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96本日记,160万字,一人一松护青山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04:35 1

摘要:“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这是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

初秋的黄山,千峰依旧被松针绿浸染,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陪伴迎客松又度过了一个夏天,这是他守护迎客松的第15个年头。

“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这是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

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农视网记者对守松人胡晓春进行了专访。

回顾总书记的回信,胡晓春依旧很激动,“总书记的回信为我守护迎客松和守护美丽黄山指明了方向,我把守护迎客松的每一天,都当作人生中的第一次,守好黄山的一草一木,也是守护好祖国绿水青山的见证。”

一人一松,一年超300天

96本日记,记满了他的守护故事

在成为守松人之前,胡晓春曾是一名军人。他1999年入伍,2005年退役。因乡情难舍,又选择回到黄山。最初,胡晓春只是黄山玉屏景区一名护林防火队员,2011年,经过考核和选拔,他成为了第19任守松人。

“部队生活就像一个大熔炉,给了我很多身心方面的锻炼,没有军营的洗礼,就不能成就今天的我。”在胡晓春眼里,“退伍不褪色”的信念感始终在心,一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他在守护迎客松这一本职工作中坚守了15年。

(胡晓春观测迎客松树皮状态;受访者供图)

自2011年6月份正式接任成为第19任迎客松守护者以来,胡晓春一年超300天都在海拔1600米的山巅工作。每天6:30开始巡护,白天他驻守在岗动态开展巡护巡检,测量枝叶长度、枝干倾斜度,查看树皮健康程度、土壤干湿度,同时检查支撑杆的情况,记录各项数据。如果遇到恶劣天气,还要加密巡护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胡晓春的办公室里,堆放着一本本厚厚的日记,这些日记从他当守松人的那天开始,就同时成为了迎客松的成长日记。15年的时间,5000多个日夜,96本日记,超160万字的记录,这份涵盖温度、湿度、风力等27项指标的“迎客松体检档案”,是胡晓春一人一树、相伴相守的记录,同时也为专家会诊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为迎客松的保护留存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胡晓春撰写的《迎客松日记》;受访者供图)

天天守着一棵树,会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白天黄山人山人海,夜晚却夜深人静、一人一树,会不会孤独?

胡晓春坦然,做守松人的前两年,这种白天的喧哗和夜晚的宁静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也曾不习惯过,但自己慢慢在与迎客松共同抗击恶劣天气中,找到了相同的目标,寻到了坚守下去的信念感,那就是为黄山的守护,为迎客松的守护共同出力。现在,一人一树、相伴相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了一段割舍不断的情感。

如今,回过头再去想想,坚持留下来,胡晓春没有后悔过。“守护好迎客松,就是守护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这比什么都值。”

尊重自然,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根本

守护迎客松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批人

多年的守护,胡晓春也总结了自己的守护经验,他认为,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尊重黄山每一棵树的成长,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根本。在日常开展守护工作中,胡晓春不会过多地干扰松树本身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地让迎客松正常生长,然后再在科学化、规范化的管控之下,让它生长得更好。

(胡晓春观测迎客松松针状态;受访者供图)

做好本职工作是立足点。过去一年,胡晓春继续细心呵护迎客松。但守松工作最怕遇到突发气象灾害,这对迎客松和守松人都是巨大的考验。有时候遇到极端特殊天气,那更是如履薄冰,胆战心惊,几乎隔一小会就要去检查一次,丝毫不敢怠慢。

回顾2012年的台风“海葵”,胡晓春依旧心有余悸。当时,黄山之巅,狂风呼啸,雨倾如注,迎客松开始产生大角度的摆幅,胡晓春和其他应急队员一直守护在迎客松的身边,等到狂风减弱、树枝停摆的那一刻,才松了一口气。那一次直到台风过境,胡晓春三天两夜没有睡好觉。而抗击台风的那天,也正是他觉得最亏欠家人的一天。

(2012年台风“海葵”到来时,守护迎客松;图源:安徽画报)

“当时女儿还小,得了急性肺炎,妻子忙里忙外地照顾,他们在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和迎客松在共同抗击台风,没法回家陪伴,一直以来很愧对家人。”说起家人,胡晓春满是愧疚。

在胡晓春眼里,守护好黄山,不只是守护好迎客松那么简单。古树名木是黄山风景区重要的自然遗产和生态资源,也是黄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守护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来到黄山,看到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烟火气。”

