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得不说,旗舰显卡GeForce RTX 5090在国内的旅途是相当曲折的——由于西方集团相关规定的限制,它最先以GeForce RTX 5090 D这一款特供版现身,结果这张显卡仅上市不到半年又被ban了。而这并不会阻挡NVIDIA为各大玩家带来他们最高档游
不得不说,旗舰显卡GeForce RTX 5090在国内的旅途是相当曲折的——由于西方集团相关规定的限制,它最先以GeForce RTX 5090 D这一款特供版现身,结果这张显卡仅上市不到半年又被ban了。而这并不会阻挡NVIDIA为各大玩家带来他们最高档游戏显卡的决心,因此,GeForce RTX 5090 D v2到来了。
GeForce RTX 5090 D v2基于GB202-240核心打造,不过就核心这块的规格来说和RTX 5090 D的GB202-250真没啥区别:CUDA核心数一样是21760,Boost频率也是2407MHz。变化最大当属显存这块,从32GB GDDR7一下子降到了24GB GDDR7,直接没了一份RTX 5060的量,位宽和带宽自然也同步降低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力的显存配置,毕竟目前能有24GB显存的显卡大家一只手都能数得出,再加上GDDR7的话,就只有这么一张显卡了。
非常相似的GPU-Z截图...
至于Blackwell架构的新特性,DLSS 4这些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因为GeForce RTX 50都发售大半年了,确实没必要每一张显卡都讲一遍同样的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回顾我们之前的GeForce RTX 5090 D评测。
本次我们拿到的显卡是映众的GeForce RTX 5090 D v2 曜夜 X3。虽说是映众的基础款,但是它的尺寸和重量仍然是一张旗舰显卡应有的水平,335mm的长度,标准的三槽厚度不仅意味着你需要一个足够大的机箱,显卡支架也是不可或缺的。
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整体来说是一张很方正很规整的显卡,应该不少玩家喜欢这种硬朗的外观。导风罩的主要材质是塑料不假,但是映众也在表面覆盖了大面积的拉丝金属组件,这个大三角显著强化了表面的质感。
中间一道棱形凹槽区划分了金属和塑料区域。塑料部分是磨砂表面处理,当然,我想那一道道方形凹槽令人更印象深刻一点。
很容易看出HerculeZ X3散热系统的三把风扇采用了正逆转设计,而它们除了转动方向不同外,其余的规格是一致的,直径均为100mm,扇叶也是11片。对了,这扇叶形状是挺特别的,映众表示这是一种低噪音设计。
显卡的侧面倒是金属部件占多数。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是张少见的侧面也包得比较严实的显卡,这种感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左侧的一个金属组件,它遮掩住了银色的散热鳍片,由显卡本体一直延伸到挡板上,覆盖了2/3的挡板。这是映众的PCB保护措施之一,个人认为它应该是加强了挡板和显卡本体间的连接,这样一来,装在机箱内的时候,挡板不会只“拉扯”着PCB本身。
这张显卡的灯带坐落在左侧的INNO3D LOGO处,是白色单色型,可以说跟外观一样低调。
显卡的12V-2x6接口是正放的,从这里也可以判断PCB的长度是显卡全长的60%左右。
作为一张近1.9Kg重的显卡,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尾部有着三个螺丝孔位。
相比于导风罩,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金属背板就相当简约了,仅在镂空部分做了少许装饰。
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散热模块是9根6mm热管加大面积VC均热板的设计,相当足料。
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PCB应该是和RTX 5090 D 曜夜 X3一样的,唯一变化的便是核心和显存。以肉眼这个层级来看,GB202-240在外观上和GB202-250是没有区别的。更加明显的是显存,说真的,这4个空焊盘非常,非常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但事情往往不会那么简单的,不是吗?
