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题分析说明方法类题型只包含方法的判定和作用的理解,命题形式相对单一,而且有明显的标志词“说明方法”“作用”,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此外还有填空题和选择题,试题难度不大。
说明方法类题型答题模板
真题分析说明方法类题型只包含方法的判定和作用的理解,命题形式相对单一,而且有明显的标志词“说明方法”“作用”,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此外还有填空题和选择题,试题难度不大。常见设问
一、常见设问形式
1、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和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
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二、常见题型
1.方法指认(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第④段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方法及作用(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关键词
说明方法及作用
命题预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中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种题型,其考查内容包括两上方面:一是对文章、段落或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二是对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的理解。答题模板
技巧点拨
一、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分类别:将事物按一定标准分类,逐一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说明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获得深刻印象。
下定义:用简洁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读者明确概念。
打比方:用比喻手法说明事物,使其更生动、形象。
列图表:通过图表直观展示信息,使说明更清晰、易懂。
引资料:引用名言、资料等,增强说明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摹状貌: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特征,使其更具体、生动。
作诠释:对事物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复杂概念。
二、答题技巧
1.识别说明方法
仔细阅读文本,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如“例如”、“据统计”、“与……相比”等,这些往往是说明方法的标志。
2.分析说明作用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说明方法是如何帮助阐明事物特征的。
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作用,如“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使说明更具说服力”等。
3.答题格式
采用“方法+作用”的格式,如“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的特点”。
三、答题注意点
描述方向答题要素答题术语/作用模板举例子判断术语例如、比如、据说、譬如等。作用模板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列数字判断术语确数、约数等如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等。作用模板用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判断术语一类(种)××,另一类(种)××;(一)(二)(三)等表序数的词。作用模板为了说明××的特征(道理),文章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不同事物特征明了/事物之间关系清晰/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作比较判断术语比、而、相对于、较等。作用模板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打比方判断术语像、仿佛、如、犹如等。作用模板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下定义判断术语××是××;这就是××;××叫(作)××。作用模板××是××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作诠释判断术语××是××,××叫××。作用模板具体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通俗易懂。摹状貌判断术语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如:有的像××,有的像××。作用模板通过描摹××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使文章生动活泼。引资料判断术语引用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谚语、神话传说等资料。作用模板
a.引故事神话传说:以××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b.引名人名言: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引用诗句: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列图表判断术语柱状图、箭头图、表格等作用模板用列图表的方式对数字、步骤等加以说明,直观、明了、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说明方法作用通用模板说明方法作用的关键词+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效果真题示例
(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冬眠,动物御寒的“超能力”
李天洋
①冬天来临,当人们拿出棉衣御寒时,自然界的动植物也在用它们的方式准备过冬。冬眠,就是其中颇为特别的一种。冬眠可不是简单的睡眠,它不仅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也是前沿科学研究与应用的热门。
挑战生理极限的冬眠
②生物学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历时4至7个月,为保证冬眠期间能生存下来,它们需要在入眠前以脂肪或食物的形式贮存大量能量:熊、睡鼠等动物依靠在夏、秋季积累于体内的脂肪;仓鼠、松鼠则选择在洞穴内贮存食物。
③哺乳动物冬眠时,生命体征变化明显。比如体温迅速下降、代谢率大幅度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具体来说,冬眠时,北极黄鼠体温最低能降到-3℃,极地松鼠降到5℃,而熊的体温仅降到30℃,睡鼠的体温维持在20℃,这说明,冬眠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并不一定伴随着超低体温现象的出现。但在代谢率上,哺乳动物冬眠期间降低幅度均较大,熊降低50%左右,小型哺乳动物甚至降至1%。在心率和呼吸方面,熊的心率从每分钟55次降到10次,呼吸从每分钟8次降到一两次;多纹黄鼠的心率从每分钟200至300次降到三四次,呼吸从每分钟200次降到1次,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这对于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说,能够让各个器官的运转迅速与之相适应,是一个非常艰难又高级的系统工程。
④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减少它们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帮助它们度过凛冽的冬季。冬眠可以说是动物通过节能方式应对“极限气候”的一种智慧和有效策略。
人类期待获得冬眠“超能力”
⑤近些年,随着癌症等医学难题陆续增多以及人类宇宙探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迫切地对动物特别是对哺乳动物的冬眠开展深入研究。人们想知道:为什么黄鼠在秋天体重激增而不得糖尿病?熊冬眠时不排泄为什么不会肾衰竭?极地松鼠在醒来后,为什么大脑没受损伤,也没有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科学家希望能尽快弄清楚动物冬眠的这些“超能力”,并应用到人类身上。
