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开采到“智绿并行”,从“一煤独大”到多链协同,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引领……近年来,潞安化工集团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重塑“强煤优化育新”现代产业体系。
从传统开采到“智绿并行”,从“一煤独大”到多链协同,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引领……近年来,潞安化工集团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重塑“强煤优化育新”现代产业体系。
煤炭产业添智增绿
对于五里堠煤业公司而言,6月6日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这天,该公司智能化建设通过省级评定,达到山西省Ⅱ类中级标准。
截至目前,潞安化工集团累计建成智能化矿井22座,投运10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58个机房硐室实现无人值守。
潞安化工集团大力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穿透式监管能力。目前,该平台生产调度、通风管理、监测监控等功能模块已上线运行,实现16座智能化矿井综合管控平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完成29座生产矿井省级监管视频联网。
同时,该集团积极应用绿色开采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
“充填开采不仅能有效释放建筑物下、铁路下的煤炭资源,提高煤炭采出率,还能最大限度减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潞安化工集团能源事业部职工王东平介绍。
在充填开采方面,司马煤业公司持续优化技术参数,做好设备选型。在现有短壁充填开采的基础上,该公司引进梭车,与掘锚机协同作业,单个条带开采效率提高15%以上。
常村煤矿从最初单纯依靠掘进机掘进,转变为机器掘进与人工开口相配合。这一举措成效显著。该矿掘进一个条带的时间从16天缩短至13天。
王庄煤矿采用墩柱+柔模沿空留巷顺序开采技术,不仅支护效果好,还减少了掘进工程量,提高了煤炭采出率。
瓦斯综合利用是潞安化工集团煤炭绿色开采的重要内容。
古城煤矿坚持三区联动、立体抽采、精细管理,综合应用大孔径以孔代巷等技术,引进先进钻机,推动瓦斯治理从“治得住”向“治得好”转变。
余吾煤业公司将瓦斯综合利用作为创建零碳矿山的突破口,深入推进8%以上浓度瓦斯全部利用,8%以下浓度瓦斯利用率达90%。
化工产业聚链成势
去年,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油品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这是我们在180项目脱困转型路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人杨龙介绍,该项目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对于潞安化工集团转型发展意义非凡。
潞安化工集团紧扣资源禀赋与产业基底,以系统思维统筹资源配置,在协同中释放聚合效能。
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潞安化工集团巩固潞安化工机械集团高端化工装备制造、太行润滑科技公司高端润滑材料等产品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生产优化、产业链延伸、低碳发展,实现煤基合成技术自主化突破、高端产品国产化替代以及绿色低碳发展;潞安化工机械集团入选山西省重点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潜在链主,装备进入非洲市场;天脊公司产品出口额突破1亿元,成为山西省煤化工行业唯一中国海关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
潞安化工集团积极打造合成氨、化肥、煤制油、新型焦化等产业链,依托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太化新材料公司、恒通化工公司等单位,开发特种尼龙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产品,加快高端润滑油产品开发,努力打通风电齿轮箱、风机整机等产业链条。
新兴产业积蓄动能
2024年12月21日,山西省首台碱性水电解槽(晋华槽)在潞安化工机械集团下线。这是潞安化工机械集团在氢能装备领域取得的突破。
“晋华槽具有电解效率高、综合能耗低、波动范围大等优势。”潞安化工机械集团总工程师仙运昌介绍,晋华槽可将风电、光伏发电等绿电转化为绿氢。
近年来,潞安化工集团大力实施“育新”战略,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驱动转型的“第三极”。
近日,在王庄煤矿北矸石山、潞安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生产园区、五阳西湾斜井,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4年7月,潞安化工集团一期25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并网发电。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发电3393万千瓦时,日最高发电量16.26万千瓦时。”潞安化工集团新能源分公司负责人田冲介绍,下一步,该分公司将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开展三期项目前期调研,力争“十五五”末新能源装机规模在300兆瓦以上。
潞安化工集团所属单位积极发展风能产业。太行润滑科技公司开发的风电齿轮油、风电液压油等产品已在华电集团、华润集团等企业应用,平均运行时间1.3万小时。
近日,太行润滑科技公司研发的数据中心单相浸没冷却液应用到潞安化工集团临汾分公司伊田煤业智能化矿山机房改造项目中,解决了高功率芯片散热难题,显著降低了伊田煤业机房能耗。
潞安化工集团长期致力于瓦斯综合利用,实现瓦斯全浓度阶梯利用。截至目前,潞安化工集团已建成投运瓦斯综合利用项目27个,瓦斯发电总装机规模188.45兆瓦。
编辑 |王越
来源: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