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进社区 | 苏州高新区:用城市“幸福实景图”点亮基层治理最小单元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17:32 2

摘要:“以前找城管要打电话、跑窗口,现在下楼遛个弯就能当面说事,‘城管蓝’成了家门口的‘自家人’。”近日,彭山社区南大城市工作室刚开门,社区居民王阿姨便来反映小区内清洁屋异味问题,不到10分钟,驻点社区城管队员便联系物业公司到场进行了冲洗。

用城市“幸福实景图”

点亮基层治理最小单元

苏州高新区科技城

“以前找城管要打电话、跑窗口,现在下楼遛个弯就能当面说事,‘城管蓝’成了家门口的‘自家人’。”近日,彭山社区南大城市工作室刚开门,社区居民王阿姨便来反映小区内清洁屋异味问题,不到10分钟,驻点社区城管队员便联系物业公司到场进行了冲洗。

这一幕,是苏州高新区科技城“城管进社区”行动落地见效的缩影。今年6月份以来,苏州科技城行政执法队联合东渚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以1+N+X”团队进驻模式为抓手,把阵地建到社区里、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把难题解决在第一线,创新构建“城”心为民,“渚”事顺利工作品牌立足实际探索“12345”特色工作法,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实现了从“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的华丽转身。

从“找上门”到“送上门”

社区有了“固定办公桌”

走进科技城彭山社区南大城市工作室,“城管进社区”的“1+N+X”团队信息格外醒目,墙上公示的“四张清单”,宣传、服务、管理、执法事项同样一目了然,居民现场即可在“民情日记本”上进行“点单”。

该工作室实行社区城管执法队员每周至少半天“驻点办公”,全天线上响应,执法辅助、社区管理人员、物业、网格员、居民代表等10余名“X力量”随叫随到。居民在工作室现场进行“点单”或往红色民意信箱里投递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作室确保30分钟内响应、2小时到现场、3个工作日反馈结果

“过去居民反映楼顶违建、毁绿种菜、清洁屋异味,往往要在多个部门间来回跑。现在我们实行‘社区吹哨、城管报到’机制,小事现场办、中事联合办、大事协调办。”科技城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工作室运行以来,已累计解决占道堆放、噪音扰民等问题20余件,群众满意率100%。更让居民惊喜的是,城管队员还把“办公桌”搬到小区公共空间,联合社区、物业、志愿者开展“星期六义务大扫除”行动,目前已累计清理垃圾10余吨,昔日小区内的“脏乱差”变身成了现在的“净畅美”。

从“座谈会”到“齐共建”

工地有了“解忧杂货铺”

为进一步深化“城管进社区”活动,将城市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区的每个角落。科技城行政执法队还组织人员走进辖区各在建工地,与工地负责人进行深入座谈。在座谈会上,认真听取工地负责人对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共同探讨工地周边环境管理的难点和痛点。

▲擦拭工地设施

同时,城管执法队员、志愿者还与工人师傅共同对围挡外绿化带、临时道路等区域进行了深度保洁,合力修补了破损围挡公益广告。“以前工友们吃完外卖就随手扔,现在都不好意思了。”工人张师傅笑着说。

科技城行政执法队还在工地内部设立了“解忧杂货铺”,目前已收集“增设临时停车位”“错峰运输”“临时送餐点”等工人意见建议10余条。“把问题发现在工地、解决在一线,既能保障在建工地的工程进度,也减少了居民投诉。”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有车骑”到“规范停”

高校有了“专属停车位”

“下课高峰,教学楼到食堂300米堵车5分钟。”南大学生张同学现场“吐槽”。针对南大校园内出行问题,科技城行政执法队依托“城管进社区”活动,联合滴滴青桔共享电单车企业、南大校方、学生代表共同召开“共享电车进高校规范服务座谈会”

通过现场丈量道路、测算峰值,最终拿出“校内电单车出行循环”方案,700辆全新共享电单车“蓝精灵”在南大校园内上线运行,师生们纷纷点赞“城管速度,给力!”

同时针对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共享电单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无序停放问题,科技城行政执法队还联合校方、运营企业召开了“圆桌会议”,通过在校区停放点设置电子围栏,配备“城管校园管家”等方式,现场指导师生有序停放。如今,校园内“潮汐式”拥堵成为了过去式,“城管蓝+南大紫”的共治模式,也成为了打通校园出行最后一米的“生动教材”。

从“游击摊”到“正规军”

摊贩有了“烟火会客厅”

给流动摊贩一个“身份证”,让城市治理长出“柔性骨骼”,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围追堵截”政策,针对社区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区周边无证摆摊问题,科技城行政执法队联合公安、市监、社区、物业等多个职能部门,用“疏导+升级”替代“驱赶+取缔”,通过创新打造“东渚夜市”模式,全力破解居民小区周边无证摊贩管理难题。

▲东渚夜市建设现场

此次在建的东渚夜市临时疏导点,总占地5800平旧场地植入3700平硬化地面,内部正在打造的临时摊位区、彩虹纱棚顶、星空氛围球,既留“烟火”,又添“颜值”。微型消防站、移动厕所、垃圾分类四色桶也计划同步到位,补齐安全与环卫短板,更亮眼的是夜市内的“东渚邻里坊”共治工作站,把曾经的“游击战场”变成了现在的“共谋客厅”。

▲东渚夜市建设现场

“下一步,我们将把东渚夜市疏导点经验模块化复制到更多背街小巷,让‘无证’不再等于‘无序’,而是成为城市更新过程中最鲜活的注脚。”科技城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科技城行政执法队已实现区域“城管进社区”全覆盖,安排下沉城管队员50余名,建立社区城管工作室10个、志愿服务队10余支,累计解决群众“关键小事”100余件,城市管理方面投诉量同比得到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社区工作室民情日记本

从“管”到“帮”,从“罚”到“扶”,科技城行政执法队用“城管进社区”这把钥匙,打开了城市治理的“结”,用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指数”换取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让城市管理真正实现了不仅“看得见”,更“摸得着”“靠得住”。“城管进社区不是简单的人往下派,而是要让城市治理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每个角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幸福质感。”苏州高新区科技城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说道。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