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新兴疗法,“捅破”NSCLC治疗边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20:34 1

摘要:肺癌在全球和中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85%,成为肺癌防治领域的核心攻坚对象。而鳞状NSCLC(sq-NSCLC)作为NSCLC的关键亚型,约占全部NSCLC的30%。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中国本土力量正为打破治疗困局带来曙光。

肺癌在全球和中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全部肺癌的80%-85%,成为肺癌防治领域的核心攻坚对象。而鳞状NSCLC(sq-NSCLC)作为NSCLC的关键亚型,约占全部NSCLC的30%。

与非鳞状NSCLC相比,sq-NSCLC患者可接受靶向治疗的靶点突变率不足1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sq-NSCLC患者被拒之于靶向治疗的大门之外,难以从中获益。

在过去的20年里,NSCLC的治疗历经了从经验性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到生物标志物驱动的个性化疗法的变革。EGFR、ALK、ROS1等多种靶点的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部分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传统治疗方案的疗效天花板已然显现,临床需求远未得到满足。

根据科睿唯安的调研,尽管中国指南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作为PD-L1阳性晚期sq-NSCLC癌的1A类推荐方案,但临床结果表明,目前仍需要更多有效且持久的治疗方案。

“得福组合”用双重机制突破鳞状NSCLC治疗瓶颈

ASCO 2025公布的中国本土“得福组合”数据,为NSCLC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贝莫苏拜单抗和安罗替尼的强强联合,凭借出色的临床数据预示着NSCLC市场格局或将迎来重塑。

中国生物制药的“得福组合”通过PD-L1抑制和抗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机制,同时斩断肿瘤生长的两条关键路径。一方面,贝莫苏拜单抗阻断PD-L1,有效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让免疫细胞能够重新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打破肿瘤免疫逃逸的路径。另一方面,安罗替尼抑制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线,使肿瘤细胞因“饥饿”而无法肆意生长。

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覆盖了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在III期TQB2450-III-12试验中,与基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方案相比,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化疗序贯联合安罗替尼的方案显著改善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12个月 vs 7.79个月,HR=0.64,P=0.0038)、客观缓解率(ORR)(71.9% vs 65.1%)和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9.69个月 vs 8.34个月,HR=0.58,P=0.0091)。

并且,CAMPASS研究的中期结果进一步支持了这些发现。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得福组合”在PD-L1≥50%的人群中,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较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延长了6.1个月。在全人群中,“得福组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1.0个月,较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提升3.9个月。这一数据,无疑为更多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医生们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治疗武器。

这两项关键研究(TQB2450III-12和CAMPASS),为“得福组合”的疗效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并且,“得福组合”在展现强大疗效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导致的停药率低,这意味着患者能够更稳定地接受长期治疗。对于晚期肺癌患者来说,长期治疗是控制病情、延长生命的关键。“得福组合”的这一优势,为患者的长期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中国sq-NSCLC一线治疗市场中,PD-1抑制剂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其疗效的局限性使得患者的渗透率提升遭遇天花板。“得福组合”的横空出世,无疑带来了这一市场格局的变化。

“贝莫苏拜单抗联合化疗后序贯联合安罗替尼”方案为全球首个战胜PD-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sq-NSCLC获显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研究,上市申请已于今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

若获批,将成为兼具“疗效优势+机制创新”的本土治疗方案,并成为晚期sq-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为这一医疗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人群带来临床获益。

舒沃替尼精准靶向EGFR ex20ins

迪哲医药的舒沃替尼是一款已获批上市治疗EGFR ex20ins NSCLC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其采用“不可逆性共价结合”模式,能够特异性地靶向ex20ins突变的ATP结合口袋。更为精妙的是,它能够巧妙地避开野生型EGFR(正常人体细胞中),在增强对突变靶点抑制活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脱靶毒性。

这种精准打击的能力,使得舒沃替尼在治疗EGFR ex20ins NSCLC时,既能高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又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减少不良反应,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上,舒沃替尼的临床数据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广泛关注。107例患者纳入疗效分析集,其中亚裔占比57.9%。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最佳客观缓解率高达53.3%,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

研究中还观察到3例患者(2.8%)达到完全缓解,显示出较好的疗效。DoR未达到,9个月的DoR率为57%,显示出其疗效的持久性。同时,舒沃替尼耐受性良好,整体安全性与既往研究报道一致。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舒沃替尼在治疗EGFR ex20ins NSCLC方面的卓越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

根据迪哲医药招股书数据,EGFR ex20ins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约占EGFR突变人群的10%。2019年全球该突变新发患者约6.4万人,预计2024年和2030年将分别增至7.4万和8.6万人。

在中国市场,这一群体患者预计2024年和2030年分别增至3.5万人、4.2万人,中国患病人群数量约占全球一半。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为舒沃替尼的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7月,舒沃替尼在美国获批,随着其在国内外市场的逐步推广,有望在EGFR ex20ins NSCLC的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场新势力DB-1310

映恩生物的DB-1310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其独特的机制在肿瘤治疗领域崭露头角。它基于马来酰亚胺的可裂解连接子,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效载荷P1021共价连接,药物抗体比(DAR值)为8。DB-1310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HER3靶点,抑制肿瘤生长。

公司在ASCO 2025公布了临床I/IIa期的数据,在关键的EGFR突变NSCLC亚组(n=46)中,DB-1310的疗效格外引人注目。其未经确认的ORR达44%,疾病控制率高达91%。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患者肿瘤明显缩小,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8.9个月,这表示该亚组患者使用药物后,平均有7个月肿瘤未出现变化,总体生存时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延长。

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DB-1310在EGFR突变NSCLC治疗中的巨大潜力。除此之外,HER3作为泛瘤种表达的靶点,还在乳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未来,映恩生物公司可能公布DB-1310在EGFR野生型肺癌和乳腺癌领域的更多数据。

DB-1310虽然目前处于研发早期,但在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及更广泛适应证中前景广阔,初步数据为其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结语

中国本土新兴疗法的崛起,正为打破治疗困局带来曙光。“得福组合”凭借双重机制与优异数据,挑战PD-1抑制剂主导地位,若获批将成sq-NSCLC治疗新选择。舒沃替尼精准靶向EGFR ex20ins,为特定患者带来持久获益,市场潜力巨大。DB-1310虽处早期,却在EGFR突变NSCLC及泛瘤种领域展现潜力。

这些创新疗法不仅为患者带来生存希望,更有望重塑NSCLC市场格局,推动中国肺癌治疗迈向精准高效新时代,为全球抗癌贡献中国力量。

本文来源:药创新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