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屯堡文化结构功能变与不变之间的独特魅力——中国社科院大学张继焦教授阐释屯堡文化演变的结构功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2 17:19 3

摘要:8月9日,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五期)在贵阳孔学堂开讲。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继焦教授围绕“边远地区的中心化还是边缘化”主

8月9日,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五期)在贵阳孔学堂开讲。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继焦教授围绕“边远地区的中心化还是边缘化”主题,深刻阐释了屯堡文化演变的结构功能。

讲座现场

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背景下,如何看待贵州屯堡文化,如何看待贵州屯堡文化的中心性或边缘性,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多彩贵州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继焦教授主讲

讲座中,张继焦教授简要介绍了贵州屯堡文化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贵州屯堡文化的主要特点。他指出,贵州屯堡文化产生于历史上的边远地区,很多时候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一种边缘化的“文化孤岛”。他认为,应该采用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来分析中华文明历史、考察历史上中心地区与边远地区关系等问题,不能过度强调边远地区与中心地区的异质性,忽视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等特征,割裂地而非统一地去观察边远地区及其区域文化。他通过对美国“新清史学派”关于“中心—边缘”或“中央-边疆”关系、对“华夏边缘”理论的探讨批驳,以及贵州屯堡文化演变的结构-功能分析,得出“边远地区的‘边缘化’或‘中心化’是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因素共同建构的结果,并在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的结论。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二级教授石峰担任学术主持

围绕屯垦戍边:贵州屯堡文化的产生及其军事结构功能,军民一体:贵州屯堡文化发展时期的结构功能变化,守正创新:贵州屯堡文化现代化及其结构功能转型等三个方面,张继焦教授深入分析了贵州屯堡文化演变的结构-功能。

讲座现场,听众正认真听讲

张继焦教授认为,贵州正在实施的屯堡文化研究推广工程有关研究成果与其研究结论一致。他认为,屯堡文化是随着明代贵州建卫所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不是一般化的地域文化,从历史和现实看,都具有重大国家价值。在他看来,屯堡文化及其结构-功能的变迁,对于贵州和西南地区产生了极其强大的中心化影响。正是屯堡文化在历史和现实、守护和创新、中心地区文化和边远地区文化之间的结构功能张力,呈现了屯堡文化结构功能变与不变之间的独特魅力。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日益密切,边远地区中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屯堡文化仿佛一体和多元之间的一根血脉纽带,壮大中华文化,哺育边远地区文化,也实现了自身的茁壮成长。 贵州屯堡文化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又有彰显国家价值对周边民族进行潜移默化的对外影响力;其活态传承,以一隅之光彰显着中华文明多族共融的壮阔历程,见证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发展。

交流环节,听众在提问

互动环节,张继焦教授针对听众提出的屯堡文化存续原因、当代价值及文旅融合路径等问题作出系统回应。他表示,屯堡文化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结起来,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具体实践中,除强化宣传解说,还要在展示屯堡文化方面增加新的技术手段,如利用沉浸式体验、全息技术动态还原石头寨建造的工程密码;展示地戏戏服、面具工艺;开发屯堡文化主题文创产品。

张继焦教授回答听众的提问

讲座加强探讨了边远地区的中心化而不是边缘化问题,深刻剖析了屯堡文化的当代价值,引导广大听众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化了干部群众对屯堡文化价值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听众陈华睿老家在安顺,在听完讲座后感慨万千。他说:“屯堡文化的坚韧、融合与传承精神远超我的想象。作为年轻一代,我为家乡拥有的屯堡文化感到自豪,并深感传承这份文化遗产的责任重大。”

本次讲座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据了解,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系列讲座旨在充分发挥学术名家指导作用和影响力,进一步以全球视野、全国站位审视贵州文化,深度挖掘、传承、传播贵州特色文化,迄今已举办五期。

来源:贵阳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