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安徽南陵红色印记,让思政课在行走中绽放光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01:53 1

摘要: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选择拥有新四军皖南活动旧址、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馆等地的安徽省南陵县作为实践地点;通过对南陵县这两大红色资源进行调研宣讲,青少年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以“走、看、讲、思、做”为脉络,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暑期社会实践。九天八夜

本文转自【中国网】;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选择拥有新四军皖南活动旧址、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馆等地的安徽省南陵县作为实践地点;通过对南陵县这两大红色资源进行调研宣讲,青少年思政教育创新实践,以“走、看、讲、思、做”为脉络,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暑期社会实践。九天八夜的行程里,红色故事在脚下延伸,初心使命在心中扎根,每一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走:踏遍红土,触摸历史温度

从南陵革命历史陈列馆至李家发烈士纪念馆,从三里镇吕山村、山泉村到何湾镇龙山村,实践团的足迹遍及南陵的红色地标。实践团踏入南陵县革命历史陈列馆,探寻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于三里镇吕山村与山泉村,前往父子岭战役广场与新四军土塘军部陈列馆,追寻新四军在南陵的踪迹;在何湾镇龙山村,走进何家湾战斗纪念碑与龙山学院,探究这片红色沃土乡村振兴的奥秘。每一次行进,皆是与历史的对话,与时代的共鸣。

看:凝视初心,汲取精神力量

南陵县革命历史陈列馆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料实物诉说着新四军的抗日救亡壮举;土塘村即将建成的新陈列馆,用电子展览的新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李家发烈士纪念馆中,青春不朽的故事震撼着每一个人。实践团不仅看到了革命先辈的牺牲与奉献,更看到了当代党员干部的担当——胡太平书记带领龙山村“从灰色到绿色”的蜕变,土塘村的发展蓝图,都让实践团读懂了“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

讲:以声传情,让红色基因流动

实践团化身思政课讲师,在革命旧址前录制“大学生讲思政课”作品;在龙山村部,向青少年宣讲新四军军民鱼水情的故事,用情景剧和知识竞赛诠释“保家卫国”的意义;在和顺社区,用动画、小游戏等童趣形式,让小朋友们爱上红色文化。从宏大主题到生动细节,从面向青年到牵手孩童,实践团用青春之声传递红色力量,让革命精神跨越年龄、直抵人心。

思:知行结合,探索教育新径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实践团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不该是课堂里的照本宣科,而应是在实践中“沉浸式”感悟。当青少年站在纪念碑下聆听历史,当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习红色知识,当实践团在宣讲中深化理解,“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触可感的信仰。这种“走出去、沉下来”的模式,正是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

做:实干赋能,让实践落地生根

在暑期实践阶段,团队前往5处村镇,累计发放调查问卷300份,组织开展座谈会3场,分别与展馆讲解员、当地村民及村干部、南陵县团县委等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期间,团队累计制作推文7篇,其中4篇在学院公众号发布,1篇被安徽师范大学共青团转载;微信视频号播放量接近5000次。

未来,团队将依托“三下乡”实践活动,把实践成果与“大学生讲思政课”“互联网 +”等赛事对接,使红色实践持续发挥积极效应。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南陵县团县委的大力支持、团队成员的协同合作,更源于“做实事、求实效”的初心坚守。

南陵之行落幕,但红色的种子已在心中发芽。作为马院学子,实践团将以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为契机,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青春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环球网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