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局成功运用基于AI的3D高斯泼溅技术,为县内两棵树龄均超过1500年的珍稀古荔枝树,构建了三维数字档案库。这一创新实践,为AI赋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智慧农业发展、破解古荔枝树等名木数字化保护难题提供了“灵山方案”。
近日,记者从灵山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局成功运用基于AI的3D高斯泼溅技术,为县内两棵树龄均超过1500年的珍稀古荔枝树,构建了三维数字档案库。这一创新实践,为AI赋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智慧农业发展、破解古荔枝树等名木数字化保护难题提供了“灵山方案”。
工作人员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荔枝王”进行扫描制作。
灵山县被誉为“中国荔枝之乡”,当地种植荔枝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存百年树龄以上的古荔枝树3万多株、有9株古荔枝树树龄超过千年。此次建档的新圩镇邓家村1563年古树更是目前我国仅存的、树龄最长的“灵山香荔”母树,具有极高的生态、文化和科研价值。
灵山县内的千年古荔枝树。
“防治空心化等病虫害是古荔枝树保护的重点,3D高斯泼溅技术构建的数字档案,不仅能精准还原树根、树干、树枝乃至每一处树皮的几何形态与真实纹理,还能实时量测并记录树高、胸径、冠幅等关键生长指标。相当于给古荔枝树做了一次全身‘高精度CT扫描’,建立了动态生长的‘数字孪生体’。”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杰介绍。
工作人员利用AI技术为古荔枝树建立数字档案。
相较于传统建模,3D高斯泼溅技术具备高效实时、逼真场景、可扩展性三大优势。数字档案库可监测古荔枝树的生长态势,对树体空心化、病虫害迹象等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制定科学的修复、支撑、防治方案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构建的沉浸式数字孪生系统能让公众突破时空限制,“零距离”观察千年古荔的细节风貌,成为传播荔枝文化、普及农业遗产知识的创新平台。此外,该档案库还能为研究古荔枝树的生长规律、环境适应性及遗传特性提供详实数据,助力农业种质资源保护。
“保护千年古荔,就是守护一部活的农业史书和珍贵的基因库,此次应用3D高斯泼溅技术为古荔枝树建档,是‘AI赋能千行百业’在农业领域的积极探索。”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宗东介绍,灵山将持续深化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更多智能技术在种植管理、品质溯源、品牌营销等环节应用,为灵山插上“数智翅膀”,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