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播间里,带货主播声泪俱下地控诉厂家压榨,说要自掏腰包给粉丝补差价,转头就和商家在后台分账;真人秀里,明星们演着“草根逆袭”的戏码,镜头外助理早把剧本递到了手上。
当“真情”成了剧本,我们还能信什么?
直播间里,带货主播声泪俱下地控诉厂家压榨,说要自掏腰包给粉丝补差价,转头就和商家在后台分账;真人秀里,明星们演着“草根逆袭”的戏码,镜头外助理早把剧本递到了手上。
当一句“全是演的”被戳穿时,网友的愤怒像被点燃的炸药桶我们掏出的是真心,你们给的却是剧本?
还记得那个“哭穷卖惨”的网红吗?镜头前她住着漏雨的土坯房,说要挣钱给奶奶治病,粉丝心疼得疯狂下单。
直到有人扒出她在城里买了三套房,直播间的“破碗”其实是道具。
就像陈道明说的:“真诚是艺术的第一块基石,一旦这块基石没了,剩下的都是空中楼阁。”
更让人寒心的是那些打着“公益”旗号的表演。
有团队带着摄像机去山区“送温暖”,给老人塞几百块钱拍了照,转身就把钱收了回去,老人的眼泪成了他们涨粉的工具。
他们演得越“感人”,观众就越觉得自己像个傻子。
为什么我们对“演”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因为信任这东西,就像玻璃,碎了就再也粘不回去。
就像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写的: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恰好灵魂开窍,过耳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亮,秃头生毛。
可现实是,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善良被消费,热情被利用,那颗愿意相信的心,就会慢慢变凉。
其实观众要的从来不多。
不是完美无瑕的人设,而是哪怕有缺点,却足够真实的灵魂。就像当年的“大衣哥”,他会紧张,会说错话,会因为钱不够皱眉头,但这份真实,比任何精心设计的剧本都动人。
当“演”成了常态,当“装”成了潮流,我们失去的不只是判断真假的能力,更是对生活的热忱。
毕竟,谁愿意活在一个连笑容都可能是假的世界里?
希望那些还在“演”的人能明白:观众可以被欺骗一次,但绝不会被欺骗第二次。
就像郭德纲说的: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作者/珍姐
真诚或许不会让你一夜爆红,但至少能让你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珍姐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