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代历史上,书法深受世人喜爱和欣赏,无数文人墨客对书法痴迷至无法自拔,而这其中,还有不少人主业是皇帝,副业书法家。当然,也有的皇帝把书法家干成了主业,而做皇帝则成了副业。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中国五大皇帝书法家。
在古代历史上,书法深受世人喜爱和欣赏,无数文人墨客对书法痴迷至无法自拔,而这其中,还有不少人主业是皇帝,副业书法家。当然,也有的皇帝把书法家干成了主业,而做皇帝则成了副业。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中国五大皇帝书法家。
一、汉章帝
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4月9日),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光武帝刘秀的孙子,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永平三年(60年),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去世后,刘炟即位。刘炟勤政爱民、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成为了名留千古的仁君。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生产发展,与汉明帝时期并称为“明章之治”。
然而,刘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让他宠爱章德窦皇后,放松了对外戚的防范,致使死后窦氏干预了东汉朝政。同时,在忙于朝政之外,刘炟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刘炟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始于汉代,“今草”的前身。由草写的隶书演变而成。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不连写。
二、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萧衍是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萧衍执掌南梁近半个世纪,是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不过,梁武帝在位后期收留了侯景。太清二年(548年),东魏降将侯景发动叛乱,次年渡江攻破建康,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享年八十六岁。
同时,梁武帝萧衍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对书法的技巧,对王羲之、王献之书法艺术的特点和成就,都提出了些独特的看法。而且萧衍也像蔡邕和卫夫人一样,重视用笔与取势,强调书法用笔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他在《答陶隐居论书》中认为“纯骨无肉,纯肉无力”,应该“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中和之美。
三、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次子,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一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又说钜鹿郡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3日—649年7月10日在位)。
在南征北战之余,李世民酷爱书法,其书法以隶书见长,并且酷爱书法名品《兰亭序》,亲自写《晋书·王羲之传赞》。他曾展示真草书屏风于群臣,笔力雄健。他认为书法虽非急务,但留心学习仍有所得,关键在于专注与勤奋。他强调学习古人书法应重在骨力,骨力得则形势自现。
四、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书画家。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 、宋哲宗赵煦之弟,母为钦慈皇后陈氏。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黄庭坚、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
对此,在笔者看来,相对于以上几位皇帝,宋徽宗把艺术创作当成了主业,所以没有做好皇帝的工作,从而要为北宋的灭亡承担主要的责任。
五、宋高宗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13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1127年—1162年在位),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母为显仁皇后韦氏。和父亲宋徽宗一样,赵构擅长书法、绘画,尤其在书法上造诣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赵构不仅有实际的书画创作,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著有《翰墨志》一卷,是他在退居德寿宫以后谈论书法的语录,在书法理论上有很精辟的见解,这是南宋前期书法理论的重要著作,也有人将它称为南宋书法理论的代表著作。
来源:历史与人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