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两大结局已成定局,提醒: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7:51 2

摘要:基孔肯雅热最早是从非洲传出来的,名字听着陌生,但传播方式其实很熟悉——被蚊子咬。尤其是白纹伊蚊,就是那种白腿黑身、喜欢白天出没的“花蚊子”。被它咬到后,有些人两三天就开始高烧、全身疼痛、冒冷汗,甚至整个人像被车撞过一样,连床都下不了。

今年夏天,基孔肯雅热在南方多个城市悄悄冒头,不少人以为只是普通发烧,结果却拖成了大麻烦。

发烧只是个开始,后面才是关键

基孔肯雅热最早是从非洲传出来的,名字听着陌生,但传播方式其实很熟悉——被蚊子咬。尤其是白纹伊蚊,就是那种白腿黑身、喜欢白天出没的“花蚊子”。被它咬到后,有些人两三天就开始高烧、全身疼痛、冒冷汗,甚至整个人像被车撞过一样,连床都下不了。

有的人几天后烧退了,就觉得没事了。可事实并没那么简单。现在医生们发现,大部分得过基孔肯雅热的人,最后会走向两种结局:一种是短期发作后慢慢恢复,另一种却是关节持续肿痛、行动受限,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

一场病,关节像“被生锈”一样疼

得了基孔肯雅热的人,最常见的一个后遗症就是关节痛,尤其是手腕、膝盖、脚踝这些地方。刚开始的疼痛就像骨头被拧了一下,接下来就是动一下痛一下,甚至半夜睡觉翻身都会被痛醒。有人形容那感觉像鞋子里塞了沙子,走一步硌一步,非常折磨人。

医学研究发现,这种疼痛不是普通的炎症,而是免疫系统“认错人”了。它把病原体清除干净后,继续攻击自己的关节组织,结果关节就像被生锈了一样,一点一点坏掉。这种情况,常常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有些人疼了五年都没好。

年纪越大,越容易“伤筋动骨”

年轻人得了基孔肯雅热,有时候几天就好了,最多留下一点疲惫。但60岁以上的老年人,情况就不一样了。身体本来就慢,关节也不灵光,再加上免疫力偏弱,很多老年人一旦感染,就容易发展成慢性关节炎,疼痛不止、关节变形、走路不稳。

特别是有基础病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病情更容易被放大。有些老人感染后,不光关节疼,还会出现头晕、呕吐、血压不稳、心跳加快这些异常,甚至引发肺炎、肾功能下降等严重并发症。

为什么说“定局已成”,不是危言耸听

世界卫生组织和多个国家的研究都指出,基孔肯雅热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也就是说,一旦被蚊子叮上了,只能靠身体自己扛过去。而能不能挺过去、后遗症多不多,完全看身体底子。

而且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超过一半的基孔肯雅热患者在发病后三个月仍有不同程度的疲劳、肌肉痛或关节痛。有研究发现,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会演变成长期慢性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蚊子咬一口,可能换来几年的病痛

有些人觉得小蚊子没什么,不就痒一痒嘛。但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靠的就是这种“痒一口”的蚊子。特别是在气温高、雨水多的夏天,蚊子繁殖速度飞快,一只母蚊子下的卵能孵出几十只新的。

只要家里有积水,比如花盆底托、旧轮胎、水缸、树洞,哪怕只有一个瓶盖那么大的水洼,也能孵出蚊子。它们白天咬人,尤其喜欢室内阴凉角落,老人坐在屋里乘凉的时候最容易中招。

有些人以为是风湿,其实是基孔肯雅在作怪

有些老年人感染后,过了高烧期,关节还是一直疼,结果以为是风湿、老寒腿,用热水泡脚、贴膏药、喝姜汤,反而耽误了治疗。其实这种痛和风湿不一样,它有个特点:活动变多就疼得厉害,休息后稍微缓解,而风湿多是早上起床僵硬、活动后反而缓解。

还有些人吃了止痛药,疼痛暂时缓解,就不当回事了。但这种病一旦转成慢性,靠吃药只能压一压,治标不治本,关节损伤一旦形成就很难彻底逆转。

家里老人有这几种表现,千万别忽视

如果身边老人最近有过高烧超过两天、关节肿痛、肌肉酸痛、手脚发软的情况,尤其是在蚊虫多的季节,就要高度怀疑是不是感染了基孔肯雅热。特别是那些手腕、脚踝、膝盖突然肿胀疼痛的表现,是这个病最典型的信号。

还有些人一直说累、没力气、吃不下饭、睡不好,这些也是身体在“报警”。不要拖着,应该尽快去医院做血液检查,看看是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问题。

多吃点这些,给身体补点底气

基孔肯雅热没有专门的药,但身体底子好的人恢复得快,后遗症也轻。日常饮食上,可以多吃点鲫鱼、鸡蛋、红枣、胡萝卜、山药、南瓜、苹果这类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帮助身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特别是南瓜,富含β-胡萝卜素,可以增强免疫力;而红枣有助于改善贫血、提升精力。老人牙口不好,可以做成粥或者炖汤吃,既营养又好吸收。

别让家里变成蚊子的“育婴房”

预防基孔肯雅热,说到底就是防蚊。可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除了关好纱窗、挂上蚊帐,更要注意清除家里的积水源头。比如花盆底下的托盘要倒干,水桶水缸要盖上盖子,厕所和厨房要保持干燥。

晚上睡觉不妨点上蚊香或电蚊片,白天可以用风油精、清凉油涂在手腕、脚踝等暴露部位,驱蚊效果也不错。

一场病拖垮一个家,防住才是最重要的事

别小看这场病,有些家庭因为老人感染后长期疼痛,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不得不辞职照顾,一连几年都没法正常工作。还有因为误诊错治,花了上万元医药费也没见好,最后反而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尤其是家里老人本身体弱,得一场病就是一次“硬仗”。与其等病来了再手忙脚乱,不如提前堵住蚊子的路,把危险挡在门外。

看懂下面这张表,防蚊重点全掌握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冯云,张海林. 中国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和病原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2025,25(5):582-587.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5.05.09.

[2] 谢彤,吕莉琨,谭昭麟,等. 中国天津市一例缅甸输入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病毒基因分型[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2):2131-2134. DOI:10.3760/cma.j.cn112338-20200131-00062.

[3] 郭汝宁,彭志强,宋铁,等. 广东省1990-2012年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感染状况及流行风险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2):167-169.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4.02.014.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