⑥依托于信息传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一些实例的出现和研究结果的发表给了科学家很大信心:人类自身或许真的具备冬眠的潜力。
⑦2020年12月,西班牙、希腊学术研究团队在《人类学》期刊发表研究结果,他们在43万年前的人类骨骸中,找到了人类冬眠的证据,经断层扫描与显微镜观察,这些骨头与冬眠动物的骨头有相似的病变和损伤,也就是说,远古人类可能也是用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的。尽管这个说法听起来如同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有可能是事实。远古人类是有冬眠的能力的,只不过后来自然环境变好,人类应对极端气候能力增强,不再需要通过冬眠这种方式过冬了,这个能力也就退化了。
⑧在这些实例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人工冬眠”的概念应运而生,并率先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人们在《太空旅客》《流浪地球》等电影中可以看到,为了让太空旅行者完成漫长的星际航行,会把他们放进太空冬眠舱,以冬眠的方式延长他们的寿命。
⑨为了让梦想尽快照进现实,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研发适用于太空以及医学方面的冬眠技术。
⑩受变温动物冬眠时体内大半液体冻结,心跳、呼吸、血液流动和大脑活动停止,几个月后又活蹦乱跳的启发,科学家研究出了“人体冷冻法”,即在-196℃的低温下保存整个人体或头部,以期未来的科学技术能够将其复活。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种尝试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7年,加州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詹姆斯·贝德福德因癌症身亡几小时后,进行了遗体的冻存处理,保存至今。但有研究者指出,通过这种方式冬眠复苏后,无法证明储存大脑信息的神经通路是否完好,因此,靠冷冻来实现人工冬眠的道路不太顺畅。
⑪研究的成果虽然不少,但如何将基于动物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人类,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未来,当科学家最终找到人类的冬眠开关时,将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星际航行带来全新的天地。
第④段主要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答案】作比较 通过对比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和冬眠时的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的变化,突出强调了冬眠与常态睡眠的区别,表现冬眠现象的特殊性及冬眠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模板运用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
第④段“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百余种动物被证实有冬眠现象,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无脊椎类动物等。这些动物在自然常态睡眠时,代谢水平、心跳、呼吸等指标均会有所降低,但变化不大;而在冬眠时,这些指标则降幅很大,有的动物甚至降到濒临死亡的状态”可知,这里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动物冬眠和自然常态睡眠作比较,第④段的中心为:“虽然在表象上,动物的‘冬眠’和‘睡眠’差不多,不吃不喝不动,但实际区别很大”,因此作比较为了说明动物冬眠和睡眠差别很大。作比较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拥抱5G—A商用时代
①2019年5G技术进入商用阶段以来,全球5G用户已突破15亿,5G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通信技术更新迭代和新终端新业态不断涌现,5G—Advanced(5G—A或5.5G)应运而生。它引入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内生智能等新技术,可使网络性能提升10倍,满足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当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推进5G—A建设,不断激活发展潜能。
②从技术应用上来讲,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的配电器和空开保护,加上无人机和机器人,实现了发电设备的自动化巡检、故障快速隔离和恢复供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③对消费者而言,5G—A可以促进沉浸式业务、家庭带宽业务体验升级,为智慧家庭、智慧文旅等提供助力。网络带宽升级,可为用户收看4K/8K高清视频等提供技术支撑,促进裸眼3D、扩展现实等沉浸式业务的规模化应用,使消费者享受全新的移动互联网体验。中国杭州亚运会期间,观众就可以通过终端小程序全程沉浸式3D智能观赛。
④中国正在加速推进5G—A商用建设。中国移动宣布今年将在超过300个城市部署5G—A商用网络,目前已公布首批100个商用城市名单。中国联通打造的基于5G—A的超高清浅压缩编码制播系统,创造了制播领域全球最高上行码率纪录。中国电信也在多个省市完成了三载波聚合(3CC)百站规模部署,并在钢铁、矿山、医疗等行业探索落地5G—A关键技术。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商,在2023年10月发布了全球首个5G—A全系列商用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原生万兆、原生绿色、原生智能三大创新技术支撑5G—A商用发展。
⑤5G—A是5G演进到6G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去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审议通过《面向2030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展示了对6G的愿景和共识。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与5G—A当前研究的标准有近70%的重叠。因此,发展5G—A也是在提前培育6G相关产业要素,为6G的落地做好产业储备。今年,全球有望实现5G—A的规模化商业应用,一个更加智能便捷的世界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9日,有改动)
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
举了中国在山东的一家工厂运用5G—A技术的例子,并列举了“24倍”“从5.4小时缩减到25分钟”等相关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5G—A的运用对生产端而言,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的特点。
模板运用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划线句中,“例如在中国山东的一家工厂”列举了中国山东一家工厂的具体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能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5G—A在生产端的应用情况;“巡检效率提升了24倍,全年平均断电时长从5.4小时缩减到 25分钟”中,列举了“24倍”“5.4小时”“25分钟这”一系列具体的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段例子、准确的数据有力地说明了5G—A技术给生产效率带来的显著提升,从而更好说明了第②段“对生产端而言,5G—A的连接能力大幅扩展,并走向全场景应联尽联,为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行业打开全新空间”,使得说明内容更加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来源:老谢语文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