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肿瘤专家患癌一年后病逝,临走前留下4个后悔,引以为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14:32 1

摘要:一位72岁的肿瘤专家,在与癌症抗争一年后离世。他曾是无数患者的希望,是业内公认的权威,却也没能逃过癌症的命运。更令人唏嘘的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留给家人和同行的,不是治疗方案,而是四个发自肺腑的后悔。

一位72岁的肿瘤专家,在与癌症抗争一年后离世。他曾是无数患者的希望,是业内公认的权威,却也没能逃过癌症的命运。更令人唏嘘的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留给家人和同行的,不是治疗方案,而是四个发自肺腑的后悔

这是一个医生的故事,也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人都可能在镜中看到自己:忽略体检、熬夜加班、饮食无规律、情绪长期紧绷……而这些,正是他生前一次次忽视、最终无法挽回的健康警告

第一个后悔:太久没做系统体检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医生,懂身体,不需要那么频繁检查。”这是他病重前对学生说的第一句话。但癌症从不会因你的专业背景而手下留情。

他被确诊时,肿瘤已经是晚期。回顾过去三年,他没有做过一次完整的影像检查,也没有系统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一方面是忙,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状态不错,没必要“自找麻烦”。

这是很多中老年知识分子的通病:以为懂医学就能自我判断,以为没有症状就代表没问题。许多高危癌症在早期没有明显信号,如胰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常常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

建议5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体检一次,包含腹部彩超、胃肠镜、胸部低剂量CT、甲状腺彩超、肿瘤标志物等。根据家族史和个人危险因素,增加相应筛查项目。不要用感觉来替代医学检查。

第二个后悔:长期熬夜、透支身体

“我白天看门诊,晚上写论文、改稿子,常常凌晨两三点才睡。”这位专家说,他从医四十年,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休息过。

即使退休后,也仍然频繁出席学术会议、接受媒体采访、指导研究生。长时间高压工作、睡眠不足、情绪紧张,是癌症的潜在土壤。

研究表明,慢性压力和生物节律紊乱,会抑制免疫系统、促进炎症反应,为癌细胞的生长“扫清障碍”。他曾以为,等忙完这一阶段就能好好休息。

但身体不是账本,不能无限透支。真正可怕的,并不是一夜没睡,而是年复一年地“熬”出慢性病变,等你感到不适时,往往已是晚期。

建议:中老年人应严格保证每晚7小时以上高质量睡眠,控制工作节奏,学会拒绝过度应酬和无效社交。健康,不是等有空再重视的事,而是排在日程第一位的事。

第三个后悔:饮食结构失衡,蔬果摄入不足

“我常年在医院,吃饭图方便,基本上就是盒饭、面条、外卖。”他坦言,平日里几乎不吃水果、蔬菜,肉类摄入偏多,膳食纤维远远不足。

这是很多医生的真实写照,但也是癌症的一个诱因。高脂、高糖、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会增加肠道致癌物的生成,延长它们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患癌风险。

特别是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与饮食关系密切。加工肉制品、烧烤、腌制品、糖饮料摄入过多,蔬果和粗粮摄入过少,长期下来会在体内积累代谢负担。

建议:每天至少摄入300克蔬菜+200克水果,优先选择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等;用粗粮替代部分精米白面,如燕麦、玉米、小米等;坚持每周吃2-3次深海鱼,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第四个后悔:忽视情绪压力与心理调节

“我从来不向家人倾诉,也没有真正放松过。”这是他在生命最后日子里最沉重的感慨。表面上他是坚强的专家,内心却长年累积焦虑、愧疚、紧张、压抑

情绪健康是身体免疫的“催化剂”。长期情绪压抑,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升高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让身体处于“战斗”状态,影响免疫细胞功能,增加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机会。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有情绪问题”,更不愿意求助。但情绪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身体的求救信号。这位专家晚年开始尝试冥想、写日记,却已经太晚。

建议:每周安排一次“情绪体检”,定期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有条件的可以尝试心理咨询、正念冥想、瑜伽放松等方式释放压力。健康不仅是身体指标正常,更是心理和情绪的平衡。

这四个后悔,是一位肿瘤专家临终的遗言,也是对所有人的提醒。他比谁都懂癌症,却也栽在了自己忽视的细节上。

这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医生,医术精湛却忽略了自我;很多患者,知道该怎么做却总说“等明天再说”。而癌症,恰恰就是在“明天”中悄然生根发芽。

从医学角度说,癌症并非无解。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很多癌症是可以控制甚至治愈的。问题是,我们愿不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哪怕只是从今天开始,每天多走一千步、少熬一个夜、做一次体检。

这位专家曾说:“我这一生救过很多人,却没能救自己。”他不是没能力,而是没给自己时间、没给家人机会、没给健康一个优先顺位。

愿他的故事,不只是哀伤结尾,而是每个人生活的警钟。健康,从不等人。别再等到病床上才开始后悔,别把“知道”当成“做到”。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癌症防控核心信息与知识要点》,中国癌症基金会

3. 《中老年常见癌症筛查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责声明: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迟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