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实案例(一):2025年8月4日,枞阳县横埠镇黄某某在家中使用其父亲手机玩游戏,突然游戏的公共聊天频道弹出一条“免费领皮肤”的消息,其点击后进入某APP添加陌生人聊天软件,对方引导黄某某领取游戏皮肤时,要求其提供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导致黄某某父亲银行账户内46
暑假期间
未成年人 中小学生
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
由于未成年人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各类电诈风险
也随之攀升
近日
我县已有多名中小学生被骗
↓↓↓
诈骗案例
真实案例(一):2025年8月4日,枞阳县横埠镇黄某某在家中使用其父亲手机玩游戏,突然游戏的公共聊天频道弹出一条“免费领皮肤”的消息,其点击后进入某APP添加陌生人聊天软件,对方引导黄某某领取游戏皮肤时,要求其提供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导致黄某某父亲银行账户内46000元被转出。
真实案例(二):2025年8月4日,枞阳县枞阳镇何某某在刷短视频时,刷到了“可以扫码进群领取动漫周边”的短视频,于是按照视频内指示扫码添加了QQ群,后群内有人自称是民警并出示相关证件,称该群内人员泄露明星隐私导致明星报案,现需要群内人员配合调查,何某某出于害怕便按照对方要求添加对方提供的“假警察”QQ,并接通QQ语音电话。对方在知晓何某某系未成年后,在电话内要求何某某将其母亲吴某的银行账户内资金通过某APP转账到对方指定账户,共完成转账11笔合计26000元,后何某某母亲接到96110预警电话才知晓被骗。
诈骗套路解析
第一步:抛出诱饵。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广告,吸引受害人的注意。
第二步:目标指向家长的手机。骗子会故意编造“未成年人的手机账号无法领取福利”等理由,让孩子拿家长手机进行操作。
第三步:“赠送”变“违规”。所谓免费领取“二维码”,其实就是骗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一旦扫码入坑,事情会突然反转,骗子便会以“未成年人接受赠送违法、违规”等说辞,引起孩子恐慌。
第四步:恐吓、威胁。当受害人犹豫不决时,骗子就会假装自己是执法人员进行恐吓、威胁,让受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配合他们用家长的手机向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在转账完成后还会诱导孩子们删除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
警方提醒
1、家长要注意加强监督预防: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方面的监督与教导,平时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
2、公检法机关执行公务有严格规范流程,绝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 等线上方式办案,更不会以涉嫌犯罪为由,要求你将资金转到所谓 “安全账户”。遇到此类情况,一定是诈骗!
3、提高未成年防骗意识:应教育孩子不轻信游戏内陌生人的信息,特别是主动提出的赠送或交易。保护个人账号信息安全,不向任何人透露。遇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互动并进行举报。一定要告诉孩子在受到陌生人的威胁、恐吓时,应第一时间告知父母或老师,寻求大人的帮助,必要时,报警求助!
来 源 :铜陵公安在线
特 别 声 明
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枞阳县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枞阳报社)为枞阳县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枞阳县域内,其他所有自媒体及商业媒体均不具备新闻采访、编辑、转载、发布等资质。
枞阳县融媒体中心所运营的媒体平台有《铜陵日报•枞阳新闻》、枞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枞阳在线”“枞阳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枞阳在线网站,枞阳在线抖音号,枞阳在线视频号等,是以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县域官方主流媒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枞阳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部分来源于网络的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特此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62-3211652
来源:枞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