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咳嗽、打喷嚏、聊天及其他日常接触不会引起感染,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暑期
正值家长们带着孩子
外出游玩的高峰期
在享受户外的同时
可不能忽视了
有两种名字带“热”的疾病
了解如何预防这些
由小小蚊虫传播的疾病
成为每位旅行者的出行必备
做好防蚊灭蚊
莫让小小蚊虫扰乱了旅行时光
科学认识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经伊蚊(俗称“花斑蚊”、“麻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咳嗽、打喷嚏、聊天及其他日常接触不会引起感染,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两“热”疾病,症状有别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这对“蚊媒双煞”症状相似却各有特点,准确识别是及时就医的第一步。
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症状:突发高热+关节剧痛+红色皮疹。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急起发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
科学预防,三重防护
旅行前:了解风险、充分准备
o 查疫情:出行前通过海关总署、疾控中心官网等渠道了解目的地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状况,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地区。
o 备物资:
✓有效驱蚊剂: 选择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并确保浓度适合(成人一般建议DEET浓度20%-30%)。
✓ 浅色长袖衣裤: 物理防护最基础有效,浅色不易吸引蚊子。
✓ 便携式蚊帐: 尤其前往卫生条件可能有限或蚊虫高发地区,必备!
✓ 电蚊拍/蚊香(若住宿允许): 增加一层室内防护。
o 做好家庭防蚊准备:出发前检查家中环境,清除各类积水容器(花盆托盘、水桶、废旧轮胎等),水养植物洗瓶换水,防止旅行期间蚊虫在家中繁殖。
旅途中:严防叮咬,及时应对
o 穿着防护:在户外活动时,特别是日出、日落前后2小时的伊蚊活跃时段,建议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o 正确使用驱蚊剂:将驱蚊剂喷涂在暴露皮肤及衣物上,定时补涂一次(请按产品说明使用)。在草丛、树林、水池边等蚊虫密集区域要特别注意。
o 住宿选择与防护:
✓ 选择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
✓ 睡觉时使用蚊帐;
✓ 必要时使用电蚊拍或环保型灭蚊喷雾清除室内蚊虫。
o 健康监测与就医:
✓ 若出现突发高热(≥38.5℃)、关节痛(尤其手腕、手指、脚踝等小关节)、皮疹等症状,立即就医。
✓ 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要求检测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
✓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以防增加出血风险(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
返程后:持续观察,守护家人
o 自我健康监测:特别关注返程后14天内的健康状况,每天测量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o 及时就医报备:一旦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近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o 居家环境清理:立即检查并清除家中积水,对阳台、院落、天台等区域进行清理,防止蚊虫滋生。
旅途防蚊非小事
科学防护是盾牌
做好细节
让每一次旅程都无忧更尽兴!
来源:星杨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