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潇湘会客厅·湖湘文化专场”近日成功举办。活动以《潇湘印象》为主题,通过中日学者对话、文物拓片展示等形式,向国际社会展现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冉毅教授携永州淡山岩摩崖石刻拓片亮相,以金石实证《潇湘八景图》诞生
活动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8月13日讯(记者 李赛凤 通讯员 陈小法)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湖南活动周“潇湘会客厅·湖湘文化专场”近日成功举办。活动以《潇湘印象》为主题,通过中日学者对话、文物拓片展示等形式,向国际社会展现湖湘文化深厚底蕴,其中湖南师范大学冉毅教授携永州淡山岩摩崖石刻拓片亮相,以金石实证《潇湘八景图》诞生于湖南,为潇湘八景的国际传播写下文化互鉴新篇章。
活动中,湖南师范大学冉毅教授以《走向世界的潇湘八景》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通过串联湖南的“过去—现在—未来”,全景展现近年来湖南的发展成就、科技未来、文化旅游,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向全世界讲述底蕴深厚、创新发展的“湖南故事”,构筑起湖南面向世界的创新表达的精神一致,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潇湘八景”是覆盖湖南全省的实景文化概念,自南向北涵盖永州“潇湘夜雨”、衡阳“平沙落雁”、南岳“烟寺晚钟”、湘潭“山市晴岚”、长沙“江天暮雪”、湘阴“远浦归帆”、岳阳“洞庭秋月”、常德“渔村夕照”八大景观。这一文化符号自13世纪随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后,因契合日本空灵简素的审美意趣,催生出300多首同题汉诗、100多幅八景图及近百首相关俳句、和歌,成为世界诗画史上的文化传播奇迹。早在1926年,日本书画师高木文便撰写研究论文《牧溪·玉涧潇湘八景图及传来论考》并附英文全译,印证其当时已向西传;日本17世纪水墨画家海北友竹斎、狩野常信等人的八景图长卷现藏于爱尔兰切斯特比蒂图书馆,18世纪浮世绘大师歌川广重创作的《潇湘八景图》则收藏于德国科伦市立美术馆,彰显其跨越时空的文化影响力。
据悉,冉毅教授是首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日本八景汉诗探源及其与潇湘八景诗之比较研究”者,致力中日八景文化研究30多年,这是以“摩崖石刻+潇湘八景”作为体现湖湘优秀文化传承传播的成果,特别是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和世界贡献的重要元素,将宋迪与卫樵的淡山岩摩崖石刻拓片,作为展陈主题和论坛主题带到国际平台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