“大家说我是迎客松的‘守护者’,但其实守护迎客松不是我这一个人,而是黄山的一批人,是我们整个团队的事儿。”胡晓春介绍,从1981年起,黄山风景区就开始专门设立守松人岗位,专人24小时特级护理迎客松,守护迎客松的责任,是一棒接一棒传下去的。

“没有感情投入,没有责任,就守护不好迎客松。”在胡晓春眼里,迎客松不是简简单单一棵树,而是一个教会他成长的朋友,是他愿意用一生守护的家人。

扎根、服务、奉献、感恩

是每一个黄山人的初心与使命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也是黄山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如何更好地去守护绿水青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到里边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更好地描绘出美丽中国画卷。”说起祖国的绿水青山,胡晓春深有感慨。

自从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之后,胡晓春将总书记的每一句嘱托都当作自己的工作方向,用心用情守护着黄山的一草一木。

“近20年来,我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见证了黄山人扎根黄山、奉献黄山的一举一动,也见证了黄山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的改变。”胡晓春说,扎根黄山,服务黄山,奉献黄山,感恩黄山,是每一个黄山人的初心与使命。在守护黄山的绿水青山上,黄山人一直在努力。

为守护好“黄山的名片、中国的名片”迎客松,黄山风景区除了设置守护A岗、B岗之外,还增加了C岗。(A岗主要以守护迎客松主体为主,B、C岗有固定的本职路段巡查巡护工作,如果A岗因事休假或参加活动时,B、C两岗可顶替守护)黄山为了迎客松制定了专属的保护手册,要求一树一策、一树一册。在黄山,像迎客松这样拥有自己保护手册的树木有五十多棵。

(关于古树名木的《一树一策》;图源:安徽画报)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保护黄山的古树名木,黄山风景区与安徽农业大学、地方林业总站建立合作,与气象学、力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保持常态化联系,定期将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遇到的问题请专家进行会诊,全方位为黄山的绿水青山作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胡晓春感叹。黄山已经实现了连续45年没有森林火灾的成绩,他真切地感受到黄山生态变化对黄山发展带来的影响。现在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黄山的品牌也越来越响。

从山巅守松人到生态守护代言人

你守着山,我守着你,一直干下去

在日复一日的守松工作中,胡晓春对“两山”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胡晓春说,“你尊重大自然,大自然自然会尊重你。我深刻体会到‘两山’理念的前瞻性,它不仅是生态保护的指引,更是区域发展的战略方向。所以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黄山的源头就是绿水青山,我们的宗旨就是要守护好它的一草一木。”

从山巅的守松人,到生态守护的代言人,胡晓春的生态理念从自身到他人,越传越广。每次遇到在迎客松旁向他提问的孩子,他都会耐心地向孩子们讲一讲迎客松的历史,讲一讲守护迎客松的故事,告诉他们,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值得我们努力去呵护。

(胡晓春观测迎客松生长状态;受访者供图)

“现在来黄山的游客素质高了,垃圾少了,黄山的美也是每一个游客的功劳。”胡晓春高兴地说。

“择一事忠一生,我这一生只干了两件事,一个是当兵,一个是守护迎客松。现在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把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把每一天过好。”在胡晓春心里,守护好迎客松,是最重要的事。

胡晓春与农视网记者分享自己心中的美丽黄山、美丽中国,“它就像一张白纸,黄山只是美丽中国的一小部分,但却占有很重的位置。这里不仅有‘迎客天下’的迎客松,还有很多象征中国灿烂文化的资源。我们在描绘的时候,每一笔都要用情用心,更要牢牢记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胡晓春观测悬崖上的松枝情况;受访者供图)

采访中,胡晓春反复提及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对他们的“三好”嘱托,“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这句话,对胡晓春而言,是工作的方向,亦是生活的目标。

2019年,胡晓春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他又当选“中国好人”;2023年,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面对这些荣誉带来的光环,胡晓春淡然地说:“这些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一个回报,但它不是功劳簿,不能天天挂在嘴上,它代表一种责任与激励,是一个新的起点。我还没到享受的时候,还得继续努力干。”

(历任“守松人”合照;图源:安徽画报)

“我和迎客松、黄山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人一树,你守着山,我守着你,以松为家,以山为家。”胡晓春说,只要身体扛得住,就能一直干下去。

来源:农视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