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一种精神滋养一座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19:03 2

摘要:夏日傍晚6点刚到,随着金乡县王杰中学的校门打开,学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纷纷涌进校园,奔跑的脚步声、篮球撞击地面的律动、孩童追逐足球的欢笑声,交织成金乡夏夜最动人的交响曲。

夏日傍晚6点刚到,随着金乡县王杰中学的校门打开,学校师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纷纷涌进校园,奔跑的脚步声、篮球撞击地面的律动、孩童追逐足球的欢笑声,交织成金乡夏夜最动人的交响曲。

“这个暑假,学校利用清晨和傍晚的时间段开放校园操场,组建暑期运动团,开启了一场上千人参与的运动热潮。”王杰中学副校长周胜楠言语间充满自豪,“这扇门,打开的不仅是校园空间,更是我们心中‘为人民服务’的自觉。”

这“自觉”正是金乡县城市精神的内核。金乡县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也是英雄王杰的故乡,近年来,金乡县坚持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在创造优美环境、增进人民福祉、提升文明程度上持续发力,将王杰精神融入城市治理的每一处角落。

“操场的跑道又软又平,空气也清爽,暑假和孩子一起来运动,既能减少他们在家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又能强身健体。”操场上,邓素粉擦去额角的汗水笑着说,也正是学校这样公益的做法,大家都非常自觉地维护着共同的操场。

“当时决定开放学校操场面临最大的压力,第一个是安全,第二个是卫生。”周胜楠坦言,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学校制定了周密的保障制度,每天安排2名校领导带班、4名教师值班,联合家委会组建20人志愿者队伍,负责现场秩序维护、器材管理和应急服务,配备常用药品和急救设备,让开放活动既有温度又有安全感。

这种根植于日常的奉献与责任,不仅塑造着金乡的“筋骨”,更雕琢着城市的“面容”。当目光从活力四射的操场移向那片碧水蜿蜒、绿意盎然的“九湖五河十八湾”,金乡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与担当同样令人惊叹。

金乡因地制宜推进生态水系治理工程,依河植绿、沿河布景,滨河步道、健康跑道蜿蜒于河岸两侧,主题公园、健身广场镶嵌在河湖之间,努力将生态红利化作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日常。目前已建设滨河大道48公里,打造休闲广场、亲水平台57处,建成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

王杰“两不怕”的担当,早已化作金乡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际行动,“三不伸手”的高尚品格,更深深融入了城市的“肌理”,沉淀为全城崇德向善的自觉,它从党员干部的作风,流淌到每个市民的行动,最终汇聚成这座“生态水城”最亮丽的文明风景线。

“胡书记,咱这栋楼前的路灯这两天有点暗,晚上散步不太方便。”“上次提的广场舞音响时间问题,物业协调得真好,现在晚上九点准时停,谢谢啊......”在金乡县莎岭社区,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围坐在小板凳上,像拉家常一样把身边事、烦心事、心里话都说了出来,社区党委书记胡艳芳和社区干部们边听边记。

“这‘小板凳拉呱’,拉近了距离,打开了心结。”胡艳芳笑着说,“坐在一条板凳上,感觉就亲近了,群众更愿意掏心窝子,我们服务也更精准。”这正是莎岭社区探索基层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社区还引入“合伙人”机制,联合共建单位、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热心居民等“N”方力量,打造“金莎微帮·岭里互助”品牌,用心用情践行“王杰精神”中“一心为人民”的宗旨。

“王杰精神就是金乡城市建设路上最强劲的内生动力。”金乡县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陶乃勇表示,金乡将紧扣“精致城市、品质生活”目标,在精耕细作上下更大功夫,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用绣花功夫疏通民生堵点,让党员干部的“担当指数”、志愿服务的“暖心指数”,实实在在转化为百姓的“幸福指数”。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