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47000000000港元订单!福田这家企业刷新行业最高纪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2 21:13 1

摘要:8月5日,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泰科技”)宣布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DoveTree达成管线合作协议,总订单规模高达470亿港元(59.9亿美元 ),这一数字,刷新了中国AI制药领域出海订单的最高纪录。

8月5日,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泰科技”)宣布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DoveTree达成管线合作协议,总订单规模高达470亿港元(59.9亿美元 ),这一数字,刷新了中国AI制药领域出海订单的最高纪录。

本次交易的首付款5100万美元 (约3.67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了晶泰科技2024年全年2.66亿元的总营收。

消息公布次日,晶泰控股 (02228.HK)股价应声大涨12%,市值飙升至近300亿港元。

01

下单的DoveTree,什么来头?

DoveTree是一家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它以中国国宝植物珙桐(别名鸽子树)命名。其创始人Gregory Verdine是美国医药圈的传奇人物。

35岁即成为哈佛化学系终身教授,参与创立十余家生物科技企业,其中5家已上市。他主导开发的3款上市药物,累计销售额已突破百亿美元。

而这位天才教授相中的,是晶泰科技创始团队的AI制药技术。

在药物研发领域,创新药的研发,尤其是小分子药物,早期需要做大量实验。在业内,有个三“十”定律,即一款新药需要耗时十年以上、耗资十亿美元,临床成功率不足10%。

而晶泰科技的做法,是让AI和机器人参与进来,取代人工操作,其打造的AI小分子药物发现平台,可将药物发现周期,缩短至传统的三分之一。

晶泰科技AI+机器人实验室实景

晶泰科技的技术平台,让新药研发过程里的不确定性难题,逐步转变为可预测、可量化、可解决的工程学问题。

02

主角揭秘:为何是晶泰科技?

晶泰科技,其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它的创始团队堪称“学霸天团”。

三位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温书豪、马健及赖力鹏于2015年联手创立了这家公司。

2017年,辉瑞组织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盲测比赛,得益于盲测中实现100%的准确度,晶泰科技成为辉瑞供应商,彼时也拉开了中国AI制药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

2024年6月,晶泰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AI制药第一股”,也是首家通过香港交易所特专科技上市新规(简称“18C”)的特专科技公司。

2025年6月底,晶泰科技与辉瑞,扩大合作。双方将共建新一代药物研发平台,针对辉瑞专有的化学空间,开发精准预测模型。

截至2025年8月,在全球前20大生物制药公司中,有16家与晶泰科技存在合作关系。

晶泰科技CEO马健曾表示,作为一种底层赋能技术,AI正被越来越多的医药人关注和拥抱,多家药企将应用AI技术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

03

全球突围!中国创新药迎“DeepSeek时刻”

晶泰科技的超级订单并非孤例。2025年,中国创新药领域捷报频传:

5月,辉瑞三生制药就抗肿瘤药物达成交易:12.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48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6月13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全球性生物制药企业)与港股药企石药集团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潜在总金额超53亿美元;

8月5日,晶泰科技与美国生物制药公司DoveTree达成470亿港元的管线合作协议。

交易数据,更能说明趋势。

据《财新周刊》引用医药魔方数据称,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交易数量同比增加34%,交易总金额同比增加222%。其中,中国超10亿美元的交易有11笔,在全球范围内占比将近一半,有6笔上榜全球交易TOP10榜单。

跨国药企为何纷纷寻求与初创公司合作?

Verdine多年前接受采访提到,传统模式没有办法解决现实问题,“新医疗模式,将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相较于国际市场和外资公司,中国AI制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0.7亿元增至2024年的7.3亿元,年复合增速达47.8%,预计2028年达58.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8.3%。

在抗体药物领域,中国表现尤为亮眼。

2025年上半年,ADC(抗体偶联药物)与双抗(双特异性抗体)占据中国创新药“出海”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交易总金额的近60%,其中ADC交易金额达172.72亿美元,双抗突破114亿美元。

这些成绩,源自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厚积薄发”,也离不开开放准入的海外市场、自由创新的环境以及精细分工的集群化创新生态。

04

筑巢引凤,“AI+医药研发圈”来了!

晶泰科技的全球总部位于深圳福田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源源不断的政策优势,为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下称“河套深圳园区”)吸引众多医药研发企业聚集。

作为河套深圳园区的一分子,晶泰科技见证了福田区“AI+医药研发圈”的形成。

“仅我们公司所在的那栋楼,就聚集了信立泰、希格生科、默元等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还有一些跟晶泰科技业务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生物科技公司。我觉得在我们那个小小的 园区里头,已经是一个高度聚集的、世界顶尖的生物科技的生态圈。”马健博士说。

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马健博士

晶泰科技的成长故事,是福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缩影,也是福田区“筑巢引凤”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福田区打出政策、空间、平台“组合拳”,形成深港合作特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专业载体支撑强、创新成果接续现,福田区药械领域产业发展成效初显,展现出无限潜力。

“AI+”专业载体联合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正持续助力福田区药械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如今的福田,集聚了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二期、河套科创中心等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3个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AI+医药研发”动能十足,根基牢固。

在这片创新“沃土”

晶泰科技等众多龙头企业汇聚

“AI+医药研发”深度融合

它们共同形成一个

更高效、更具协同性的

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福田也将继续打造

一流开放创新环境

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发展

贡献更多 “福田力量”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