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7日,宁国市西津小学教师袁梦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捐赠证书。袁梦老师外公周家荣的两本抗美援朝战场笔记和两段口述历史视频影像,正式入驻军博,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接力。
72年前的今天,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号角响彻云霄;72年后的今日,两本特殊的收藏证书,让这段烽火岁月有了更鲜活的注脚。
7月27日,宁国市西津小学教师袁梦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捐赠证书。袁梦老师外公周家荣的两本抗美援朝战场笔记和两段口述历史视频影像,正式入驻军博,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接力。
4月1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厅里,迎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袁梦和她的女儿吴祎娴同学将志愿军战士周家荣同志珍藏的两本抗美援朝战场笔记,郑重交到了文物保管专家手中。
“翻开笔记,纸页虽已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旧清晰——行军路线、战场实况、战友姓名......每一笔都带着硝烟的温度。”袁梦轻抚着笔记,仿佛能触摸到外公当年在战壕里记录时的专注。她的外公是一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这些笔记是他在枪林弹雨中留下的“战地日记”;退伍后,老人视若珍宝,临终前将这份“传家宝”交给了外孙女,叮嘱她“别忘过去,珍惜现在”。
当打开袁老师外公生前的两段口述历史视频影像时,一位精神饱满的老战士正在用极其平和的语气描述着1953年7月金城战役中的场景:战火无情人有情,即使战友牺牲了,也要努力返回战场找到战友的遗物,带他们回家;战场上敌人的狡黠与战士们的机智勇敢在她的外公的叙述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战士口述的最后一句让人难忘“年少时保家卫国,何其光荣。能活着回来,何其幸哉。”是的,和平来之不易,吾辈定当珍惜。
作为宁国市新四军研究会宣讲团成员、市烈士纪念馆红色讲解员,袁梦老师深知这些资料的分量。“它们不该只躺在家里的抽屉里或是埋藏在时间里,而应成为照亮更多人心灵的红色教材。”今年年初,她主动联系军博,坚定地说出了捐赠的想法。
捐赠仪式上,袁梦老师带着她的女儿望着即将展出的外公笔记和外公生前口述的影像,眼眶微红:“外公总说,他们打仗是为了后代的好日子。今天,我把这些笔记交给国家,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好日子来得有多不容易。”她的女儿吴祎娴同学,和妈妈一起参加捐赠活动并参观了军博,她用稚嫩的小手在军博的留言簿上这样写道“我爱我的祖国,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宁国市西津小学始终鼓励教师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这份跨越72年的红色传承,将成为西津小学生动的“养正思政课”。
来源:安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