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棉花管理重点措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08:40 1

摘要:八月份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棉花正处于花铃期向吐絮期过渡的阶段,既是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也是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科学、精准的田间管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棉花的成铃率、铃重、纤维品质以及最终产量。因此,必须围绕保铃、增重、提质、防衰等核心目标

八月份是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棉花正处于花铃期向吐絮期过渡的阶段,既是产量形成的核心阶段,也是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科学、精准的田间管理措施,直接关系到棉花的成铃率、铃重、纤维品质以及最终产量。因此,必须围绕保铃、增重、提质、防衰等核心目标,落实各项关键管理措施。

一、科学水肥管理,保障生长需求

八月份棉花生长旺盛,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达到高峰,同时也是决定棉花铃数和铃重的关键阶段,科学的水肥管理是确保棉花稳健生长的基础。

在水分管理方面,要根据土壤墒情、棉花长势以及天气情况灵活调整灌溉策略。花铃期棉花需水量大,但此时若遭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容易导致棉株萎蔫、落花落铃;而若降水过多或灌溉不当造成田间积水,则会影响根系呼吸,引发烂根等问题。一般来说,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时,应及时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以沟灌或滴灌为宜,避免大水漫灌。滴灌具有节水、省工、能精准控制水量等优点,可根据棉花生长需求分阶段进行灌溉,保持土壤墒情稳定。同时,雨后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在养分管理方面,要坚持“按需供给、精准追肥”的原则,满足棉花开花结铃对养分的需求。此阶段棉花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氮肥和钾肥,对提高成铃率和铃重至关重要。对于长势较好的棉田,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硫酸钾10-12公斤/亩;对于长势较弱的棉田,应适当增加追肥量,尿素可增至15-20公斤/亩,同时配合追施磷酸二铵5-8公斤/亩,以促进棉株生长发育。追肥方式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施后及时覆土,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还可结合叶面喷施进行追肥,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0.5%尿素溶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既能补充养分,又能增强棉株的抗逆性。对于缺素症状明显的棉田,要针对性地喷施相应的微量元素肥料,如硼肥、锌肥等,防止因缺素导致落花落铃。

二、合理化控整枝,塑造理想株型

八月份棉花容易出现徒长现象,合理进行化控和整枝,能够调节棉株生长节奏,塑造通风透光良好的理想株型,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开花结铃。

化控是控制棉株徒长的有效手段,要根据棉花品种特性、长势以及天气情况灵活掌握化控时间和用量。对于生长旺盛、有徒长趋势的棉田,应及时进行化控,一般使用缩节胺等调节剂。化控次数和用量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初次化控可在盛花期进行,每亩用量为2-3克缩节胺,兑水30-40公斤均匀喷施;若后期仍有徒长迹象,可在花铃期再喷施一次,用量适当增加至3-5克/亩。化控时要注意均匀喷施,避免重复喷施或漏喷,防止棉株生长失衡。对于长势较弱的棉田,应减少化控次数或不进行化控,以免抑制棉株生长。

整枝工作要及时到位,去除无效养分消耗,集中养分供给有效花铃。首先要打顶,打顶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进行,遵循“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当棉株达到一定果枝数或当地初霜期前80-90天左右进行打顶,打顶时要去除顶心1-2厘米,避免打顶过重或过轻。打顶后要及时去除顶部的赘芽和边心,防止其消耗养分。其次要去除下部老叶、黄叶和病叶,这些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弱,还会影响田间通风透光,增加病害发生风险,去除后可改善田间小气候,促进棉铃发育。此外,对于密度较大的棉田,要适当疏除部分空果枝和过密果枝,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

三、病虫害综合防治,确保棉株健康

八月份气温高、湿度大,是棉花病虫害的高发时期,主要病虫害有棉铃虫、红蜘蛛、蚜虫、枯萎病、黄萎病等。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确保棉株健康生长。

在农业防治方面,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减少病虫害滋生和传播的场所;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棉株的抗病虫能力。

物理防治可采用安装杀虫灯、黄板诱杀等方法。杀虫灯可诱杀棉铃虫、地老虎等趋光性害虫,每30-50亩棉田安装一盏杀虫灯,放置高度以离地面1.5-2米为宜;黄板可诱杀蚜虫、粉虱等害虫,每亩放置20-30块,悬挂在棉株顶部上方10-15厘米处,定期更换黄板,保持诱杀效果。

生物防治是绿色防控的重要手段,可通过释放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方式控制病虫害。例如,释放赤眼蜂可防治棉铃虫,每亩释放1-2万头,在棉铃虫产卵高峰期释放;施用苏云金杆菌(Bt)、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等生物农药防治棉铃虫,具有对环境友好、对天敌安全等优点。同时,保护田间的青蛙、蜘蛛、瓢虫等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害作用。

化学防治要在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基础上,适时科学用药。当病虫害达到防治阈值时,及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防治棉铃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防治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螺螨酯等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枯萎病、黄萎病可选用恶霉灵、多菌灵等药剂进行灌根或叶面喷施。施药时要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同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控制用药剂量和施药次数,确保用药安全。施药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强光时段施药,以提高药效和减少药害发生风险。

四、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八月份天气多变,容易遭遇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对棉花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必须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降低灾害损失。

对于台风和暴雨灾害,要提前加固棉田周边的排水设施,清理排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防止暴雨后田间积水。在台风来临前,对于植株较高的棉田,可适当进行培土,增强棉株的抗倒伏能力。台风过后,要及时巡查棉田,扶起倒伏的棉株,对于倒伏较轻的棉株,可将其扶正后培土压实;对于倒伏严重的棉株,要及时清理,减少养分消耗。同时,雨后要及时喷施杀菌剂,防止病害滋生蔓延。

针对高温干旱灾害,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灌溉,防止棉株因温差过大而受损。灌溉时要保证充足的水量,缓解干旱胁迫。此外,可通过叶面喷施抗旱剂或清水,降低棉株体温,缓解高温对棉花的伤害。

冰雹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评估灾害损失,对受伤的棉株进行适当处理。对于叶片受损但茎秆和果枝完好的棉株,要及时喷施杀菌剂和叶面肥,促进棉株恢复生长;对于茎秆折断的棉株,可根据情况进行修剪,保留健康的分枝,促进新枝生长。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生长。

五、后期监测与评估,为收获做准备

进入八月份下旬,棉花逐渐进入吐絮期,要加强后期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棉花生长动态,为后续的收获工作做好准备。

要定期观察棉铃的发育情况,记录棉铃的数量、大小、成熟度等指标,评估棉花的产量潜力。同时,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后期气温、降水等天气变化情况,预测棉花吐絮时间和收获期,提前制定收获计划。

对于吐絮较早的棉花,要做好采摘前的准备工作,清理棉田中的杂草和残枝落叶,确保采摘环境整洁。同时,检查采摘工具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在采摘过程中,要坚持“分摘、分晒、分存”的原则,将不同品质的棉花分开采摘和存放,提高棉花的商品品质。

此外,要做好棉花收获后的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理棉秆和残膜,进行深翻整地,为下一季作物种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总之,八月份棉花管理任务繁重,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才能确保棉花稳健生长,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

来源:淇泉老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