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创”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9:34 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阐述,作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坚持好习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作出全面系统阐述,作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坚持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个根本遵循。

坚守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主体性的自我认可,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沃土,是中华文明延续的主体力量,凝结着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基因和密码。文化自信来源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来源于“文明不可断”的文化自觉。“两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个结合”中的继承与发展,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通过“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得到巩固。赓续中华文脉要“坚持守正创新”,这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则遵循。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正”就是守好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创新,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以创新精神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

守正创新体现了文明发展的继承性与发展性的辩证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的基本定位,决定了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同时,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两创”中呼应时代发展、呼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需求,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

揭示文化发展规律,

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方法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揭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两创”的实体性内容,是“两创”的必然结果。注重在实践中加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提出注重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应该具备的视野,等等。这些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安排,为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方法。任何国家和文明的崛起,都是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的。只有创造新的文明形态,方能实现国家的长久兴盛,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在于创造新的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正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进行的独特的实践创造和文化创造,是体现鲜明时代性的文明,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先进性的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新贡献。

推动文明互鉴, 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传播力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进程来看,中华大地上孕育产生的各区域、各民族不断交流学习。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民族文化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充满自信的中华文明。从与其他文明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既保持了自身的鲜明主体性,又在兼收并蓄其他文明中做到批判继承,吸纳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优秀成分,使各种文化元素中的优秀因子融入中华文明,促使中华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激发中华文明永葆生机活力。中华文明用历史的眼光和平等的态度去看待其他文明,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以后,经由“第二个结合”,使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因的中华文明不断在回应时代需要、立足具体实践中焕发新生,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文明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等理念,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发展繁荣,构建了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开辟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与发展,是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社会文明是具体的、历史的,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带来文化观念层面的变革,催生新文明形态的诞生。中国式现代化赋能生产力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促进文明形态的更新,不断拓展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这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文明基因,使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文明更新的结果,是根植于中华文化土壤,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逐步开创、推进和拓展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础和思想根基,其深刻的精神追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厚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时空场域和实践支撑,为中华文明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创造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外交思想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范畴,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的同时,也被中国式现代化赋予现代力量,二者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总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锚定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目标,扎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秉承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法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