供电配置方面,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和RTX 5090 D 曜夜 X3一样,同样是23 + 6相不变。无论是核心还是显存供电,所用的MOSFET均为MPS MP87993。电源管理芯片则是MPS MP29816-A。这些都是RTX 5090 D沿用下来的配置,不过也确实没必要做什么改动就是了。
仍然是这套由AMD锐龙 7 9800X3D处理器和X870E主板、32GB双通道DDR5-6000内存构成的平台,大家应该比较眼熟。毕竟从年初到现在,很多显卡都是在这套或类似的锐龙 7 9800X3D平台上得到验证的。至于被测显卡的话,其实能选的不多,就三张。
和以前一样,因为3DMark基准测试是我们前期测试的一部分,用于确认后面测试会用到的对比显卡,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多一点的设备,比如RTX 4090这张同是24GB显存的显卡,但说实话,其实没有加入它的必要,因为它和RTX 5090 D/D v2的差距实在很明显,而这种剧情我们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了。
回到RTX 5090 D v2和RTX 5090 D两张卡的比较上来,从分数上来看,它们是当然有差别的,但是这差距实在很小。绝大部分的测试项目中,两张卡的差距都在2%以内。只有Speed Way这一个DirectX 12 Ultimate测试项目是例外,两张卡的差距是3.6%(这也不大)。总的来说3DMark这结果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两张卡其实是一个型号,只是切了个VBIOS而已。
原生分辨率测试考虑到RTX 5090 D v2的旗舰定位,这项测试的分辨率就固定在4K不变了,游戏的画面也是直接拉到最高。我们会在测试游戏的旁边附上具体的预设名字。
3DMark和游戏测试有着非常高的关联性,毕竟两者都是基于DirectX的应用,只是前者更用力一点而已。因此在这里RTX 4090就不参加测试了,反正也是被这两张卡混合双打的份。
就跟上面所说的那样,游戏测试的结果确实跟3DMark很类似。在具体帧率上,两张卡近乎黏在了一起,大多数游戏1到2fps的差距又何足挂齿?考虑到我们选的几款游戏已经是现时最吃显卡的那种了,可以说RTX 5090 D v2和RTX 5090 D在游戏这块的确是没多大区别的。
DLSS性能测试DLSS 4这一项RTX 50系显卡独占的功能想必应该不用我们过多介绍了,毕竟从旗舰级的RTX 5090 D到入门级的RTX 5050评测中,DLSS 4都是必测项目。对于拥有全景光线追踪特性的游戏来说,DLSS 4可以说是一个必选项,能同时兼顾画面和帧率。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NVIDIA提供的数据,目前已有超过800款游戏和应用支持DLSS技术,且每月还会有新的游戏加入,可以说在数量上GeForce是明显处于领先优势的。而对于那些尚未支持DLSS 4的游戏,玩家也可以尝试利用NVIDIA App中的DLSS优设功能为游戏进行升级。
我知道看完上面的结果后,肯定会有人问:“哎不对,那差的8GB显存总得有点说法吧?”好了,答案就在下面。
AI生图与大语言模型UL Procyon的文字生成测试得分是综合了平均TTFT(首token延迟)和OTS(输出Token速度)得出的,我们能比较明显地看到在一些测试中,RTX 5090 D v2和RTX 5090是有着10%左右差距的,4个LLM测试平均下来两张卡的差距在8%左右。无论如何,RTX 5090 D v2还是要比RTX 4090快上不少。
再来看Stable Diffusion图像生成测试,在这里RTX 5090 D v2和RTX 5090 D的结果倒是非常接近,差别都在小数点后,可以和3DMark的测试一样,视作是同一设备。至于TensorRT加速库带来的提升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比ONNX运行时耗时要短一大截。
FLUX.1 DEV用到了Blackwell的FP4支持,在这里可以看到两张RTX 50系显卡的生成时间也是几乎一致,并且领先RTX 4090许多。说起来NVIDIA为新架构添加FP4支持的初衷就是降低模型的显存占用,提升效率,现在这个表现也算是和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
