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王诗龄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手里的奢饰品包包和首饰就层出不穷,今天是lv明天就是爱马仕,只要是个高奢货,那百分之百都会出现在王诗龄的衣柜里。
释永信翻车后,所有和他同框过的美女都惨了,不是这个被深扒,就是那个被爆出有“不正当关系”。
可谁也没想到,释永信居然还能和王诗龄扯上关系。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让王诗龄陷入风波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妈李湘。
熟悉王诗龄的朋友都知道,因为有个富豪妈妈和名导爸爸,打从她出生起就享尽荣华富贵。
因为家里实在太有钱,还被网友戏称上过综艺节目,是她这辈子吃过最大的苦。
这可不是道听途说,因为从小李湘就没隐瞒过自己对女儿的付出。
在王诗龄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手里的奢饰品包包和首饰就层出不穷,今天是lv明天就是爱马仕,只要是个高奢货,那百分之百都会出现在王诗龄的衣柜里。
就算外面有人说王诗龄有些胖,李湘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从来没有强制性让她减过肥,因为对于她来说,自己的女儿生来就是享福的。
而李湘本人也非常身体力行的实践着这句话,没有必要情况,李湘从不让自己的女儿在公众面前露面。
后来为了能让女儿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王诗龄16岁的时候,李湘就把送到了国外最好的女子高中学习。
除了学习以外,李湘还趁着王诗龄寒暑假期间,亲自带着女儿参加各种英国上流社会的聚会。
虽说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但对于一个母亲来说,用尽全力托举自己的女儿并没有什么错。
而王诗龄也没有辜负李湘的期待,她虽然是个衣食无忧的小公主,但她身上却一点儿公主病的架势都没有。
即便在路上被人偶遇打招呼,她也是一副非常友善的模样,可以看出,李湘不仅在物质上满足了王诗龄,就连精神上也让她过得非常富足。
可李湘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亲手呵护了十几年的女儿,却在释永信翻车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
在释永信被带走调查之后,王诗龄的社交账号就沦陷了,不少网友涌入她的评论区,恶意揣测她的身世。
有人仅凭一张照片,就说王诗龄的眼睛像释永信,以此来推断王诗龄根本不是王岳伦的女儿。
更有甚者还把电视剧当中的剧情当成现实,来对王诗龄和李湘进行阴阳怪气,结束后还标榜自己这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本来这些东西都是子虚乌有的猜测,当不得真,可对于有些人来说,比起真相是什么,他们更想随便捏造一个可供他们取乐的玩笑。
不过要说起他们为什么会抓着王诗龄不放,还要从她妈妈李湘说起。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有关释永信的黑料就传得满天飞了。
只不过那时候释永信还是鼎鼎有名的大主持,他给人的印象不是亲切的高僧,就是弘扬少林寺文化的高人,所以即便有人传他的黑料,大多数人都是不相信的。
不过像这种“得道高僧”身上突然出现争议,那一定是媒体正向采访的对象,即便是电视台也不例外。
当时的李湘恰好是电视台非常有名的主持人,因为情商高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所以这项看起来有些复杂的工作任务,就落到了李湘头上。
而在接到这项任务之后,李湘就带着拍摄团队来到了少林寺。
对于当时的她来说,释永信仅仅只是一个被采访的对象,所以她准备的问题,基本上都是照着“挖出更多内幕”的标准去的。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李湘就单刀直入的问出了那天第一个犀利问题。
她当着释永信的面儿直截了当的询问对方,怎么看别人说他是中国佛教的“魔”。
对于一个僧人来说,这话多少有些“冒犯”,可释永信就像是早有准备一样,特别自然的表示,自己被这么称呼,肯定是因为自己的道德非常高。
眼看在这个问题上没问出什么,李湘就接着问释永信是不是向外界传的那样,早在9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会操作笔记本电脑和手机这种先进设备了。
她之所以会这么问,都是因为外界传言释永信早早就开始着手进军互联网,如果这件事真的,那么真正的释永信或许根本不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个简单的僧人。
没想到对于这个问题释永信竟然大大方方的承认了,不过刚一承认,他就话锋一转表示自己用的并不好。
如果说上面这些问题还不会让人觉得释永信有什么问题,那么接下来李湘问的这个问题,就让他的马脚露了出来。
李湘问释永信,少林寺最近多了很多美女来学功夫,而她们还和武僧们一起过着传统生活,这是不是少林寺有史以来第一次。
这话一出,刚刚还非常淡定的释永信就是一顿,紧接着他的眼神就飘忽了起来,神色也变得越发不自然,缓了好一会儿才告诉李湘这些他都不知道。
这些基本上就是李湘和释永信唯一的交集,但如果仅仅只有这些,一些网友们还不是扯上王诗龄。
真正让大家觉得“蹊跷”的,还要数在采访结束,释永信突然低头牵起李湘的手,然后低头弯腰冲着对方的手背亲了上去。
当时李湘因为职业素养没有推开对方,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当年自己的一念之差,如今却把自己的女儿送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这件事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就知道是一些网友的恶意揣测,但网络上总有一部分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部分,只能这次无论是李湘还是她的女儿王诗龄,都属于无妄之灾了。
信息来源:
封面新闻《李湘带女儿参加英国皇室聚会,15岁王诗龄和英国公主合影》
来源:王教授杂谈