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点名,曝光“网红医生”直播乱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2 06:05 2

摘要:一周前,新华社以《“三招搞定糖尿病”?“网红医生”的“流量病”,该治治了!》为题,曝光部分“网红医生”以治病救人之名,行流量变现之实——推销“神药”;自称包治百病、无所不能;号称专家权威,擦边色情、收割流量……

综合自新华社、《法治日报》

近期,官方媒体多次发文,点名个别“网红医生”的科普乱象。

一周前,新华社以《“三招搞定糖尿病”?“网红医生”的“流量病”,该治治了!》为题,曝光部分“网红医生”以治病救人之名,行流量变现之实——推销“神药”;自称包治百病、无所不能;号称专家权威,擦边色情、收割流量……

8月8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发文,题目为《医生“科普”暗藏带货生意!荨麻疹讲一半,主播开始“上链接”》,就部分的医生“科普”乱象进行了调查。

官媒发声

报道称,不少医生账号将直播间变成“云诊室+小卖部”的混合体,商品从医疗保健品延伸至零食、日用品等。为了吸引更多人观看直播,一些账号以两性健康科普为突破口,借“擦边”话题吸睛。

例如在某短视频平台,官方认证的陕西某三甲医院内科医生、河北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长期发布尺度较大的性功能、性心理视频,互动量高。

认证为中医内科医生的“xx医生”,其发布的154条视频中大部分涉及两性健康。一则题为“可以亲吻吗”的视频解答涉及女性私处相关问题,获赞3.8万,评论区有“喜欢被亲”“蹲个大叔”等留言。

报道显示,博主“xx姐姐”发布的“喜欢男友想要却得不到的样子?”,评论区充斥戏谑互动内容。其中,“早上才是最佳同房期?”的视频获2万点赞、12.9万转发,而熬夜危害等非两性内容互动量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法治日报》记者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均未查到这些发布者的有效执业医师注册信息。

类似情况还在多个平台出现,以健康科普、医学科普等关键词搜索发现,不少内容聚焦两性话题,封面标题多具挑逗性,评论区互动频繁甚至低俗。

此外,还有医生账号在直播间做起“小买卖”。一名认证皮肤科医生(粉丝近50万)直播解答银屑病、湿疹等皮肤病治疗方法,其店铺却售卖面膜、苹果醋、百香果、口罩、内裤乃至热门IP周边产品。

更需要警惕的是“跨专业卖药”“售卖治疗课程”“将保健品包装成神药售卖”等现象。部分网友,尤其是缺乏医药常识的中老年人,出于对医生身份的信任及对慢性病的焦虑,易被“见效快”“无副作用”宣传打动而轻信。

新华社报道同样显示,有自称“某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的博主,把常见的胃胀、反酸症状说成是“很危险”,马上就有性命之忧。还有博主直接在直播间推销治疗失眠的“神药”,宣称“医院不让说,今天我破例公开”,但该药不过是一种保健品,且直播间售价高于网络药店。

面对种种乱象,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就账号资质认证、医疗科普信息来源、专业医疗科普内容生产发布等方面进行规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出手整治乱象是净化健康科普生态,绝不是反对专业的医务人员做科普。

事实上,近5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对医生参与健康科普、网络传播等行为,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构建“鼓励科普创作、健全发布机制、严控商业变现”的监管框架。

同时,根据相关监管框架,在明文禁止“直播带货”、违规发布医药广告、假借医学科普等“引流”“带货”等行为的同时,国家卫健委陆续出台文件,引导医生们正确科普、有效传播(详见:国家卫健委点名“网红医生”,科普该怎么做?)。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曾明确要求,“权威健康科普作品全方位、多渠道推送,虚假错误信息得到坚决遏制”。

这不仅鼓励国内权威医院、专家与机构持续发布正规医疗科普内容,更为医疗科普内容的发展指明方向,利于共建健康科普的优质内容生态。

来源:许晓锐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