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资承建的尼勒姆-杰勒姆水电站大坝被3枚导弹命中,虽然核心坝体因中国工程师的抗震设计安然无恙,但输水管道的破损导致周边50万居民停水48小时。
5月10日,印军从边境三个方向同时发射62枚导弹,目标直指巴基斯坦五大军事基地。
中资承建的尼勒姆-杰勒姆水电站大坝被3枚导弹命中,虽然核心坝体因中国工程师的抗震设计安然无恙,但输水管道的破损导致周边50万居民停水48小时。
印度此举明显违反《日内瓦公约》,却在事后辩称“误击”——可军事专家发现,导弹轨迹精准避开了军事目标,反而集中攻击中巴经济走廊项目。
印度这场自以为是的“扭转战局”突袭,看似打出了威风,实则把自己推到了舆论风口浪尖。
巴方被炸毁的机库还冒着浓烟,国际社会对袭击平民设施的谴责声浪也越来越高。
可印度这边不仅没消停,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在巴方忙着统计损失、安置受灾民众的时候,印度政坛和军界接连放出“狠话”,把印巴局势搅得更浑了!
先是莫迪在公开集会上,高调炫耀“朱砂行动”,说这次跨境军事行动直捣巴基斯坦“心脏”。
“朱砂行动”是印度针对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起的。
可实际上,大家心里都门儿清,印度这仗打得并不像莫迪吹嘘得那般漂亮。
据观察者网报道,印度空军虽召开新闻发布会,将领巴蒂中将说飞行员“表现出色”,还公布卫星图像,称摧毁巴方多个机场设施和雷达站,但被问具体战果时,却含糊其辞,只说“肯定击落了几架巴方战机”,连数字都给不出来。
反观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空战结果为6:0的压倒性胜利,还特别说明印度空军在空战结束后就再未升空作战。
这么一对比,莫迪所谓的“大获全胜”,水分可不小。
莫迪这么表态,明摆着是想给国内民众“交差”。
印度国内经济低迷,民生问题一大堆,民众怨声载道。
莫迪政府急需一个“胜利”,给这场冲突找个看似“正当的理由”,好转移大家对国内这些糟心事的注意力。
毕竟,要是一直被经济、民生问题牵着鼻子走,莫迪政府的日子可不好过。
就在莫迪这番讲话后没多久,印度退役陆军中将尚卡尔在接受印度媒体节目采访时(该节目在印度有一定影响力,拥有不少观众),发表了令人震惊的言论。
他直言 “比起和巴基斯坦打,更愿意对华作战”。
这番话一传到网上,国际舆论瞬间就炸锅了!
尚卡尔给出的理由十分荒唐,他觉得 “中国人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一切(武器装备)”,而 “巴基斯坦人擅长战斗”。
甚至宣称中国长期未参与实战活动,缺乏实际作战经验。
但只要稍微了解军事的人都清楚,现代战争是体系化对抗,单一装备优势或者所谓的实战经验并不能完全决定战局,印方这种片面强调的思维,显然违背现代战争规律。
尚卡尔曾任印陆军炮兵司令,号称拥有 “丰富作战经验”,还促成了美制 M777 榴弹炮、韩国 K-9 自行火炮等多款 “先进武器” 引进,号称是印军的 “资深炮兵专家”,他这样的身份说出这种话,实在不应该。
巴基斯坦学者将采访视频公布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和讨论,不少人对尚卡尔的言论进行调侃和批评,这一事件也让印度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 。
中印边境虽说存在分歧,可两国一直都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沟通,努力维持边境稳定。
尚卡尔这种煽动性言论,简直就是在瞎搅和,完全不顾地区和平大局,说难听点,就是想靠这种极端言论刷存在感、博眼球,把原本就紧张的局势往更危险的方向猛推。
最离谱的是宣称“巴基斯坦更擅用中国武器”,试图把自己发动冲突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克什米尔争端都多少年了,根源就是领土主权争议和宗教矛盾,跟中国武器根本扯不上关系!
巴基斯坦从中国进口武器,那是为了保卫自身安全,毕竟印度军事力量强,巴基斯坦得有相应的防御手段。
印度倒好,自己军事冒险没占到便宜,就拿中国武器当 “背锅侠”。
这种强盗逻辑,连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不少国际评论都吐槽印度这是 “欲盖弥彰”,自己打了败仗,不想着好好反思,净整些歪门邪道来掩盖失败。
说到底,印度这一系列操作,就是想掩盖自己在军事行动中的失利,顺便转移国内矛盾,可这么做,只会让地区局势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最后受苦的还是两国的老百姓。
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维护,而不是靠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危险行为去破坏。
当尚卡尔将军说出"更愿对华开战"时,其实暴露了印度想在中美博弈中"火中取栗"的心态。
但他们似乎忘了,南亚的稳定对中国固然重要,对印度更是生死攸关——如果冲突演变成长期消耗战,最先撑不住的必然是国内矛盾丛生的印度。
好在中巴的应对足够冷静。
中国一边通过外交渠道施压,一边悄悄向巴基斯坦增派工程部队,加快修复被损毁的基础设施。
这种"一手拿橄榄枝,一手握扳手"的策略,比任何军事威慑都更有力量。
参考来源:
来源:苍笙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