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1日,记者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截至11日6时,本轮降雨导致我市万州、沙坪坝、九龙坡、北碚等31地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紧急避险转移14784人,紧急转移安置439人。
8月11日,记者从重庆市应急管理局获悉,截至11日6时,本轮降雨导致我市万州、沙坪坝、九龙坡、北碚等31地受灾,无因灾死亡失踪人员,紧急避险转移14784人,紧急转移安置439人。
这轮暴雨什么时候才能歇一歇?
据重庆市气象台最新消息,台风“杨柳”对重庆无直接风雨影响,主要影响副热带高压位置东退,从而间接影响了我市的本轮暴雨过程。随着台风向西移动,12日20时副热带高压继续东退,我市受大陆高压东侧西北气流影响,本轮暴雨过程将结束。
▲微博截图
狂风暴雨的“降温套餐”来得又急又猛,“应对暴雨黑科技”天团也集体上线,从智能预警到快速处置,重庆运用科技与极端天气“斗智斗勇”!
防汛"最强大脑"
▌从盲人摸象到精准防控
走进市住房城乡建委的城市内涝治理数字化应用驾驶指挥舱,一块电子屏幕上正“直播”着全城防汛实况——哪条街开始积水、哪个下穿道水位上涨、抢险队伍到了哪里,全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重庆的防汛“智慧大脑”,通过整合700余台液位计、视频监控等感知设备数据,结合气象、水文等42类数据资源,将整座城的风险点都装进了“一张图”。
以前防汛像是“盲人摸象”,现在可不一样了。系统通过AI算法分析积水深度、区域流量等指标,自动匹配预设阈值,15分钟内即可将预警信息精准推送至区县、街镇及一线抢险人员,无效巡查减少75%,实现“防患于未然”的主动防控。
“桥隧管家”上线
▌让数据比暴雨跑得更快
暴雨来袭时,重庆高新区的智慧照明和智慧桥隧系统就像为城市装上了“智能管家”,能第一时间感知风险、下达指令、协调各方,让排险工作从“人跑现场”变成了“数据先跑”。
智慧照明平台就像个“路灯医生”,能自动诊断出哪盏路灯“生病”了。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就会精准定位问题路灯,远程给它“打针吃药”——先断电保护,再派维修人员去“复诊”,双管齐下降低安全隐患,实现“零触电”。
智慧桥隧监测系统则是暴雨天的“超级情报员”。它用传感器和摄像头盯着桥隧和边坡,一旦发现积水或异常,就会立刻联动交巡警、应急和属地人员“组团出动”,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排水、清障,让交通恢复如常。
暴雨间隙的“空中侦察兵”
▌无人机智能巡查显身手
在江津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随着指令下达,部署在铁塔和楼顶的无人机“机巢”自动开启,多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化身暴雨中的“空中侦察兵”。
这些智能设备配备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系统,能在半小时内完成5公里范围的精准巡查,连狭窄巷道、河岸边坡等“死角”都尽收眼底。
无人机巡查的画面实时回传至指挥中心大屏,系统自动框选井盖移位、道路积水等隐患区域。发现险情后,信息秒速推送至公安、应急等多部门——从问题识别到工单派发,全程不超过10分钟,抢险工作如同“接力赛”一样又快又顺。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