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市忠县马灌镇一处果园里,技术员周明富打开手机上的“忠橙智管”小程序,输入“柑橘裂果问题”后,第二天,县里派来的专家服务团成员、忠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中心副主任冉元龙就赶到了果园。
重庆市忠县马灌镇一处果园里,技术员周明富打开手机上的“忠橙智管”小程序,输入“柑橘裂果问题”后,第二天,县里派来的专家服务团成员、忠县农业农村委农技中心副主任冉元龙就赶到了果园。
“专家来了不是简单讲理论,而是手把手教我们水肥调控,还留了配方。”周明富说。这样的精准对接,源于忠县创新的“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机制。
在忠县,每个乡镇都布局了特色产业,每个产业都有专属的专家服务团。白石镇的笋竹产业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领衔的团队帮扶,永丰镇的柑橘产业由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支撑,乌杨街道的生猪养殖场匹配了重庆畜牧科学院的科研人员支持。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已组建11个这样的专家服务团,覆盖10个试点乡镇的主要产业。
“以前技术培训理论多、实操少,现在专家直接到地里,现场解决难题。”拔山镇种粮大户王建国说。去年秋收时,他家的水稻出现大面积倒伏,通过镇里“点单”,县里派来了粮油产业服务团的农艺师。专家诊断是播种密度过高所致,不仅当场指导补救,还帮他们调整了今年的种植方案。
这种“点单式”服务背后是一套严密的供需对接机制。忠县创新建立“镇街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全链条服务流程,通过村民线上点单、镇街线下走访收集需求,动态生成产业需求清单,精准锁定10个试点乡镇柑橘、笋竹、生猪、粮油等特色产业的技术堵点与人才缺口等问题,实现需求从采集到响应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全县已收集柑橘保鲜、竹笋加工、生猪疫病防治等43项具体技术需求,解决率达92%。
产业帮扶不仅要解决生产端问题,还要打通销售端瓶颈。忠县引入电商服务团培训农户直播带货技能,还在10个试点乡镇的专家服务团以及专家“飞行团”中配备了营销专业力量,联合专业品牌策划机构协作,为当地特色产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同时,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拓展市场,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为实现人才帮扶机制长远发展,忠县还建立“师带徒”培养模式。永丰镇的柑橘种植大户刘兵已跟专家学习两年,如今已能独立处理常见病害防治,还带动周边5户农户组建了合作社。
县委组织部干部田灿说:“专家不能永远驻守,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目前,全县已培养本土产业技术骨干34名,实现“服务一团、带动一片、造血一方”的可持续人才发展格局。
为让每个特色产业都能有专家护航,让更多农户能享受到精准服务,忠县正积极扩大试点范围,计划到2027年将“一乡镇一产业一组团”人才帮扶工作在全县25个乡镇实现全覆盖推广,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000人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5家以上,打造至少2个具有全市乃至省级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持续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渝悦T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