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纠葛:英伟达的生意经与投名状,更将激励我们加快自主研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20:39 2

摘要:为了拿到芯片的对华销售“许可证”,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伟达(缩写NVIDIA)和超威半导体公司(缩写AMD)都已经同意一项重要的财务分配:将自己在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交给美国政府。需要留意的是销售额的15%,不是净利润的15%,这绝对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分

为了拿到芯片的对华销售“许可证”,英国《金融时报》披露,英伟达(缩写NVIDIA)和超威半导体公司(缩写AMD)都已经同意一项重要的财务分配:将自己在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上交给美国政府。需要留意的是销售额的15%,不是净利润的15%,这绝对是一项重要的财务分配。

相对于最近知名度极高的英伟达,超威半导体公司相对“陌生”一些,英语即Advanced Micro Devices,简称AMD,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美国半导体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主营业务是开发设计集成电路产品,主要产品包括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主板芯片组等,为游戏、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提供计算解决方案。

需要留意的是英伟达,为了既能够保住中国市场,又能够得到美国的出口许可,英伟达特意提供了特殊版的H20芯片!

H20芯片与H100芯片其实较大的区别,比如在架构与核心规格方面,H100是基于 Hopper 架构,采用台积电定制的4N工艺(5nm家族)制造,拥有16896个CUDA 核心,约528个Tensor Core。而H20是基于 Ada Lovelace架构,同样采用台积电4N工艺,有约4608个CUDA核心,144个Tensor Core。

重点是两者的计算性能,H100——FP32性能可达60TFLOPS,FP16/BF16性能为1TB/s,计算能力强大,适用于大规模深度学习训练等对算力要求极高的场景。而H20——FP32性能为44TFLOPS,FP16为148TFLOPS,INT8为296TFLOPS。

一句话:H20的核心算力只有H100的大约15%左右,更适合垂类模型训练、推理等对算力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任务。

即使这种功能缺失明显的对华特供芯片,美国也卡得很严格,但给美国做思想工作、拿到出售许可,英伟达出面比我们直接拿出来谈判,其实更有效果,而且英伟达也非做不可——无法割舍我们这个极为重要的芯片消费市场!

作为英伟达最大的市场之一,2025财年英伟达在我们大陆及香港地区的营收达到约17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实英伟达在我们市场的份额曾经达到过95%左右,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和我们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所以英伟达的市场占比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5月,其在我们市场的份额已降至50%左右。

尽管如此,我们仍是英伟达芯片在全球最关键的市场,尤其在高端GPU领域,Blackwell系列芯片的放量进一步推动了液冷散热技术的普及——至于英伟达对我们销售的明星芯片H20,一直非常抢手。

那么英伟达为了拿到美国许可,宁愿贡献出自己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说明了什么呢?

首先就是英伟达的相关产品(哪怕明显降低了许多功能和算力)在我们的市场上暂时不可替代。尽管H20芯片的核心算力只有H100芯片的15%左右,更适合垂类模型训练、推理等对算力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任务,但H20仍在我国市场的销售情况一直十分火爆,用“一芯难求”来形容毫不夸张,甚至还有人不断地囤货,以图将来的囤积居奇!

【原来英伟达能够对我们继续销售H20芯片,是付出代价的】

现实现在的H20销售价格已经很高了,对应的H100、H200早就问世了,只能说明在AI芯片方面,我们真实的情况并没有网上聊得那么乐观,我们仍需不断努力。

其实,英伟达、超威AMD最终能够愿意拿出对华芯片销售收入的15%,说明他们的芯片在我们国内市场的利润非常、非常、非常地高,高到即使拿出15%的销售额(不是利润额)之后,仍然可以维持生产和运营——就是有得赚!

这是因为这些科技企业走的都是高技术、高价格、高利润的研发与销售策略,然后再通过高利润反哺更新、更强技术和产品的不断研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观我们的一些企业就只能长期通过低利润、走数量等方面获取利益,卷得最后往往是先对手搞死,再把自己搞死,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甚至整体寿命都不长,说到底。

这种现象已经持续很久了,现在不仅是芯片行业已经再次提起了警报,而且关税、贸易以及明显的逆全球化趋势,都在多次提醒我们的高科技企业,不能继续在内部卷了。

第三点当然是发展科技方面的基础逻辑完全不同!

相对而言,一些国外企业尤其是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比如注重“脑”的开发,比如芯片,他们能够抵御快速变现的诱惑,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一般都会遵循“经济体量领先——工业产值领先——技术创新领先——基础研究领先”的路径。

这种模式使企业在应用创新和基础研究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即应用创新推动市场需求,基础研究巩固技术壁垒。而我们则注意“手”与“脚”的开发,比如喜欢短平快的变现模式,最好等着技术或者产品的开源之后,再急不可待地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利润高低无所谓,只要有得赚,就直接做到大家都无利可图为止。

这几条导致的结局只有一个:自己不仅过得卷、挣得少、很被动,而且经常会抱怨外国故意卡我们的脖子,让我们很难受!

【美国AMD芯片声称自己的芯片会优于英伟达】

最后,大家其实也关注到了7月底8月初英伟达芯片“后门”的事情——这是不是我们竞争不过对手,又拿不到确凿的证据,所以故意找事情吗?这还真不是这样,我们有我们的安全担忧和对英伟达的安排。

这种安全担忧是客观存在的!

从硬件角度看,确实有可能会在H20芯片的电源管理模块中植入“远程关闭”电路,设定如激活时间、温度电压等触发机制,实现切断芯片核心电源等操作,也可以修改芯片的固件引导程序,根据地理位置信息等条件,拒绝芯片启动或限制其性能。

从软件角度看,可利用英伟达的 CUDA 生态系统,在更新驱动程序环节植入激活“后门”的指令,实现“追踪定位”、“文件收集” 等功能。

无论英伟达芯片的硬件还是软件,都客观存在“做文章”和“留后门”的可能性,我们在需要英伟达的同时,质疑英伟达能否为我们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及相关担保,恰恰说明我们对芯片、对安全、对竞争的理解和研究更深了。

尽管在质疑出来之后,英伟达首席安全官大卫・雷伯通过中文官网发文,明确称旗下芯片无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强调会以合规方式保障产品安全。

但是,由于芯片设计具有封闭性,底层代码不公开,外部机构难以获取详细设计信息,英伟达的声明如果缺乏技术证据支撑、不能通过我们相关部门的调查,当然难以打消监管层和公众对硬件安全风险的疑虑。#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理想国3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