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阳明先生说的心外无物,意思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心投射的,你所有的痛苦和纠结都是自己在和自己作对。
【图片来源/上进沉淀】
文:上进沉淀 | 排版:上进沉淀
王阳明先生说的心外无物,意思就是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你的心投射的,你所有的痛苦和纠结都是自己在和自己作对。
当你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以后,便会破除对一切的执着,因为你知道,你本自具足。
关于好坏对错的定义,其实换一个角度去看,答案就完全不一样好了。
所以从此刻起,遇人遇事,只需要记住一句话,让你省时省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咒语,就是不与愚人争对错,只与智者谈利弊。
这个世界,人一生下来就被灌输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最终修行就是要修到二元归一,最高的境界就是修道去二不着一,最终回归到道的本源状态。
觉醒就是不断的破相,觉醒就是对这个世界进行终极祛魅。
觉醒就是不断的打破幻象,去伪存真其过程,其实就是破相的过程,你破的相越多,你活的越清醒。
相是表面的那层伪装,各种形状的无知,各种概念、定义,以及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思维。
卸下所有的伪装,剩下的只是一簇一簇的能量,能量没有区别,能量只是能量,它没有名字,没有属性,它只是它本身。
任何你能看到的以及感知到的皆是能量。如果你感知不到事物背后的能量,那么你就会迷失,困惑,你会被表面的相带着走,最终偏离存在的中心。
你会被相折磨的体无完肤,内心分裂的七零八碎。直到你开始觉醒,亲手撕开一层层的伪装,撕开情绪,撕开思维,撕开物质,撕开执念。
你要停止定义任何,用心去感受每一个人,用心去做每一件事,用心活在每一个当下里,即使这样你看起来很傻,但只有这样你才能与能量产生互动,而不是与外相纠缠。
真相是每个人内在具足圆满,一切智慧,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一个非常究竟的宇宙定律付出是生命的第一需要。
当你真正开始付出、利他、甚至无我,你就在真正开始验证你生命的那种自在了。
其实你付出出去的任何,或者布施出去的任何,实则不是失去,乃是存也,乃是另外一种存在,乃是更大的拥有。
所以,请心量打开,无限打开,你要感恩任何一个让你付出的对镜,是他给了你机会播种。
一个人觉醒的标志就是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实相,换句话说,三维世间这些虚幻的相就被破除了。
01.文字相
所有用文字形式传递的内容,比如书籍、录音、视频等都只能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你会参考但不会着相。
不会觉得某某说的就一定正确,真正的奥义是自己去体悟和实证的。禅宗著名的典故中拈花一笑,说的就是破文字相。
02.情绪相
情绪是念头的产物,而念头来自于业力和習气,比如贪嗔痴慢疑让我们生起的情绪,这些情绪就算再激烈,终究会恢复平静。
通过觉察便可以脱离情绪的束缚,这也叫离相。
03.时间相
时间只存在于三维世间,是我们人为设定的,所以你不会因为时间而限制自己。
比如20岁必须谈一场恋爱,30岁必须结婚,35岁前必要要个孩子。
你会活得更自在,你明白任何来到自己身边的人事物都是因缘和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04.关系相
和自己相关的关系迟早都会变化,包括父母、子女、爱人、朋友、同事等等,他们只能陪我们一程。
哪怕是年龄和我们相仿的发小挚友,也可能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与自己渐行渐远。
所以,每个人完成了任务就会离开。不执着、不贪恋、不期待。
04.观念相
我们的观念来自于从小受到的教育、外部环境的影响,是有一堆认知堆砌出来的经验。
观念由二元评判思维定义,所以大家只喜欢好的,不喜欢不好的。好与不好取决于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父母觉得孩子必须考高分才能有好出路,孩子觉得幸福的标准是自己觉得快乐。
角度不同,观念不同,觉醒的人不会去定义事物的好坏,而是如其所是。
05.破我相
当我们拥有了肉体和思维,便有了“我”的存在。我的财富、我的职位、我的爱人、我的一切。
只要有个“我”,便有了分离,把自己和他人隔绝开来。于是在意我拥有的一切,在意外界的评价。
实际上,“我”是不稳定的,今天拥有的也许一夜之间便会失去。破我相,就是不执着于暂时拥有的东西,接纳无常。
能让你有情绪的就是着相,你要修自己的心,破外在的一切幻想。
当一个人对外在的事物过度执著,由此还产生了烦恼和束缚,这个行为叫着相。简单来说就是执着于表象,失去对本质的觉知。
比如:她很漂亮,我很喜欢,这是着相。他不爱我,我很痛苦,这是着相。她找了个高富帅的老公,我很羡慕,这是着相。今天被同事打小报告了,我很愤怒,这是着相。
将世界上的一切表象等同于真实,看不到这个相背后的本质,就是执着,就是着相。
着相的人一般都很痛苦,最常见的痛苦就是执着于“自我”的假象:过度维护自我形象,一旦被否定和或质疑,便感到痛苦。
比如因为他人的批评而愤怒,或者因为衰老、失败而陷入自我否定,对外在评价过度敏感,依赖他人认可来确认自我价值,害怕被否定、嘲笑或忽视。
比如社交中反复揣测他人看法,或因为一句负面评价而长时间焦虑。
也会对失去产生恐惧,执着于拥有的人、物或状态,比如财富、关系、青春等,因害怕失去而焦虑,或因失去而陷入痛苦。
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就喜欢用好坏、对错、美丑等对立标准评判一切,无法接纳事物的复杂性。
比如认为必须达到某种标准才算成功,否则就是失败,导致自我苛责。心境完全依赖外界变化,如因天气阴郁而低落,因他人态度而喜怒无常。
沉迷于幻象,逃避当下的不完美,导致与现实脱节。比如通过过度游戏、购物麻痹自己,忽视真实生活的问题。
抗拒变化,试图让一切符合预期,否则感到崩溃。比如因亲人离世长期无法释怀,或因为计划被打乱而愤怒。
内心充满矛盾与纠结,如想放下又放不下,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将意义寄托于外在目标,达成后却感到空虚,陷入意义危机。
比如赚到目标金额后反而迷茫,或登上高位后质疑“这一切为了什么?”
佛教中的“离相”并不是否定现象,而是穿透表象看到缘起性空的本质。痛苦本身也是一种“相”,放下对“放下”的执着,才是真正的解脱。
修心是为了让灵魂找到归宿。修行觉知是勇敢者的游戏,所有事情的发生只为你的觉受而来,你只需要为你的觉受负责。
生活是一场修行,亦是一个大型的红尘道场 。
让我们一起想成为勇敢者,觉察自己的内心、照见内在的智慧、不迷惘不执着,以一颗清净心迎接每一个当下,体验更加丰富、深邃的人生。
愿所有人家庭圆满、顺利、平安、吉祥、富贵。
作者介绍【上进沉淀】
热爱写作是我的日常生活,正在靠写作改变自己的勇敢女孩,愿望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此生。
来源:东方红红色文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