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的鱼胶市场,养殖鱼胶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究竟哪些鱼胶品种存在养殖情况呢?是不是所有鱼胶都有养殖的呢?其实,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思考养殖户的盈利逻辑:养什么鱼能获取最大利润?
在如今的鱼胶市场,养殖鱼胶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究竟哪些鱼胶品种存在养殖情况呢?是不是所有鱼胶都有养殖的呢?其实,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思考养殖户的盈利逻辑:养什么鱼能获取最大利润?
养殖户自然会选择养殖成本低且能卖高价的鱼胶品种。像赤嘴胶和白花胶,就符合这一条件。其中,赤嘴胶的养殖相对白花胶而言,技术更为成熟,养殖难度较低。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赤嘴胶的养殖规模相对较大。不过,皇海堂一直不喜欢养殖胶。
而像北海鱼胶、黄花鱼胶、豆仁鱼胶等品种,为何少见养殖呢?原因很简单,这些鱼胶即便养殖,市场售价也不高。以豆仁胶为例,一斤仅售几百元,养殖此类鱼胶,养殖户很可能血本无归。所以,当我们面对黄花鱼胶等价格亲民的品种时,大可不必纠结其是养殖还是野生,因为从经济角度考量,养殖这类鱼胶并不划算,养殖户不会做亏本生意。
说到赤嘴胶,养殖周期通常为 2 - 3 年,届时一斤差不多能达到 10 头以下。所以,我们在网上看到很多赤嘴胶,一斤有 10 头、10 多头或者 20 多头的,基本可以推断为养殖品种。虽然不少卖家坚称自己的赤嘴胶是野生的,但实际上,很多商家自身对鱼胶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况且,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他们也不会主动承认所售鱼胶是养殖的。在鱼胶行业内,养殖的情况往往只有商家之间才会坦诚相告,面对消费者时,大家都会选择避而不谈。
对比一下养殖黄花鱼胶和赤嘴胶的收益便能一目了然。若养殖户花费 2 - 3 年养殖黄花鱼胶,一斤或许只能卖几百元;而同样的时间和成本投入到赤嘴胶养殖上,一斤却能卖到三四千。但别觉得三四千的赤嘴胶就很实惠,实际上,这类养殖鱼胶,尤其是可能经过催大手段的,并无太大价值,即便一百元一斤,都算贵的了。毕竟,没有价值的鱼胶,吃了不仅无益,还可能因催大过程中的不当手段对健康造成隐患。有意思的是,当地居民对这类养殖赤嘴胶并不青睐,主要在网络上销售。
无论是红鸡赤嘴、大耳赤嘴,还是湛江赤嘴、台山赤嘴,都遵循上述规律。
除了上述提到的典型养殖鱼胶品种,还有一类相对便宜的鱼胶也是养殖的,比如红鱼胶、鸡蛋胶等。不过,它们与专门为获取鱼胶而养殖的有所不同。这些鱼原本就是养殖品种,过去,其鱼泡往往被当作废弃物丢弃。后来,随着鱼胶市场的不断开发,这些鱼泡才被利用起来制成鱼胶。也就是说,它们是因养殖鱼肉顺带产生的鱼胶副产品,并非专门为了鱼胶养殖。
了解鱼胶市场中养殖与野生的这些门道,有助于消费者在选购鱼胶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花冤枉钱,同时保障自身健康。
来源:平凡生活平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