生产力创意应用在Blender Bnechmark这里,RTX 5090 D v2和RTX 5090 D的差距近似于上面的AI文字生成测试,各个项目也是在10-15%之间浮动。而在剪映专业版中,RTX 5090 D v2和RTX 5090 D的三编码器(第九代)组合在视频导出这块是比RTX 4090的双编码器(第八代)要快很多的。另外像Davinci Resolve、Adobe Premiere Pro这些应用也能获得来自RTX 5090 D v2的加速。
温度测试显卡是在开放式平台上进行温度测试的,测试时的室温为26.5摄氏度。待机温度曲线记录的是进入系统后的10分钟,满载温度曲线则是3DMark Speed Way压力测试运行10分钟获得。记录数据的应用为GPU-Z。
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风扇是智能启停的,可以观察到其待机时的GPU温度是缓慢上升的,从37摄氏度一直来到44.5摄氏度。而满载时的GPU温度在72摄氏度上下,最热时接近73摄氏度。
功耗测试一如既往的,功耗测试是和温度测试同步进行的,只是记录数据的软硬件换成了PCAT套件而已,又因为数据量太大,图表内展示的是1分钟数据。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平均满载功耗是626.7W,平均待机功耗则是31.26W,记录数据中的最高满载功耗则可到达682W。这个满载功耗和我们年初时测的大部分RTX 5090 D比较接近,而待机功耗则低了几W,也许是少了的那4颗显存在起作用?
此外,为了更精确地探究显卡的瞬时峰值功耗,我们还会使用泰克MDO3054示波器与TCPA400+TCP404XL电流探头来配合测量显卡的外接供电输入,以查看显卡μs级的瞬时功率。
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输入电流峰值为81.42A(977W),平均电流为47.30A(567.6W),峰值功率是平均功率的172%。准备一个足够好的ATX 3电源还是相当必要的。
噪音测试在GPU-Z的Log to File中我们同时记录下了显卡转速情况。映众RTX 5090 D v2 曜夜 X3的三把风扇都是独立控制的,满载时,(从左数起)风扇1和风扇2的转速均是49%,1780RPM,风扇3速度更快一点,为59%,1970RPM。接着我们把显卡放进了环境噪音小于10dBA的消音实验室,把其风扇还原同样转速,然后在30CM的距离上测试其噪音水平,测得的数据是43.5dBA。
先从游戏玩家的角度去说说GeForce RTX 5090 D v2这张显卡,虽然它遭遇到了硬件上的debuff,但是从游戏性能上它还是能维持GeForce RTX 5090 D的水平——这一方面可以归根于GB202-240和GB202-250核心在规格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则可以认为24GB GDDR7对于现在大部分的4K游戏来说已经够用了,两张卡拼不出差别。无论如何,GeForce RTX 5090 D v2就是你目前能在国内买到带保修的最强游戏显卡。
而在AI和生产力应用领域这块,综合来看GeForce RTX 5090 D v2的性能确实比GeForce RTX 5090 D要低一些,8GB显存还是很关键的。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削弱了显存,GeForce RTX 5090 D v2还真不至于和GeForce RTX 4090在一个分段的,这点尽管放心好了。附带一提,GeForce RTX 5090 D v2在AI生图测试中的表现相当不错,和GeForce RTX 5090 D很接近。
最后还是像往常那样,结尾回归到价格问题,GeForce RTX 5090 D v2的建议零售价没有变化,为16499元。考虑到上一年GeForce RTX 4090和GeForce RTX 4090 D这两张卡也是没有售价上的浮动,NVIDIA作出此举似乎不难理解——系列旗舰的地位总是不容撼动的。当然,由于地球是圆的,而现代喷气式客机的巡航速度一般在900公里/小时,要获得剩下的8GB显存的难度对于一些硬核玩家而言也许不比选择薯片口味困难太多,但如果把售后服务的难易度这个因素考虑在内的话,那GeForce RTX 5090 D v2大概能称得上是唯一选择了。
来源:超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