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哥,你那闲置的厂房和办公室方便租我用么?我想办个零件加工厂,咱们也算互相搭个伙。”三年前,张某揣着创业计划书找到好友李某,希望能租赁其闲置厂房和办公室用于生产经营。李某看着窗外空旷的厂房,念及多年情谊,爽快答应:“都是熟人,租金好说!”随后,双方签订了租赁
一份租赁合同,曾是朋友间彼此信任的约定;一场温情调解,终成困境中双向破冰的契机。近日,磐石市人民法院顺利调解一起涉企租赁合同纠纷,让困境企业重获生机。
从当初的“好说好办”,到后来的“租金难还”
“李哥,你那闲置的厂房和办公室方便租我用么?我想办个零件加工厂,咱们也算互相搭个伙。”三年前,张某揣着创业计划书找到好友李某,希望能租赁其闲置厂房和办公室用于生产经营。李某看着窗外空旷的厂房,念及多年情谊,爽快答应:“都是熟人,租金好说!”随后,双方签订了租赁合同,约定张某于每年12月31日前付清当年租金。
然而,当张某的企业投产后不久,便遭遇市场经济冲击,经营陷入困境,连续两年未能按约支付租金,累计拖欠40万元。“小张,这租金一拖再拖,我这边生意也急需用钱啊。”李某多次上门或致电催讨,张某总是满脸无奈:“李哥,仓库里压着几十万的货,账户里真的一分余钱都没有……”
多次催讨无果后,为维护合法权益,李某向磐石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及违约金。考虑到张某企业经营不善,可能还存在其他债务,为确保自身债权得以实现,李某依法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审查后,法院依法对张某企业账户予以冻结,并对其厂房内的机器设备采取查封措施。
法官的“解题思路”:既要护权益,也要保生机
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仔细翻阅卷宗,很快厘清了案情,该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若简单一判了之、强制执行,张某的企业很可能直接停产,36名职工的生计也没了着落,李某的欠款恐怕也难以全额收回,这显然不是最优解。
法官经实地走访调查和深入分析研判,发现张某的企业虽陷入困境,但仍有稳定订单,具备复产潜力,当即确立了“护权”与“保企”的调解思路。
法官首先联系到李某,耐心倾听他的抱怨并安抚其情绪,“民法典明确规定,承租人逾期不支付租金,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您起诉要求对方支付租金,于法有据。”见李某点头,法官话锋一转:“但您看,张某的企业现在确实是遇到了实际困难。如果能适当减免违约金,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让其正常运转,说不定您的钱能更快、更足额地收回,您觉得呢?”
随后,法官又联系到张某,向其释法明理:“账户被冻结、设备被查封,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您肯定深有体会。”法官语气诚恳地说道,“诚信是企业立足之本,积极履行义务才能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逃避债务不仅会影响企业信用,还可能让多年的经营心血付诸东流。不如我们好好规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张某沉默良久,叹了口气:“法官,我并不是想赖账。要是能解封,让机器转起来,我手里的新订单就能生产交货,应该能分期还清。”
调解室里的共识:情谊与生意,能一起“盘活”
此后,法官组织双方进行了三轮磋商。调解室里,法官引导双方珍惜往日情谊,缓和对立情绪,趁热打铁给出解决双方顾虑的调解方案。当张某提出“可以找第三方机构为分期付款提供担保”时,李某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只要能保证按期还款,违约金我可以考虑减免。”最终,双方就调解协议达成一致意见,张某分5期还款,李某同步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
当企业的生产线重新启动,机器轰鸣声再次响起时,张某紧紧握住法官的手:“您不仅救了我的厂子,更保住了36户家庭的希望啊!”李某也打来电话:“法官,看到他的厂子重新开工,我这心里也踏实多了,希望以后我们还能继续合作。”
据回访,张某的企业复工后,产能已逐渐恢复,如今已全部分期还清款项。李某与张某也重归于好,正在草拟新的合作意向书。这场兼顾“情”与“理”的调解,不仅解了纠纷,更让企业在困境中看到了转机,成功实现了“救企、保岗、促偿”的多重效益。
办理涉企案件,不能只看“是非帐”,更要算好“发展账”。此次涉企纠纷的妥善化解,不仅彰显了磐石法院司法为民、护航营商环境的担当,更体现了新形势下在涉企案件中创新解纷路径的智慧。未来,磐石法院将持续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活封活扣”“信用修复”等机制为抓手,用高质量司法服务为企业保驾护航,让司法温度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来源: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