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层残疾人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山东方案”彰显光影助残示范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23:05 1

摘要:如何让视力障碍者“看见”光影的叙事,让听力障碍人士“听见”剧情的脉动,让肢体残疾人触碰到文化的温度?“光影同行・文化助残”融合服务体系的诞生,恰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创造性回应。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如何让视力障碍者“看见”光影的叙事,让听力障碍人士“听见”剧情的脉动,让肢体残疾人触碰到文化的温度?“光影同行・文化助残”融合服务体系的诞生,恰是对这一时代之问的创造性回应。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山东省创新打造“光影同行·文化助残”融合服务体系,该体系聚焦破解基层残疾人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依托农村公益电影网络与高校智力资源,构建了政策引领、需求驱动、多元协同、技术赋能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光影同行·文化助残”融合服务体系为破解基层残疾人文化服务的沉疴痼疾,开辟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

“聆听光影”无障碍观影活动现场

宏观引领,精准服务

基层残疾人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来不是简单的地理距离,而是横亘在政策善意与群体需求间的认知鸿沟、资源断层与服务壁垒。

就此,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将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作为促进“平等、融合、共享”发展的重要实践。针对残疾人群体在文化参与中面临的环境障碍、服务短缺、社会融入难等问题,省残联联合省委宣传部、山东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电影家协会等机构,立足乡村振兴与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以“光影同行·文化助残”系统为平台,创新实践并深度响应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国家战略在残疾人领域的落地;助力残疾人共享社会文化发展成果,提升精神生活品质,使“平等、融合、共享”理念深入人心;通过文化纽带,有效促进残健融合,推动构建包容性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山东经验”。

实践过程中,山东以中央和省级“十四五”系列规划为纲,出台《关于加强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省送电影进福利机构公益放映活动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将残疾人文化服务纳入公共文化体系,设定刚性服务标准(如机构每月至少1场、保障残疾人观影比例、优化考核指标),为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正在工作中的“聆听光影”大学生服务团队

同时,针对不同的残疾群体进行精准服务,比如,与山东大学针对视障人士,实施“聆听光影”无障碍观影项目。政校企协同攻克版权壁垒(如获得《沂蒙红嫂俺的娘》《乡医老牛》等影片授权),运用“语言解说+多音轨”技术,自2020年以来,改编剧本4部。服务形式包括基层展演、制作音像作品发放至基层,并在常规放映中试点口述影像服务及实时手语翻译。

此外,结合重要节点(全国助残日、国庆节等),策划“关爱残疾人温暖送身边”等主题放映500余场次,强化仪式感与认同感。并联合公益组织,形成“公益诊疗+法律援助+文艺汇演+互动观影”综合服务模式,志愿者参与率显著提升。

质效双升,示范彰显

以政策为引领,以需求为导向,“光影同行・文化助残”融合服务体系在多元协同与技术赋能中持续突破。

记者从山东残联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光影同行·文化助残”体系累计服务残疾人超700万人次。“送电影进福利机构”项目,在特教学校、如康家园、康复机构等放映4500余场次,惠及残疾人2.8万人次;在敬老院、养老院放映15万场次,惠及残疾人90万人次(占受益人群30%)。“聆听光影”项目,覆盖16地市52所特教学校,展演20余场,制作音像作品惠及人群,累计服务视障人群及基层群众超过1.8万人次。面向农村开展普惠服务,公益电影放映313万场次,惠及残疾人602万人次,占农村总受益观众5.02%。

农村院线送电影进农村服务残疾人活动现场

残疾人获得感与社会融合度显著增强。一是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视障人士通过“聆听光影”实现“听”懂电影,多地特教学校将观影列为固定活动。85%参与者反馈,社交能力与社区融入感提升。二是精神激励激发内生动力。励志影片引发共鸣,如《盲舞》观影后,德州肢残人士发起互助小组,践行“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精神。三是公益生态持续优化。引入包括“心连心”义工队等30余家公益组织,形成“公益诊疗+法律援助+文艺汇演+互动观影”的放映模式,志愿者参与率提升40%。形成“文化搭台、公益同行”良性循环,社会支持网络更加坚实。

历经无数次探索与实践,该创新模式形成全国性示范效应,项目模式及标准化服务手册被甘肃、浙江等多省份借鉴推广,同时,山东大学“文化服务—社会责任—教育育人”三位一体模式,为高校深度参与残疾人事业提供可复制路径,相关课程获省级以上教学奖项,为高校参与残疾人事业提供可复制路径。

山东省“光影同行·文化助残”实践,生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破解残疾人文化服务“不均等、不精准、不可及”难题,显著提升农村地区及视障、听障等特殊群体的文化获得感与社会融入度。其多元协同机制、“普惠+精准”模式及“服务育人”路径,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山东方案”。

记者了解获悉,未来,山东将持续深化无障碍标准、拓展数字化服务应用、优化内容供给,为实现“平等、融合、共享”愿景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