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街头抗议的正确姿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2 22:06 1

摘要:由于法国的法律要求车内一定要有反光背心,也就是汽车黄马甲,结果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车主抗议行动,各路车主掏出黄马甲,通过社交媒体串联起来,开始了抗议。

2018年,马克龙政府为履行《巴黎气候协议》,宣布将柴油税每公升上调6.2%,汽油税上调4欧分。

白左的好名声给马克龙拿去了,但是依赖汽车通勤的市郊低收入群体承担了代价,马克龙说不惜一切代价环保,结果居民发现自己就是代价,居民受不了了。

由于法国的法律要求车内一定要有反光背心,也就是汽车黄马甲,结果社交媒体上就出现了车主抗议行动,各路车主掏出黄马甲,通过社交媒体串联起来,开始了抗议。

法国这些年经济搞得本来就不行,八十年代法国工业的GDP还占总量的20%,最近降低到了10%左右,产能是去充足了,利润是美国人拿走了,法国最富有的1%占了新增财富总量的25%,中产阶级的工资停滞了十年。

更离谱的是,巴黎等中心城市拿走了50%的GDP,享受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外省人成了巴黎发展的燃料,于是黄马甲运动迅速传播变了味,本来是抗议燃油税,结果马克龙对富有阶层减税,贫富分化,地域矛盾,劳动保障等议题都卷了进来。

法国社保体系本来就底层群体保障薄弱,马克龙削减了住房补贴,进一步激化相对剥夺感。运动从一小撮市郊居民抗议燃油税,变成了百万人席卷全国的大运动。

这时候摆在马克龙面前的选择有两个,第一个是远离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重视收入分配,大刀阔斧改革,解决国内问题。

第二个就是把这些抗议的刁民统统镇压。

但是戴高乐创建的第五共和国,赋予了总统和过去传统社会中君主一般的权力,看起来叫做半总统制,但是这一半并不是美国总统的一半,也不是德国总统的一半,而是法国波旁王朝国王的一半。

和旧社会国王的区别,就是不能继承,剩下的都是一样的,马克龙自然要延续波旁王朝自上而下改革的传统,民间的呼声是一概不听的,经济效率是一定要优先于公平分配的,抗议一定是改革的必要成本的,街头是一定不能决定政策的。

于是马克龙低估了法国人对贫富分化的愤怒,错失了对话的窗口期,运动会被迫走到了你死我活的边缘。

运动到第三周后,法国社会的极左极右翼暴力团体混入示威人群,开始袭击警察,马克龙借机说明运动就是暴民搞的,一手引蛇出洞,再来一手偷天换日,运动的正义性当场被全盘抹杀,成了一小撮人别有用心,要搞乱法国。

法国本地的士兵镇压本地人,难免存在都是老乡,心慈手软,担心退伍后回家抬不起头的问题,但是马克龙手里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外籍兵团。

这伙人来自全球各地,都是为了高额的工资才加入的外籍兵团,一年四季能有八个季度在全球各地打仗,本来也不认识法国老乡。

于是外籍兵团拎起胶皮棍子冲入人群,开始充当打手,率领防暴警察,使用催泪瓦斯、橡胶子弹,对着法国老乡就是开火,甚至他们把装甲车都开进了巴黎。

怎么镇压街头抗议,正确的姿势马克龙搞出来了,因为能街头抗议的人,本来就不是要铁了心搞事情的人,他们只是想要表达诉求。

但是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是不能对话。一开始马克龙试图通过让步来解决问题,提高最低基本工资,取消燃油税,但是越是试图妥协,抗议人群的诉求就越难以满足,他们的口号很快升级成了马克龙下台。

甚至极右翼组织都趁势崛起,得票率开始碾压执政党。全斗焕以往的镇压思路也不可取,因为调动韩国兵镇压另一个地方的韩国人,韩国兵很快就会发现,其实都是入伍互相打父母。

掌握了一群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兵团,一开始就拒绝对话,有苗头就镇压,才是应对现代街头运动的正确姿势。

但是这样的镇压是长久不了的,矛盾不能得到缓慢的释放,积累大了以后,就要一次性爆炸。这也就是法国历来运动特别剧烈的原因。

来源:求实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