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保研在8月还能参加哪些高含金量竞赛”展开,列出了数学建模国赛(MCM)、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NCCCU)、电子商务“三创赛”、机器人竞赛等在8月仍可报名或进行的赛事,并分析了它们对推免加分的价值及风险。文中强调要优先选择教育部或学校认可的国家级赛事
作者按:围绕“保研在8月还能参加哪些高含金量竞赛”展开,列出了数学建模国赛(MCM)、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NCCCU)、电子商务“三创赛”、机器人竞赛等在8月仍可报名或进行的赛事,并分析了它们对推免加分的价值及风险。文中强调要优先选择教育部或学校认可的国家级赛事,注意校内报名时间和成绩出具时限,兼顾GPA与竞赛投入,防范虚假获奖等风险。最后给出8月冲刺的实操步骤与速成路线,帮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参赛并将成果转化为保研竞争力。
引子
八月到了,很多同学开始盘算:保研还差点什么?能不能靠一两个竞赛把名次抬上去?答案是:可以,但有条件。有些全国性大赛的校内赛或报名还在进行,有些国赛在八月就要决赛——如果你能在时间窗口里把握住,高含金量的获奖确实能在推免中起到“关键加分”的作用。下面把八月仍可参与或正在进行的主要竞赛列出来,告诉你哪些值得拼、如何拼、以及拼的时候别踩哪些坑。
一、八月还来得及的“高含金量”竞赛清单
(提醒:下面列的是在8月仍有报名/比赛/作品提交窗口的全国性或省级重要赛事。各校对竞赛的认定差异很大,务必以本校教务或推免细则为准。)
1.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NCCCU)——AI/编程/大数据等赛道
2025 年赛季比赛期覆盖 8 月—10 月,部分项目8月即进入正式比赛阶段,报名与学习期在7月-11月不等。适合计算机/人工智能方向的同学冲实战型证书或国赛名次。
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高教社杯)——建模类
国赛通常在9月初举行,但各校报名截止多在8月下旬(例:部分高校8月26日为校内截止)。如果你想参加国赛或校内模拟赛,现在就是组队最后期。对理工类保研非常有帮助。
3.“华数杯”等区域/模拟类建模赛(8月举办)
部分院校/机构会在8月承办模拟赛或区域赛,既能练手又可作为成果展示(视学校是否承认)。适合还需要“量化产出”的学生。
4.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三创赛”)——商业/创新/创业类
校赛/省赛通常在上半年,全国总决赛常集中在7月—8月初举办。对商科、传播、市场类同学是含金量极高的赛事。
5.全国大学生技术创新创业大赛 / 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
作品提交、评审或复评阶段常在8—10月,8月仍有窗口可提交或完善作品。适合设计、媒体、交互、创意类方向。
6.中国机器人大赛 / RoboCup 中国赛(部分线上赛段)
一些专项赛的线上赛或作品提交安排在8月中旬,适合机器人、智能硬件方向学生参加并争取奖项。
7.其它适合冲刺的比赛(语言类 / 专业类短赛)
包括全国大学生普通话大赛、翻译与写作类竞赛、广告艺术节、会计/财经类赛(如“科云杯”)等,部分项目8月仍在接受作品或报名,具体以赛事官网与你校认定为准。
二、为什么选择这些竞赛?——价值与风险并存(用数据说话)
1.教育部/高校有一份被广泛采用的“全国认可竞赛清单”,其中的国家级、大类赛事更容易被各校推免规则承认并计入加分项。也就是说,参加“官方名单内”的竞赛,才有机会把获奖转化为推免里的“硬通货”。
2.各高校在推免实施细则中通常把竞赛等级(国、 省、 校)与加分挂钩,有的学院只允许“取一项且按最高级别计算”。因此一项国家级一等奖的价值,往往远高于多个校级小奖之和。
三、8月参赛的实操与时间管理建议
1.第一步:马上查三个“必须确认”
①你目标学校 / 院系对哪些竞赛“认定”为加分项(查看推免细则或咨询教务)。
②竞赛的校内报名截止日 / 校级审核规则(很多比赛要求由学校统一报名,且一旦提交核心信息后不可改)。
③竞赛证书或成绩的出具/公示时间是否能在推免材料提交期前完成(很多学校以8月31日或推免当年某日为截点)。
2.第二步:如果时间紧,优先级这么排
①优先:国家级或教育部认可的赛事(如上文所列 MCM、NCCCU、三创赛、挑战杯等)。
②次优:省级含金量高、且你的学校明确认可的赛事。
③不优先:仅校内主办、影响力小的活动(除非你能以第一作者或主力身份提交成果并有导师证明)。
3.第三步:组队与材料准备(48小时行动清单)
①48小时内:确认你能参赛的项目→联系校内竞赛管理员/赛道老师→确定队长与分工→把导师或指导老师“形式上”确认下来(截图/邮件留证)。
②一周内:搭建代码仓库/作品备份、写好项目说明与贡献清单、把能量化的数据(提升指标、样本量、命中率等)整理成表格。
③按需:提前准备答辩PPT与1–2分钟的 elevator pitch,很多赛事或日后复审都会要求现场/线上陈述。
4.第四步:风控(别犯这些错)
①别耽误GPA:竞赛不能以牺牲绩点为代价;很多学院先按绩点筛选候选人。
②别信第三方“保证拿奖”的机构:竞赛弄虚作假风险巨大,会被推免系统严肃处理。
③留存一切原始证据:报名截图、成绩查询页、源码提交记录、实验日志、指导老师确认邮件等,便于后续学院审核。
四、8月“速成”路线(如果你只有一个月可用)
1.目标选定(day1):只挑1个与专业最贴合且仍可报名的国赛或省赛(比如 NCCCU 的某个AI赛道 / MCM 的校内报名)。
2.角色分配(day2):队内明确“谁负责算法/谁负责文档/谁负责展示/谁负责联系导师”。
3.产出优先(day3–day20):先做出能演示的最低可运行成果(能跑通、能说明效果的实验与数据),不要追求完美。
4.包装提交(day21–day28):把报告、PPT、演示视频准备好,安排模拟答辩并录音录像。
5.备案与证据(最后3天):保存所有提交证明、老师确认、报名截图,写好“贡献说明”并请导师签字。
结语
八月不是奇迹制造机,但是把你长期积累转化为“可见成果”的窗口期。想靠竞赛为保研“拉分”,就要选对赛道、把握时间、认真留证;别把全部赌注压在“短期抱佛脚”的竞赛上——同时保证GPA与导师推荐信的质量,否则就像在高票房电影里只演了跑龙套。
来源:三言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