是每一段感情都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2024年盛夏,蝉鸣最响的那天,84岁的阿珍在睡梦中安详离去,就像她常说的“这局打完我先下线了”那样轻松自然。

那个曾经充满游戏音效和奶茶香气的卧室,从此安静了下来。

推开房门,小柒再也看不到奶奶翘着脚吃冰棍,用遥控器开风扇的熟悉场景。

曾经被千万网友围观的日常片段,成为了无法复现的珍贵记忆。

阿珍离世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

无数陌生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与阿珍的云相处记忆:

“每次加班到深夜,看看奶奶打游戏的视频就觉得治愈。”

“她让我不再害怕变老。”

“希望我奶奶也能像她一样找到自己的快乐”。

小柒在整理阿珍遗物时,发现了许多令人泪目的细节:那个记录游戏账号密码的笔记本、抽屉里没喝完的奶茶粉以及电脑桌上留下的老花镜。

阿珍的浏览器历史记录里,全是游戏攻略和“如何给孙女做她爱吃的菜”的搜索。

这让小柒突然意识到,阿珍既是特立独行的网瘾奶奶,也是默默关爱家人的普通老人。

可最让小柒难过的,不是所有那些还依旧鲜活的回忆和阿珍留下的遗物。

而是她明明是阿珍最亲旧的人,却只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出席葬礼。

葬礼那天,灵堂里陈府治丧的横幅刺眼地挂着。

亲戚们按辈分上前行礼,作为孙女的柒儿被安排在最后。她看着爸爸和叔叔以家人身份回礼,突然想起阿珍生前常说:“在我们柒儿面前,我永远都是个老小孩。”

可此刻,这个最懂阿珍的小孩,连悲伤都要讲究次序。

按照老理儿,柒儿是孙女,是外人。而作为孙辈女孩的柒儿,排在亲戚送别队伍的最后一个祭拜,叩头行礼。

阿珍离开后,小柒突然也没了回家的理由,她开始带着三本护照环球旅行。

2023年6月,小柒带奶奶去办了护照, 计划是带她先去近一些的日本或者东南亚。

但即使争分夺秒的珍惜和奶奶的每一刻时光,也都来不及完成所有愿望。

那些当时只是道寻常的画面,随着时间的消逝突然变得像泛黄的老照片一般模糊而珍贵。

阿珍把个签改成了“我的寻梦环游记”。

她始终相信,只要记忆还在,那个特立独行的老太太就永远不会真正离开。

也许此刻,她正和希久在某个地方继续着他们永不停歇的拌嘴日常,或是专注地打着游戏。

在我们的刻板印象里,老人就该是慈祥的、稳重的、需要被照顾的。

但阿珍偏不。

她可以因为游戏输了大发脾气,可以为了最后一杯奶茶跟孙女撒娇,可以在八十岁高龄依然活得像个任性的少女。

这位网瘾奶奶用她率性而活的人生姿态,不经意间治愈了许多人的焦虑。

她让我们明白:变老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热爱,八十岁同样可以活得像个充满好奇心的少年。

在这个处处设限的世界里,能够毫无顾忌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许就是生命最奢侈的纯粹。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